棠村

  说起冒辟疆小妾金玥画的画,冒辟疆的后人冒广生曾收藏冒辟疆小妾金玥的“花卉草虫册页”一套,其中有好几幅都有棠村即冒辟疆的好友梁清标和大画家恽寿平的题款。

  梁清标(1620-1691)明末清初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蕉林,又为“棠村”。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始降李自成,继降清。顺治十年(1653) 官礼部右侍郎。十三年晋兵部尚书。后因郑成功入长江进至江宁,以防范失措,引咎降级。圣祖亲政,复起为刑、户部尚书。由此可见梁清标是配合董小 宛、钱谦益、冒辟疆和郑成功一起在明处或暗处联合反清,在顺治十七年事情 败露,董小宛不得不死,顺治、董年不得不出家,梁清标作为兵部尚书不得不 辞职。二十七年任保和殿大学士。著有《蕉林文集》。

  如《牡丹图》画页:

  图(略)

  水仙当宗赵子固,此本行笔秀整,能得赵氏遗意,足令琴心吴冰仙。海昌李是庵避席也。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夏五寿平题。

  以上所述花卉、草虫册页,均为上海博物馆收藏。

  丙辰是康熙十五年(1676),当时冒辟疆 66 岁,恽寿平 44 岁,曹寅 29岁,“曹”棠村 57 岁。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冒、曹两家确实很早就有过密切往来。

  以上的文字见徐琛著“水绘园”p218-P221。

  徐琛先生在编“水绘园”这部书时,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没有“曹”棠村这个人,就像没有曹雪芹这个人一样。曹雪芹是冒辟疆的笔名,棠村根本不姓曹,而是姓梁,在曹氏家谱更找不到曹棠村这个人,所以本书作者在曹棠村的曹字上加引号。因为在辽宁博物馆发现了大量的棠村的画册,所以北京红学专家著名学者胡德平会长说若真有棠村,此人若核实,看来要掀起《红楼梦》研究的新纪元。如今找到棠村和冒辟疆以及其妾金玥的铁证,可见今后将掀起波澜壮阔的研究《红楼梦》的澎湃浪涛。

  冒辟疆和棠村是忘年交,并称其为弟,棠村即梁清标,是明末清初的大官僚、大才子,比冒辟疆小九岁。

  见《红楼梦大辞典》中对棠村的介绍:“曹雪芹某弟之别号。生平事迹无考,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卷一有朱批云:“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乃因之。”

  冒辟疆和棠村成为忘年交,棠村为《风月宝鉴》作序。另外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梁清标作了一首词:

  《诉衷情·无题》

  雪儿十载罢歌喉,一纸远相投,牵动几般愁。银烛夜,彩云留,笑回眸。三更幽梦,千里风烟,何处红楼。

  可以认为这是写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小宛作为雪儿(这是冒辟疆和他的诗友对董小宛的称呼,因其体白如雪,心地又如雪一般洁白无瑕)。从顺治七年正月初二进京到顺治十七年逝世,恰巧十年,董小宛奉孝庄皇太后懿旨饮鸠药毒酒自尽,在自尽前留一封信给冒辟疆,告诉他从此罢歌喉,升天了,牵动了冒辟疆几多愁。在夜间点亮银烛,是白色的蜡烛,因为董小宛是在37岁时去世,仍是夭折,人生五十不算头,故点白烛。董小宛驾彩云升天,人去杳然,徒留彩云,似乎还是在含笑中回眸一视,从此后只有在三更幽梦中再相见了。从北京到如皋路途遥远相隔三千里,红楼在哪里呀!只有在冒辟疆用十匹茜纱布布置的红楼,冒辟疆奋笔疾书写红楼梦,方能和董小宛夜夜相聚,促膝谈心。

  梁清标知道洪昇写的“长生殿”中有许多情节涉及到冒辟疆和董小宛的事,梁清标在官复原职之后,大力推荐“长生殿”,在一批达官贵人的鼓动下,“长生殿”一时间在京城引起轰动,甚至波及到全国。1689年3月15日冒辟疆祝八十大寿时,康熙来贺,冒辟疆交给康熙一本“红楼梦”,内中有显言、碍语,使康熙大为恼火,驱逐冒辟疆离开如皋,令冒辟疆在通州狼山阿修改红楼梦。六月份长生殿在京禁演,梁清标受牵累罢官,仅一年多后,他就郁郁逝世。

  1670 年(庚戌)康熙九年,冒辟疆 60 岁。

  宛陵学弟施润章为冒辟疆年兄写诗。

  “借问秋声何处听,垂扬疏影远山青,主人别有水仙意,鸥外微吟半醉醒”这里要提醒的是施润章是写长生殿剧本洪升的老师。洪升写长生殿化了几十年功夫,共有三稿,最后出版的时间较迟,冒辟疆已经 70 多岁了,所以红学专家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可能是冒辟疆,因为长生殿剧本出版,冒辟疆不可能把长生殿写入红楼梦。其实长生殿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有可能在正规出版前,冒辟疆已经看过,而且可能也上演了。因为冒辟疆既和戏曲大师柳敬亭是好友,又和苏昆生是好友。苏昆生在当时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一直在冒辟疆的家乐班中当教习。冒辟疆在 60 岁时就和施润章有诗词交往,所以很可能冒辟疆和洪升在通过施润章的介绍搭桥有了来往。再有一点的是冒辟疆在七十多岁时完全有可能看过长生殿的剧本。洪升的笔名为芹溪,在红楼梦中作批的名单中有芹溪这个人,可见洪升也是作批之人,而乾隆年间的西山“曹雪芹”其别名也叫芹溪,此芹溪非那芹溪。这个乾隆年间的曹芹溪根本不可能是曹雪芹,乃是冒牌货,是牛布衣,单从一则避讳字也足可证明,“红楼梦”中出现“强”字多达三百三十多处,在抄本中出现的强字为“強”字。在乾隆年间出现的公开印刷本中均成为了“强”字以避乾隆名讳弘历,因为“弘”字的右边的边傍加上一个虫字,即为強,如果用了強字则是指弘历为虫,大不敬,会遭灭门之灾,故此避讳足可证明红楼梦成书不是在乾隆年间,而是在这以前。 P916

  1670 年(庚戊)康熙九年,冒辟疆 60 岁。

  此诗是冒辟疆朋友写的,因为他写道先皇十七年,所以推算此诗写于1670 年。

  汉阳许承钦写长诗,在歌的前面有一段文字“寒夜独饮巢民得全堂观凌玺徵手制花灯,旋之张宅,听白璧双琵琶歌。”

  诗中后半段写道:“高唱先皇十七年,海内喧豗在眼前,漫天扫地兵戈集(漫天王,扫地王皆贼号)杀气悲啼乱杜鹃,已听喁喁复唧唧,突遭霸王恣呵叱,妖娆唇上舞鹍鸡,褒鄂腕下飞霹雳,哀猿叫树当穷秋,酸风透背森飕飕,雪花如掌打窗纸,呜鸣陇水声西流,群公俯首皆欲咽,辟疆更似惊蝴蝶,空堂忽尔置居庸,围绕兜离心胆怯,掐罢哀弦望大江,陈隋遗恨寄新腔,掉头再向燕云看,怕听当筵白璧双。”

  这里的霸王也就是多尔衮,即红楼梦中的呆霸王薛蟠,强抢民女,多尔衮强抢了董小宛,所以讲霸王是恣意呵叱。妖娆、只能边舞边唱,即董小宛表面上要取悦于多尔衮,这如掌的雪花(董小宛的小名叫雪儿)在不住地拍着纸窗。对冒辟疆说我一直在惦念着你,所以变成了如手掌一般在大的雪花来拍问你。南方的雪没有手掌大,只有北方的雪才会如手掌一样大。如今董小宛身处北方,所以变成手掌一般大的手掌雪了。雪分南方雪和北方雪,南方下雪如下雨,一会儿会化,很湿很冷,要打伞,北方下雪不化,下在身上拍抖就掉了,红楼梦中写雪有 293 处,有关雪的诗词文赋 19 处,带有雪字的回目3 处,名字带雪的人物 3 个,带雪的地名一处,从雪的形状看下的是南方的雪, 从白雪红梅的景致看,也是如此,从雪的融化及雪天打伞的情况来看,更是在南方,正因为有区别所以这里写雪花如掌分明是讲这种雪乃是北方之雪。这陇水即龙之水,呜呜咽咽地朝西流去。水只有朝东流,没有朝西流的。但是龙之水却朝西流。原来在水绘园的不远西处,有一座叫泰山的土丘,里面有一座庙,正居住着出家当和尚的朱太子朱慈烺,所以会是陇水西流声呜咽。

  正因为是皇太子所在之处,所以才会有群公俯首,不然怎么会群公俯首呢?当然要在皇太子处俯首听命。但是大家都是悲痛欲咽的。因为冒辟疆失去了配偶,失去了双飞的董小宛,所以冒辟疆更像是一只受了惊的蝴蝶。董小宛走了,堂前突然空空如焉了。这董小宛忽然去了北京城的居庸关。兜离的离作“缡”解,即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这样就可明白“围绕兜离心胆怯”七个字的意思了,就是看着董小宛,又作冯妇再嫁人时,而留下来的放在衣兜里的佩巾。心中不禁胆怯起来,因为董小宛去充当西施,是去履行一桩惊天动地的事。如果东窗事发要殊连九族,所以冒辟疆会胆颤心惊、会胆怯心寒。“掐罢哀弦望大江”即是说冒辟疆和董小宛分手是在长江边,所以会是掐罢哀弦。”就像红楼梦中贾探春离去时,是在江边泣别一样,在正册判词之三、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成泣涕之状, 有诗“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俏,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个女子放风筝,就是放走病根儿,就是董小宛这只风筝放走了,冒辟疆的祸殃也就消除了,二个女子和船上的一个女子合计是三个女子,那就和冒辟疆的干儿子陈维崧写的诗一般无二,即一女入汉宫,二女送路隅,何以助君妆,一双大秦株。这二个女人一个是柳如是,一个是董年。这种情况叫冒辟疆把遗恨记在心中,谱写出新的曲调,唱着大江滔滔朝东流的歌,掉过头来朝着幽燕方向,即朝北的方向,看着白云,惦念着董小宛。P1214-P1215

  1671 年(辛亥)康熙十年,冒辟疆 61岁。

  辛亥年秋日,冒辟疆的儿子谷梁要回到如皋,龚鼎孳寄来祝寿冒辟疆和苏元芳长兄长嫂六袠双寿大庆的诗集。龚鼎孳用王阮亭祝陈维崧的诗韵写词祝寿。王阮亭和陈维崧均是冒辟疆的至交,词有句子为:“旷达士,天难衰朽,况对齐眉鸾凤侣,指佳儿肯锁春樽口,驷马车,坐相守”。这位尚书郎把冒辟疆称为旷达士,天难衰朽。

  正定的梁清标也就是棠村,即红楼梦中第一回中所提及的棠村,诗的题目是“俚言奉祝巢翁老先生偕苏孺人六秩双寿。”

  风流江左故侯居,种秫东皋自结庐,龙腹名尊钩党后,鹿门人老乱离余, 中闺杂佩能遗客,插架牙签有赐书,庑下齐眉同甲子,荀家星聚事如何?

  水绘忽然竹树秋,介眉宾从尽英游,淮南气谊推耆宿,帐里鸿文重选楼,绣佛香灯居士课,芜城烟月故人舟,机云更喜传家学,二俊才名满帝州。

  再加上在上海博物馆中有珍藏的冒辟疆爱姬金玥所画的二幅画以及画中有棠村和冒辟疆各自写的二首诗,可见棠村与冒辟疆之间有深厚的友谊。P1575

  宛平的王崇简写诗“奉寿辟疆先生”诗句中有“架有遗书兮读靡辍”“春闺中兮可以偕隐”这遗书就是红楼梦吗?这偕隐的春闺是何须人也,是不是金陵十二钗?

  山东高珩写祝寿诗。

  龙眠的方孝标写诗祝寿,题目为:“己酉岁(1669)之仲冬,辟疆大兄方为年伯母徵八十寿之诗文于余,而谷梁青若复言大兄与其嫂夫人以明年春夏(即 1671 年)称六十双寿,出缣索诗为祝,余忝世交不禁言之娓娓,善颂善祷,犹愧未尽君家父子皆号诗人,其有以益我也。”

  在民间街坊相传多尔衮死后,方孝标上奏本要顺治皇帝放董小宛出宫,回归冒辟疆。冒辟疆为此亲赴京城欲接董小宛。从方孝标的诗歌以及诗歌的题目来看,方与冒是两代世交,这街坊传说是有可信度的。

  在诗中有诗句:“我忝冒子两世交,先君尊君实连镳”证明是世交,诗句“盐官同难毗陵别”,可见冒辟疆和方孝标在盐官同过患难。并且在毗陵道别,这和红楼梦中一再提及毗陵是不是暗中相合,诗句:“梁鸿借庑还分席,夜烧灯烛话开元,聚散平陂何历历”这三句诗说明梁鸿和孟光是举案齐眉的恩爱一对,但是借庑分席了。这冒辟疆和董小宛也不是劳燕分飞了吗?所以会“夜烧灯烛话开元”了。那就是指唐明皇和杨贵妃之诀别,是经历了聚散。诗句中有“冒子西行非得已,祇为尊君筹战罍”这两句话好生奇怪,如果说是在壬午年间他西行,那只是省亲接母亲回来,所以一路上游山玩水,访亲问友,还和陈圆圆私定终生,去苏州访董小宛,前后长达几个月,哪能谈得上为尊君筹战罍?只是到了衡阳方知战争紧张,新任监军的父亲匹马单枪去襄阳。由此看来是另有一次西行,所以说冒辟疆的第二次西行是秘而不宣的。这里所指的尊君可能就是朱太子,至于他带了自己的儿子去了襄阳成立洪门,则又是在数年之后的事。

  诗句中还有“廿年蠖伏知雄雌,唾面宁甘竖子嗤”从四十岁开始董小宛离开,到如今二十年了,一直是蠖伏着,不予外人所知,宁可受唾面而干的耻辱,但是心怀大志,要一决雄雌。诗句中还有二句:“唯教孝友偕琴瑟,更琢文章勒鼎彝”。这琢文章就是指一直在琢磨着修改文章,这文章是什么呢? 是不是红楼梦,因为只有红楼梦才有资格勒铭鼎彝。

  诗句“人言君志与时违”冒辟疆的志向与时务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冒辟疆的朋友在那时即在康熙十年,已经投向清廷了,所以会写这句诗来评定他,但是方孝标却说:“我识君心在千古,岂与二豪争醯鸡”这醯就是醋,可见只有方孝标是了解冒辟疆的内心世界的。这二豪是暗指多尔衮和顺治。P1576-P1577

  1672 年(壬子)康熙十一年,冒辟疆 62 岁。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元亮,号栎园、缄斋,或称栎下先生。明崇祯进士。历在潍县知县、浙江道试御史。明亡降清,历官福建布政使、户部右侍郎。晚年游江浙,死于南京。著有《因树屋书影》、《读画楼画人传》、《印人传》、《同书》、《赖古堂集》、《闽小记》、辑有《尺牍新编》等。好篆刻,所镌多收入《赖古堂印谱》。周亮工在死的那年, 写信给冒辟疆说自己精力既衰,已服老,所以取堂名为“恕老”近日里又更名为“认老”,自认为是老者。百事谢绝不为,一切诗文也谢绝不为,就当作是一字不识之老者。但是反观冒辟疆是龙马精神,芝兰之味,日坐水绘庵中,著述日富,和周亮工有天埌之别,但是周亮工家徒四壁,还是以“淡菜薄粥招待客人”,此信写于壬子正月。

  在顺治十五年四月,原任工部侍郎周亮工被定罪,监侯斩决,家产籍没, 讯审他案子的官员因为瞻恂情面,亦办了个同罪。其实周亮工未斩决,折赎获免。后在南京与曹玺有交,常为曹寅指点古文句读,是一个于曹氏文学事业,不无影响之著名作家。从这里可以有二个设想,一是周亮工没有斩头而获释,很可能是董小宛在宫中起了作用。二是周亮工是曹寅之师友,曹寅是冒辟疆之小友,所以冒辟疆的二只装红楼梦书稿的箱子会到曹家。为什么说周亮工是董小宛救的命,这可以从顺治皇帝所写的董鄂妃的“行状”中得到验证:“朕令后同阅,即复起,谢曰:“妾闻妇无外事,岂敢以女子干国政?惟陛下裁察也。”固辞不可。一日,朕览延谳疏,至应决者,握笔犹豫未忍下, 后起,问曰:“是疏安所云,致轸陛下心乃尔?”朕谕之曰:“此秋决疏中十馀人,俟朕报可,即置法矣。”后闻之泣下,曰:“诸辟皆愚无知,且非陛下——亲谳者。妾度陛下心,即亲谳,犹以不得情是惧,矧但所司审虑,岂竟无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矜宥者全活之,以称好生之仁耳。”自是,于刑曹爰书, 朕一经详览竟,后必勉朕再阅。曰:“民命至重,死不可复生,陛下幸留意参稽之,不然彼将奚赖耶?”且每曰:“与其失入,毋宁失出。”以宽大谏朕如朕心,故重辟获全,大狱末减者甚众。或有更令复谳者,亦多出后规劝之力。嗟夫!朕日御万机,藉后内助,故得安意综理,今复何恃耶?宁有协朕意如后者耶?”

  从行状中得知董贵妃是个十分识大体知识时女人,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身份,自己所处的地位,所以一举一动是十分有分寸的,她不越位,不越权,而且把权看得很淡漠,知道体贴别人,尤其是希望皇帝能体恤部下,有好生之德,这种宽厚的仁心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具有的,P990-P991

  顺治写的行状出自于《丛书集成续编》第 39 册《史部》影松邻从书甲编刻本,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年。

  1672 年(壬子)康熙十一年,冒辟疆 62 岁。

  在 P1228 处有一段文字。冒辟疆说:“染香阁成于壬子年,”至己未年仅仅只有八年,竟连宝彝楼台同为绛云楼之续,毁于一旦,鼎彝书画无一保存,六十年来海内师友之贻赠之物并且还有十世的文献没有一个字不化为灰烬, 文虎也赴玉楼(即赴黄泉)数年也,甲子(1684 年康熙 23 年)中秋,水云出其舅氏遗扇,乃是染香楼落成之际。”冒辟疆和文虎孺子倡和的断句,感云烟之过眼,伤琴剑之当心,泫然付梓,以志畴昔。

  根据这段文字可知染香阁倡和是在壬子年。那时冒辟疆在染香阁就成之际,偶同孺子一起倡和,曹绣口占四绝,冒辟疆答曹绣(文虎)世兄绝,步其原韵,他自认为已老迈不中用了。

  “瓜生草阁昼摊书,老去深知百不如,倦枕庄生文一卷,虚无天地万缘疏” 这诗的看点就是庄文生一卷,庄生善做梦,所以这文一卷就是指冒辟疆在做庄周之梦,即著作红楼梦。

  “绮窗渲染退燕支,相视含豪匠意迟”这把他和其小妾作为脂砚斋的情况描写了出来,他们嘴中含着笔相视互望,感到匠意迟迟不来,该如何落笔。这燕支就胭脂即脂砚斋用的胭脂,“十载相依得自将,脂粉尽销泓颖内”他和脂砚斋相依相伴已坚持了十年了,得自强,在笔疑之中销尽了脂粉,第四首诗的最后一句:“大有端倪点触蛮。”这蛮是谁呀!还不是杨柳小蛮腰是作为白居易的爱姬小蛮,而冒辟疆的爱姬是小宛,所以说及写及小蛮的事情是大有端倪的,也就是写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大有端倪的。

  张圮授作四绝句,在绝句前有一句话“向题巢翁老伯黛阁四绝句”,这阁不是染香阁吗?何来黛阁,原来张圮授是知道冒辟疆写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董小宛,所以把染香阁改称为黛阁,可见张圮授用字之妙。在诗句中还暗示着石头记“石关桐叶坐幽人”。真是话中有话,如“扫石焚香作卧游”就是说把石头打扫干净要作梦游写石头记了,有一句诗“染得胭脂最可怜”就是说冒辟疆写石头记,把脂砚斋的胭脂都染去了,即说化去了她们许多精力。

  冒辟疆写四首绝句答和

  “良朋密坐即良辰,寥廓人间此数人,玉映冰壶霏白雪,如君端的称离伦”。这白雪当然是指小宛,因为她的小名叫雪儿。如君就是如夫人,也是爱姬董小宛,她所遭遇的事确实是离伦。致于其它诗句“白凤巢中凌紫烟”。这白凤也是指董小宛,因为她的又名叫董白,成为凤,所以称其为白凤。“画出金花蛱蝶罗”,董小宛是朵花,但是属于后金即满清的了,所以称之为金花, 被蛱蝶张罗过去了。这种诗是套用杜甫的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蝶与敌相谐音,若知道此出典,深知是点水蜻蜒的话,那么蜻蜓就和清廷相谐音,就知道董小宛被俘去后,在清廷“快活”了。

  壬子岁寒倡和诗

  于梅写四首律诗,呈赠巢翁老先生教

  其中有诗句“老去党魁消净业,闲来噩梦记华筵”。可见众人把冒辟疆视作当仁不让的党魁,而且把冒辟疆和董小宛之间的故事当成了噩梦一场。从而把其描述成红楼梦,表面是那么地华雍,或者还把顺治十六年董小宛董年来为冒母祝七十大寿称作为华筵。过后就是噩梦,因为第二年董小宛就死了。

  诗句中“南国西陵犹昨夜,渌尊红豆忆当时,一灯今老华严畔,天女传餐好护持”就说那些繁华景像就如昨夜一样,令人回味无穷,这全是依靠了麻姑仙女来护持的。

  诗句中“客散一樽陪汉史,夜寒半臂阅唐书,赤松海外如相问,辟谷张良正不如”看来汉史唐书是假,写明末清初历史是真,诗句说辟谷的张良还不及冒辟疆,可见对冒辟疆的评价之高。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价,张良之子为张辟疆,与冒辟疆同名,张良扶助刘邦成大业,冒辟疆生康熙,成为使满清皇室绝嗣断种的皇帝,冒辟疆不是比张良更胜一筹吗?

  在壬子年于梅写道东皋岁暮,他将归江南,忽然听到陈其年先生来自荆溪,舣棹见访不遇。到了第二天在冒辟疆的得全堂欣喜相见,作文饮酒留恋忘返,一直到更阑灯灺方才惜别。所以赋诗八章同呈冒辟疆、陈其年两先生兼告别文虎(即曹绣)孺子谷梁、青若。

  他听说陈其年近来已买下洛下女子为妾,而且欲在江南置别业,而且还听闻这位洛下姬人已有弄璋之喜,他回忆起去年他在得全堂饮酒,今朝遇到了陈其年,兴致倍增。所以一边饮酒一边赌博。是日,曹绣赌个不停,冒辟疆高兴得只是“乐天只合咏霓裳。”他大叫不要叫杨枝来吹玉笛,我这个狂夫并没有醉,如果醉了,更要发狂了。是日,冒辟疆拿出了上好的茶叶并且拿出了她的爱姬蔡含所画的画墨凤嘱附在座的人题咏。关于墨凤画即是指玄烨是黑土地的君主,黑与墨相合。凤与君主相合。墨凤的头上画上朱红色表示玄烨是心向朱氏大明的。

  壬子嘉平立春日,潘高和陈其年在如皋告别,写赠诗并怀念巢民先生, 有诗句“谬通仙子芙蓉籍”。因为潘高是金沙人,和冒辟疆是同乡,而且冒辟疆所居住的东园和他的房子为邻,所以他说谬通,阴错阳差地知道芙蓉籍的仙子,也就是董小宛在红楼梦中则是芙蓉仙女晴雯,而晴雯是林黛玉的副身, 所以董小宛又是林黛玉。

  宋曹写诗给冒辟疆,诗中开头两句:“江淮争识旧时名,慷慨当年动上京,自古文章因命显,一生怀抱为人倾。”这些诗句当然是赞许冒辟疆,但是慷慨当年动上京这七个字应该作何解释。

  这“动”作“感动”解,就是说当年慷慨的举动感动了或者是撼动了上京。这是指他上万言书感动了众多言官,为成言书进京,感动崇祯,使崇祯皇帝赦免了冒父的临阵脱逃之罪,看来未必。除此之外还有三次进京,做了惊天动地的事,不过冒辟疆都是秘而不宣的。一次是在 1644 年底到 1645 年初,他奉史可法之命赴北京劝说吴三桂反清。另一次是顺治七年上半年,他送董小宛进京,带上了长生不老金丹,给多尔衮服下,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徒凶棍一命呜呼,为民除害。第三次则是在顺治十年五月份后,他和洪承畴一起送怀了孕的董年进京。从而他的上京带来了撼动。后面二句诗,则是说冒辟疆因为他的文章可以显名于世,他的一生怀抱令人倾佩。而且还赞扬冒辟疆, 生平善忍,每有外侮,只以平心察之。

  宋曹为独步水绘园赠诗,他说陈其年是“千里人怀双杵月”,是指陈其年在中州已有妾。

  宋曹在写给冒辟疆诗的后面,写了一些解释文字,他说他生平未曾来到过如皋,如皋的耆旧应是徂徕山人即李之椿,而冒辟疆是最有名望之人。他在二十年前就和徂徕公有交往,他在睡梦中曾经和冒辟疆一起畅游水绘园, 而且是朝夕相处。如今来到水绘园,真的和冒辟疆朝夕与共了,心愿已酬。回忆起三十年以前他所交往的徂徕公,亦既赍志以没矣。如今冒辟疆也老了, 自己也是有病之身。不可能再来游玩了,所以抚膺长叹。他写于壬子年腊月望后四日,即十九日,许纳陛写诗,说冬日巢民先生招集射陵(也就是上山狩猎)他正巧不在,去了别处,所以补作诗以倡和。

  钱德震因为冒辟疆嘱咐要为“墨凤吟”写诗,所以应之写诗,诗的最后二句:“肯教再展芙蓉匝,添入蓬莱小凤雏。”

  “匝之”义乃是“环绕”,芙蓉就是指董小宛,其名为青莲,蓬莱小凤雏也就是进入天国的凤,即也是指董小宛,当然这时墨凤,可以认为是在代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为“黛”是由“代”和“黑”两个字组成,这“墨”是由“黑”和“土”组成,黛又是青黑色之义,墨凤则是黑土地上的凤,这里土地就满清的黑土地,所以指董小宛的妹妹董年,可见冒辟疆吩咐蔡含画墨凤是有深刻含义的,还要大家在墨凤画上题诗,冒辟疆对此画的重视可见一斑。

  同里的许纳陛写长歌歌颂墨凤,在长歌的前面有一大段文字,予以说明: “墨凤行画墨凤者,冒巢民先生女史也。”朱鸟窗前,居然翰墨紫鹅屏畔,不废咏歌。乃于女红之余,游情图绘之事。九天高峙,何用点染于朱冠。八极腾 辉,唯是传神于灵质。展来缃素占尽千古文名。阅乃鲛绡。真空四方粉阵。仆不自揣勉赋歌行,非敢追韩偓之香奁。聊以附徐陵之新咏云尔。

  长歌无非歌颂此墨凤乃是非凡之鸟。但是有些诗句值得推敲,“斯须天上真凤来,茫然不辨真棲处”。何尚不是如此,既然是真凤,却不知棲在何处, 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董小宛,董小宛是冒辟疆的真爱,她不在冒辟疆处, 却居住在北京。也是说康熙是真凤,他没有来如皋认祖归宗却赖在北京,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指朱慈烺,他是真太子,但是父亲在梅山上吊,他这太子地位不保。到了南京变成了假太子,结果投入大牢,由柳敬亭去左良玉处讨救兵,结果造成南明二大军营对峙,左良玉兴兵勤王,欲救朱慈烺,在中途死去,这就应了红楼梦中的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这句话。朱慈烺这只凤成假凤,不知自己应该棲在何处。为什么说去南京的假太子是真太子朱慈烺,因为朱慈烺最终承认自己是假太子是被迫无奈的,他在签押时写下自己的姓名为王之明,这王之明三个字倒过来念就是明之王,王和皇相通, 即是指自己乃是一个被推翻在地的大明之皇。

  长歌说及此画“焚香沦茗堂前挂掛,三千宾客尽心惊,况乃主人擅非常, 口吐白凤工文章”,不但把画当作供欣赏的画作,而且还当作了供品。要焚香祷告“抛却簪缨身既隐,一枝高寄自翱翔。吁嗟凤兮德已衰”,则说明此时的朱慈烺身子已隐,只能独飞寡棲,嗟叹德衰,无能为力了。

  张圮授作墨凤歌为巢翁老伯赋,赋中写道:“此鸟相传不世出,一见岐阳一汉室,天子宫中弄玉箫,丞相俯前弹宝瑟,后来献瑞传不真,直至如今绝消息,是日来仪云母屏,满堂观者开颜色。”最后张圮授写道:“凤兮凤兮,翱翔千仞莫下来,恐有吹箫之弄王,引尔乘风飞去,使我心悲哀。”乘龙快婿吹箫, 把弄玉引到天上去了。P1226—P1236

  1674 年(甲寅)康熙十三年,冒辟疆 64 岁。

  在甲寅年岁寒时节,冒辟疆在襄阳红花亭组织洪门,起先一仗获胜,后来惨败,只能怏然返乡,所以回到如皋已是岁寒时节了,冒辟疆和叶荣唱和。

  冒辟疆写诗,在诗的前面有一段文字:“和澹生岁寒四诗之后复以寄斋种柳,慰内勉儿,杂咏书赐情事不同,命题恰合,仍即次元韵三首,衰年残日,茹此苦萘,所谓仆本恨人,抑亦生意尽矣”。在诗中写道:“惨伤几灭性,弹射必焚林,祈祝吾将死,他时报夙音。”这种诗表示冒辟疆遭受惨败之后的打击非同小可,使他的本性都丧失了,使他认为自己还不如早一点死去才好,希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他当时的处境有多艰苦,既要安抚宽慰内人,又要勉励儿孙。

  可见冒辟疆经过这场惨烈的战斗,已经心灰意懒,只能叫两个儿子不忘初心,继承他的事业。”

  话虽这么说,但是有一句诗透漏了真相那就是“皇乾鉴独深”原来是指独有康熙明鉴,与他签约即签下“羲皇契”“羲”与“熙”同音同义。康熙要冒辟疆在匿峰庐的三间茅草屋内闭门谢客思过,对他组织洪门之事不予追究,直至吴三桂死,冒辟疆方始松动了。

  叶荣给他写的诗:“细理平生事,苍苍鉴不私(思过)”就是要冒辟疆要静下心来,细细地整理自己的一生之事,要思过。“叶荣还写道“拙尽一生事, 频年籍砚耕,谁云无恶岁”,可见把一生笨拙之事,多少年来一直用笔在写出来,谁讲没有恶年岁。他还写了“何时双足健,共探蒋山春”从中可知冒辟疆患有足疾,这和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相合。冒辟疆在兵败之后,更是疾病缠身。他写道“死去庚生再,生全赖汝身,那知卿一死,忍见我非人,孝友难重说,幽明孰苦辛,黄泉瞻祖父,何日返阳春。”从冒辟疆写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他是从九死一生中逃脱出来的。而且有人作替身,代替他去死,所以冒辟疆成为一个非人的模样。所指的地点是在三湘大地,因为这是他祖父建功立业之处。所以有黄泉瞻祖父之诗句。P1247

  到了小年夜前五天,冒辟疆和一些朋友相聚在一起“思过”写诗五首。

  其中有些诗句:“人情最善离,伤心唯反噬,瞑目任无知,嫉恶真吾过,明明敢自私”这诗的后面冒辟疆写上“思过“二个字。

  还有一首诗:“六十年来事,玄泓未易耕,自从穷笔墨,不敢擅书名,枯淡由天骨,门庭有俗情,闲时写长幅,不换一升秔。”可见冒辟疆写红楼梦, 这红楼梦中有六十年来的事情书写出来。不敢擅书名,所以关于红楼这部书先后有多种书名,有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石头记等多种, 另外他每天写的几千个蝇头字,不是用来换取米酒的,而是在著作红楼梦,他说的换米酒的钱乃是出售他写的榜书。

  冒辟疆的朋友行悦写岁寒诗和冒辟疆

  其中有诗句:“大名倾宇内,鹤发似仙翁”,可见此时冒辟疆的英名已远扬海内。

  另外一首诗:“衡岳秋鸿杳,匡庐春瀑乾,亲朋一载隔,图书数朝看,岂意峰峦内,重游笔墨端,何时罢戈革,向此把心安。”可见冒辟疆去湖南衡岳,江西匡庐,那里却消息全无,秋鸿讯息杳然,春瀑也干枯了。所有的洪门兄弟都有一年没有见到了,只能看图思过、回忆。什么时候能罢干戈,这样心才安得下来。P1243

  1675 年(乙卯)康熙十四年,冒辟疆 65 岁。

  乙卯年春天,三月底,戴洵要渡长江回常熟虞山,来到“得全堂”与冒辟疆告别。冒辟疆说:“我有疑问,你来到我这里是因为贫穷而来。如今你已囊中空空如焉,旅食尚且要二个月,惘惘然一无所遇,要越加贫穷了。你不能回去,要留下来”。戴洵仰天大笑道:“先生其未理余行笥邪,余之得于东皋者,黄金、火齐之所不与易,而碧眼胡儿之所不能辨也。”

  冒辟疆说:“嘻,吾见子茧足荒园,手一编,唔咿不辍,旦而求之如是,夕而求是亦如是,子安所得?子坐,敢以请。”

  戴洵正襟敛容说道:“余得先生,先生今之有道者,登其堂,充栋而插架者为先生之藏书,有光陆离,轶韩而驾杜者为先生之诗,古文,高冠奇服,则古而称先生者为先生之友,凤毛麟角,连珠而比玉者为先生之子若孙。余得读焉,事且友焉,归而告语于父子兄弟,诩之不胜诩,而忆之不胜忆也。匪唯是,更得先生之心。先生为逸民,为遗老,酒阑歌罢,惝悦不乐,余知其有所思,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间有言,囁嚅不出口,余知其有所感;食指什百人, 宾朋满座,徵歌度曲,夜以继日,床头金或不给,余知其有所忧,是三者之不能免,乃以成其为先生,己矣。”

  从戴洵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冒辟疆虽然身在徵歌度曲,日日饮酒作乐, 其实他是忧心忡忡,苦不堪言。因为当时是康熙十四年,洪门已处于低潮。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反清,己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要自立为皇,眼看反清复明的宏业不能实现,所以他会闷闷不乐,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忧。戴洵写的 “连珠而比玉者为先生之子若孙”,此句话十分稀奇,连珠比玉者是谁?应是康熙,为何如此认为,因为“子若孙”三个字,儿子和年龄像孙子的年龄,冒辟疆 65 岁,康熙只有 22 岁,两者相差 43 年,可视作孙辈。P783

  P1214-P1216

  许家钦、项玉筍、邓汉仪、陈世祥等人寒夜在得全堂观看凌玺徵手制花灯,许承钦写的“衰翁陶写赖丝竹,哀思怕听陈隋曲”二句中可知,冒辟疆已到了年龄衰退的老年,但是仍然是乐此不疲地在写作,赖以丝竹作伴,一边在创作,一边沉浸在哀思这中,最怕听见的陈隋曲。因为这会勾引起他回忆,更使他处于不堪的状态之中。他们在得全堂中聚会谈论诗史,黄梅插花瓶中, 大家倒酒痛饮,有炙兔烧獐,招待众宾客。一面欣赏董小宛用钟繇字体写的绝句,又一面赞叹董小宛绣的团丝,认为是当世之神针。

  他们忽然听到通州白璧双也在如皋,而且就居住在附近的贾家桥的张之榭处。那时云簇凄迷天欲雪,来到张宅,张家斗室称精绝,点亮了羊脂烛灯, “亭馆坡陀光不夜,主人好客行巨觞,频剪烛灺花满床。”这时的白璧双已饮得半醉半来相迎,重斟桂醑呼六么,不一会白璧双显出了雄风,曲项忽雷精闪烁,奔涛激射细縈丝,小珠大珠落玉盘,高唱先皇十七年(即崇祯朝十七年) 杀气悲啼乱杜鹃,已听喁喁复唧唧。突遭霸王恣呵叱,妖娆唇上舞鹍鸡。(以上二句即是暗示多尔衮是呆霸王,也就是《红楼梦》中的呆霸王薛蟠,强抢英莲,多尔衮强抢董小宛)哀猿叫树当穷秋,酸风透背森飕飕。”这时“群公俯首皆欲咽”。只听得“雪花如掌打纸窗。”原来白璧双唱的歌与曲均是“梅村斑管歌词新”(即指吴梅村为董小宛被强抢所写的歌词),这时冒辟疆听得呆住了,且看下面描述冒辟疆的诗句:“辟疆更似惊蝴蝶,空堂倏尔置居庸,围绕兜离心胆怯,掐摆哀弦望大江,陈隋遗恨寄新腔,掉头再向燕云看,怕听当筵白璧双。”可见冒辟疆此时是又惊又怕又胆却,他不由想到自己如今仿佛是置身于居庸关即在北京。然后看到纤手在弹拨琴弦。眼望着不尽滚滚而去的长江,又掉头朝着北方的幽燕的云处看去,心中真的再怕听到白璧双唱的歌曲了。

  而邓汉仪写的诗句也是颇有言外之音,“离乱风光动人涕,今宵翻作儿女行”,虽说是在讲甲申年间的事,但是借此事反作冒辟疆和董小宛分离之行。“淙淙幽涧鸣波涛,如闻二女思君劳。”也在讲有女瑛娥皇二们潇湘妃子在为冒辟疆担忧,这二位女子是谁呢?无非就是董小宛和董年姐妹俩。诗句中 的“至今飘泊在江外,夜阑霑醉潜悲辛。”董年至今尚飘泊在江外,自然无限悲辛。

  陈世祥写的诗歌:“酒中杂坐无偏次,更向弦中诉旧愁,酒情如海愁如彗,愁深四座总茫茫,夜阑飞满簾前霜,琵琶自是伤心物,断尽人间万古肠。”

  本来是乘兴而来听白璧双唱曲的,想不到听到了吴梅村的新作,是针对冒辟疆和董小宛生离之事,勾起了冒辟疆的愁思哀绪,从而使满座人为之伤心断肠。

  到了仲冬晦日,冒辟疆叫儿子青若在湘中阁设宴招待众客人。这时陈世祥、邓汉仪、许承钦等众宾客一面赏雪一面再听白璧双弹琵琶,冒辟疆叫出了他的三位爱姬即蔡含、金玥、张氏女佐酒唱歌。由此看来,是此乃在董小宛已死多年之后的事。只见外面“玉龙百万舞高空,推窗望眠迷丘壑,主翁大适客狂喜,开尊炙炭当廖廓,团栾促膝杂莊谐,杯行到手忘酬酢,须臾雪片没萱窝,更呼红裙慰落魄,钵池叶艇载妖姬,眉棱真似纥千雀,护炉狎语失端倪,白生鹍弦响铁拨,座中谁觉有寒威,纷向妖姬恣戏谑。”可见在明末清初这一批文人雅士的生活作风是比较放浪的,当今之人是难以理解和想像的。

  1677 年(丁巳)康熙十六年,冒辟疆 67 岁。

  丁巳年冬,冒辟疆游王山,写诗,他访问徐建庵太史,诗句有“绣铭钟鼎待殊勋。仰天再见攀双柱,胜事科名实罕闻”则是表达了他对徐健庵崇高的敬意。

  另外他祝贺徐艺初北闱高捷,而且其令弟章仲同捷南省,把徐门比喻为崔卢门阀。诗句为:“崔卢门阀笏堆床”这句诗不就是红楼梦中“好了歌”中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的翻版吗?可见冒辟疆和昆山徐氏的交谊是很深的,继而可知他和徐氏兄弟的舅舅顾炎武也有深厚的关系。

  冒辟疆想不到自己在写红楼梦这句话时竟成了徐氏家族的谶语,后来因为后代反清写了反清诗,惨遭毒手,果真成了陋室空堂,最后只能离开昆山, 迁居安徽。这又是后话了,也可见冒辟疆写的文字很有杀伤力。P1291

  1678 年(戊午)康熙十七年,冒辟疆 68 岁。

  周琼也名羽步,又名性道人,她在顺治十六年董小宛为冒母七十大寿祝寿时,周琼也来到冒府祝寿,自此之后,冒辟疆和她有十九年未曾相见,到再相见时,双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故在红楼梦中有“白首双星”之说,冒辟疆为周琼写了四首诗,题目为“赠羽步四首,用与蕊仙(即吴蕊仙)倡和原韵。”

  第一首诗:

  才仙女侠众缘疏,赡丽真堪斑管书,恒笑鹣鹣凭俗鸟,生憎鲽鲽类淫鱼, 缥缃万卷宜环汝,玉尘千言待起余,入蜀漫珍洪度集,揽君奇秀欲燃除。

  周琼来本要想和吴蕊仙一起嫁给冒辟疆为妾,冒辟疆不同意于是吴蕊仙到别离庙出家为尼,周琼化名性道人云游四方,这次他来到如皋与阔别多十九年之久的冒辟疆碰面,就是告别他。她已不屑鹣鹣齐翼,鲽鲽比目了。她要去发展洪门。所以冒辟疆有千言万语嘱咐她,故有缥缃万卷,玉尘千言之说,“漫”即“不受拘束”解。

  第二首诗中开始的二句“浪说能倾一笑城,芙蓉仙蝶见瑶英。”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讲谁说一笑能倾城,“堞”即“女嫱”,也就是水绘园的城墙上的女嫱,看见了芙蓉仙子也就是董小宛,在女嫱处出现,就想起了瑶池中的女英即潇湘妃子。

  第三首诗:有诗句“寄迹翻书拟二游,鸳鸯罢梦狎轻鸥,桃花不辨人间路,银汉疑从天际流。”表示此时冒辟疆写《红楼梦》已有二十一年了,所以她在翻书拟作二游,其一游是游如皋访友,其二游就是在书中倘佯宝玉黛玉一对鸳鸯所做的梦,已做罢了,所以狎轻鸥了。人间的路途中何处是桃花源,疑是银汉天际流,这“汉水”就是要从天上流下来,汉失中土即为洪,这反清的洪流就是要从天际流下来,可见在暗示着周琼在反清。第四首诗中有“残腊尚须青鸟使,经年徒负绛仙才”二诗句,这就表明周琼的身份是青鸟,是传递信息的联络员,她经年累月地徒负着绛仙所委托的重任,这“绛仙才”无疑就是冒辟疆。P216-P217

  1678 年(戊午)康熙十七年,冒辟疆 68 岁。

  冒辟疆因为安排羽步在深翠馆住宿,已有数月,昨天投诗,今按其韵作和答。

  “玉萧吹彻拟仙游,掷拂逢君可自由,暖老久虚怀玉梦,惜春何事枕花愁, 英雄识透情无限,侠女才高志未休,莫羡鸳鸯赋黄鸟,翻书同面百城楼”。

  “假馆翻书惬二游,傍人何必问行由,奇情独揽孤峰秀,快论争翻绝调愁, 梅写苍藤欺六出,凤弹绿绮慰三休,一层更上超凡堨,与尔同登谢眺楼”。

  估计冒辟疆写这二首诗的时间是在康熙十年,因为羽步女士也叫“性道人“,原名叫周琼。她在冒母七十岁生日时来过水绘园。过了十九年之后,再和冒辟疆碰头。则时间应该在康熙十七年。此后周琼可能在冒辟疆写成的《红楼梦》中也写过批注。本书作者把冒辟疆的红粉知己周琼比喻为《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因为他是一位侠义心肠的英雄,她是参加洪门的领袖式的人物。正因为如此,《红楼梦》第一百回中竟然出现了冒辟疆红粉知己的名字周琼,这时的周琼作为镇守海门等处的总制,他写信给在江西粮道负责漕务的贾政,要求把探春许配给他的儿子,关于这封信作如何解读,本书作者的其它有关《红楼梦》研究书中有详细的解读,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主要的关键处可以看出周琼是和当时在台湾的郑氏反清复明的洪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才会向贾政提出联烟,而此时周琼的角色似乎是郑氏反清集团的当家人,成了镇守海门等处的总制,海门其实就是厦门,从而可以看出确实是冒辟疆写了《红楼梦》,而且冒辟疆确实和洪的始祖郑成功有关联。不但在年青时一起参加南京科举考试,而且同是董其昌的学生,在洪门组织中均是洪门的始祖,冒辟疆是洪门的始祖洪英,而郑成功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史可法一起被尊为五始祖。加上冒辟疆,就是六始祖。

  现在来分析冒辟疆所写的二首诗中的诗句:

  “暖老久虚怀玉梦”也就是说冒辟疆很久以来就一直没有知暖问寒的体心的人来关心自己这个一直在写宝玉林黛玉的红楼梦的人了,那句“假馆翻书侠二游”就道出了真相。就是借了住宿,在翻看红楼梦,作为二游的目的,十分惬意。因为这部红楼梦是写明末清初的历史,所以会写出:“翻书同面百城楼”。即把全国的城市历史都写进去了,最有意思的是把周琼写成了红楼梦中的惜春,“惜春何事枕花愁”。可见这个周羽步也即周琼是红楼梦中惜春的原型人物之一。因为同是出家人。P231

  1677 年(丁巳)康熙十六年,冒辟疆 67 岁。

  西冷女史又名性道人,原名周琼,题匿峰庐一律并赠冒辟疆三首绝句。“人外孤踪岁月长,茆斋重结泰山傍。(庐之西有古邱,俗名泰山)。半簾疏影梅魂瘦,满圃嘉疏菜甲香。桑海练身犹竦骨。鹿蕉觉梦更清狂。如皋城北真稀有,再见棲槐青凤凰”。

  “借燭分光舊结邻,重来悼怛最伤神。惟君獨立苍茫外,自是天留海岳身。(己亥冬过访,时尊慈太夫人,尊阃夫人、子舍,姚、苏两夫人,如君、湘逸皆在,此来皆作古人矣)。豪侠干霄薄古人,诗文四海重清新。黄金掷尽宾朋散,鐍户蓬蒿更绝伦”。

  “负笈相从共绛仙,(谓吴蕊仙)。追陪先后总茫然。如今茗粥随缘住,犹记题诗十九年”。

  周琼说在己亥年冬(1659,顺治十六年)她来访冒辟疆,那时冒辟疆的母亲苏元芳夫人,子舍以及姚、苏两位冒辟疆的儿媳妇,如君、湘逸(指吴扣扣)皆在。此次来皆作古人矣。其它人作古都可一一对应,那么如君怎么解, 是何人,如君就是如夫人,也即冒辟疆的爱姬,冒辟疆的爱姬蔡含是在 40 岁时死的,那时冒辟疆 75 岁。在顺治十六年蔡含尚未作如夫人,那么那时尚在人世的冒辟疆的如夫人是谁呢?那只有一个就是董小宛,那就是说董小宛在顺治十六年时没有死,作为董贵妃生活在皇宫,而且在顺治十六年,董小宛和她的妹妹董年一起回如皋省亲,为冒辟疆的母亲七十大寿来祝寿了,那时周琼作为董小宛的闺密也参加了盛会。因为董贵妃是 1660 年即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死的,由此可见周琼是十分了解此事的,所以在这里点明了。当然也可以说如君是蔡含、当时不是妾,后来成为“如君”了,周琼后来知道了, 所以把蔡含称作如君也是可以的。

  现在对周琼写的三首诗作一下注解,如皋城北有古邱俗名泰山,泰山土丘有一座庙,是朱太子朱慈烺棲身之处,所以周琼会写“再见棲槐青凤凰”把朱太子比喻为凤凰,甚妥。

  在顺治十六年之后,又相隔十九年,周琼又从泰山的茆斋而来看望冒辟疆,此时双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所以有红楼梦中所写的“白首双星” 之说。

  周琼在过了十九年之后又来看冒辟疆,旧事重题,当然十分伤感。周琼和吴蕊仙同时看上了冒辟疆,想做他的小妾,因为吴蕊仙是冒辟疆的好友之妻,奉行朋友妻不可欺的原则。另外冒辟疆无心风月,要反清复明,所以回绝了吴蕊仙,当然周琼的婚嫁更无从谈起。吴蕊仙在红楼梦中所相对应的人应该是妙玉,当然妙玉也对应陈圆圆。反正书中的人物,一个人可以对应几个人,另外几个人也可对应一个人。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袭人、晴雯、四儿、尤二姐、秦可卿、元妃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董小宛的身上,现在来谈一下吴蕊仙也即吴琪的情况。

  妙玉的原型乃吴蕊仙。这也为许多人所考证。这里不多饶舌了。

  想强调一下的是吴蕊仙名琪。蕊仙应该是她的字或者号,来自琪花瑶草的典故。琪的另外一义是珍异之美玉,也就是妙玉。

  吴蕊仙,苏州人。其祖父吴挺庵在明朝位居方伯(布政使),父亲吴健侯,官至孝廉。吴的丈夫管勋,是冒辟疆的复社好友,因反清事败遇难。吴琪通过吴梅村,只身渡江投靠冒氏,冒将她安置在深翠山房,也就是董小宛初来如皋时居住了四个月的别院。吴蕊仙来到水绘园的时候,恰巧小宛刚刚“去 世“,冒吴二人同病相怜,日久生情。但后来吴蕊仙面对冒辟疆已有意纳婢女吴扣扣为妾的事实,她不愿插足其中,为回避矛盾,她在给冒的诗中写到“自许空门降虎豹,岂容弱水置鸳鸯”“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表示自己愿意遁入空门。《红楼梦》中妙玉自称“槛外人”即来自吴琪诗“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冒辟疆不好强留,便由吴女自己选择在城南杨花桥旁盖了一座小庙,名号“别离庙”。吴自号“辉宗”,从此告别红尘。吴蕊仙死后,冒辟疆曾只身前往凭吊,并有题词刻石庙中:“别离庙,春禽叫,不见当日如花人,但见今日花含笑。春花有时落复开,玉颜一去难复来。只今荒烟蔓草最深处,愁云犹望姑苏台”。

  在红楼梦中也写到周琼,她和史湘云有相同之处,由于冒辟疆对这位周琼独有情钟,甚至把她的名字也写进了红楼梦中,在九十九回有周琼写信给贾政,议探春婚事书。

  冒辟疆的朋友周斯盛为周琼的诗写和诗,一首七律、三首绝句。其中一首:“风尘莫问蕊珠仙,镂碧题红尽惘然,昨日蔡经亲见得,麻姑头白已多年”这麻姑是绛珠河畔种的仙草的仙女,也就是红楼梦中的绛珠草林黛玉,如今董白即董小宛已去世多年了。这“题红”是否指冒辟疆写的红楼梦,他要周琼不必再提及吴蕊仙了,如今却是麻姑白头了。这位周琼分别了十九年,又如一只仙鹤飞来了,是不是有点儿奇怪。可以猜测,这位性道人云游四方,就是在联络四方义士,这次来如皋就是负有使命来的,这和红楼梦中的向贾政要娶探春之事不是暗合吗? P1275

  冒辟疆的朋友邓林梓也作许多诗和之,其中:“旧是开元鹤发人,梦华清泪渍衣新,茆堂结得羲皇契,五柳高风自绝伦。”此处的“茆堂结得羲皇契” 十分重要,这里涉及到一桩史实,那就是冒辟疆组织了洪门反清,失败了,一时间风声甚紧,冒辟疆时刻有被捕入狱之危险,但是风平浪静,原来是康熙原谅了他,要他在泰山傍筑草庐名曰匿峰庐,在茆堂闭门谢客思过。冒辟疆答应了,所以有结得羲皇契之说,羲皇即康熙皇帝,熙与羲谐音又同义。此处不展开,在“冒辟疆与康熙”一书中有详述。

  “鹤书曾谒玉京仙,回首西风已惘然,闲共麻姑谈旧事,海波清浅又年年”。这句“闲共麻姑谈旧事”诗,使人产生暇想,那麻姑既然是代表绛珠草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即现实生活中的董小宛,那么这句诗是否可以认为是冒辟疆闲来时和知道董小宛事的周琼在一起通过著作红楼梦之事来畅谈旧事。周琼在第一首诗的“茆斋重结泰山傍,而且在注释中写道即冒辟疆所居住的匿峰庐的西边有一座土邱,名叫泰山,这泰山正是朱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在 1688 年由康熙改造成皇宫式的庙宇由董年居住。

  冒辟疆作歌和之。

  “别比苏卿白发长,(余与道人别十九年)。难飞青鸟到君傍。沉来大海憐珠媚,锄去当门惜国香。豈意钵瓶重我访,竟除文酒减卿狂。(道人舊于余深翠,夜读《離骚》必持斗酒)。最伤三世闺闱扃,谁是同棲双凤凰”。

  “浩然屏迹兴偏长,辟地诛茆古刹旁。七十欠三思白醉,半生未一踏红香。何尝不寿宜闲适,共厌斯人独古狂。只学寒号图得过,耻矜毛羽傲鸾凰。”(寒号虫,春夏羽毛丰则鸣凤凰不如我,冬羽毛脱落则鸣得过且过。)

  “寥廓千秋作比邻,珠联剑合玉精神。如今衰老兼贫贱,同是空囊破衲身”。

  “咏絮当年羡此人,到来白发斩然新。转从觉后思前梦,鬓涌裙拖谁与伦”。

  “负我幽冥憾蘂仙,明明生死亦胡然。逢君未忍全倾吐,岳岳填膺已六年”。

  冒辟疆在这几首诗中讲述了自己的处境以及心情。抱着寒号鸟的得过且过的心态,觉后思前宛如一梦。心中有许多话,未必能倾吐,岳岳填膺忆经六年了。写这些诗是在 67 岁,六年之中发生了翻天复地的事情。因为方以智在康熙十年出事,冒辟疆的儿子受牵连被捕入狱,苏元芳急得中风而死,儿媳妇也相继中风而死,好容易儿子从牢中出来了。吴三桂举旗反清,三藩起事,冒辟疆鼎力支持,组织了洪门,起初取胜,后来惨败,只能过寒号鸟的生活。所以冒辟疆会发出这种感叹。另外“辟地诛茆古刹旁”,可见周琼是从如皋泰山的土邱的古刹中来的,这和传说中朱太子在泰山的古庙中出家修行,暗中反清相吻合。P1274-P1276

  1677 年(丁巳)康熙十六年,冒辟疆 67 岁。

  邓林梓为冒辟疆老伯移居苏州写诗,并写了一大段文字在诗的前面说明情况:“唐人云,梁氏夫妻寓客陆家兄弟作州民,盖颂苏州刺史也,今台宪丁公秉江南节鉞,清风惠政,美不胜书,乃为巢民老伯移家渡江,此干旌盛事又不廑如昔,人之所云矣,属石谷临此图成,附题短句。”

  八十六岁老人孙朝让也写绝句,此外,蒋伊、严熊、戴洵、余怀都纷纷写诗志之。

  其中余怀写二首,并在诗前题字:“题高淡游写赠巢民移家江南图二首。”冒辟疆和余怀有四十多年的交情,最为知己,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可以寻找出许多秘密。“千里江涛一舸迟,移家正及小春时。文章久被虚名误,意气惟凭我辈知,自有琴尊传北海,豈无佳丽敌西施。(李义山云“分无佳麗敌西施”,余特反之。)梅花几树垂垂发,东阁应催白雪诗”。

  “我作梁鸿已十年,君来同买洞庭船。当时党祸悲携手,(阮、马党锢之祸,余两人皆在罗织之中)。此日风流愧比肩。幸築浣花居杜甫,(方伯丁公,今之严仆射也。余两人并受其庇。)好留银汉待张骞。郑公通德门相近,搔首城南尺五天”。(郑子兼山割宅留住,逎祖三山翁,余两人之老友,余与巢民四十年文章义气之交,今亦移家吴郡,望衡对宇,素心晨夕,追思甲、乙(即甲申、乙酉 1644 年、1645 年)之际,昔梦惘然。澹游高子写移家图,遂题诗其上,喜寓公之势不孤,而吴中贤者不止一皋伯通也。时丁巳腊月十九日)。

  从移家正及小春时,可知冒辟疆是在春天,从如皋搬家到苏州。“文章久被虚名误,意气唯凭我辈知”这两句大有文章,何谓“文章久被虚名误”? 冒辟疆的许许多多都是实名刊登上梓的,怎会“久”被虚名误呢?那就是所作的“红楼梦”是用假名,是用化名,所以一直被人误了。而冒辟疆的英雄气概,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只有像余怀那样的老友,方才能知晓,能明白。后面一句“自有琴尊传北海”北海在哪里,要找知音在北海,是否可以理解他去了北京,去寻找在北京有王士禛,龚鼎孳、吴梅村、梁清标等在满清当大官的知音,并且一句“分无佳丽敌西施”这“分”作“料想”解。更是很明显地说出了董小宛的身份,她就是董贵妃,充当了西施这一角色,而且是谋杀了多尔衮。余怀还特意用小字作解释:“李义山云”分无佳丽敌西施“余特反之”为什么余怀要特意反之,用其出典。这就是为了把董小宛的作用和其历史功绩表彰出来。他认为时到如今应该有一些透漏了,不然的话太不公平了。后面二句:“梅花几树垂垂发,东阁应催白雪诗”东阁是指何处,是指皇宫吗?是指董小宛居住的地方吗?这东阁也可认为是东宫太子也就是董年生的儿子康熙。这白雪就是指董小宛,因为董小宛的小名叫雪儿。余怀的第二首诗容易理解,另外他写的回忆以往之事,写得很浅近,所以不作解释。此时的冒辟疆可能已得知康熙已原谅他了,所以会写及东宫太子。

  邓林梓也写诗二首赠冒辟疆。

  “邗江风送入吴阊,十幅轻帆缀晓霜。争似桃根桃叶渡,老于樊素小蠻乡。闺中秀挈璃璃匣,林下人移翡翠床。卖画也须门限裹,不愁喂鹤已无粮”。

  “寒宵剧话剪灯频,星聚留都意气真。张俭逋逃犹有主,祢衡谩骂若无人。白头此日谈天宝,青眼当年顾后麈。晚出不曾逢盛事,应亭风雨一相亲”。(是夕,先生谈先朝留都事。时先生同诸公谩骂党人,几蹈不测,而铄金之口,谓先生以媚要路,获舆特用,可一笑也。应亭,杨子常师家园亭名,余执经于师及受光先生俱于此。巢民先生移家渡江,寓吴门郑氏之松岩小隐,小集,秦中谢汉襄、楚中胡省游、金陵余澹心、吴门宋既庭、阳羡陈其年、纬云、次公及余剪灯剧话,夜分而散,独余留宿松岩,倚醉率成二律)。

  这两首诗表达了邓林梓对冒辟疆的处境的同情,和对其安慰。说他还有樊素、小蛮两妾,仍可享闺房之乐。但是他还是怀念以往的事情,认为是白头人在侈谈当年天宝年间的事。他说自己是晚辈,没有躬逢盛事,只能听闻而己。余怀又写一首和邓林梓的诗,诗句有“留宾自割东西宅,对客何分上下床”从中可以看出冒辟疆的豪爽待客之情。

  尤侗为冒辟疆移家吴门敬赋二首诗:“江左词人冒辟疆,百年水绘老柴桑。朱门鼓瑟繁华旧,白首班荆感慨长。着屐蹔寻邓尉里,停车遥借郑公乡。依刘莫咏登楼赋,好向瀼西築草堂”。(时方伯丁公为地主最厚)。

  “西园公子妙弹棋,南园娇娆工扫眉。(思董姬也,杜诗[佳人屡出董娇娆]。)云雨凄凉神女赋,江山寥落党人碑。妆楼灯影翻书帙,(君携如姬,皆善书画,比之通德伴伶玄也)。禅榻茶烟扬髩丝。画裹浮家风景好,吴宫花发早春时”。

  诗中写冒辟疆到苏州的邓尉去游玩并访友。

  并且写“妆楼灯影翻书帙”岂是善书画,而是一个郎君在写红楼梦,身傍的如姬正在批阅,写脂批,所以有“翻书帙”这三个字,就是指不是在画画,而是在翻书写批语。

  在除夕夜的前一天,冒辟疆赋诗赠大方伯丁祖台四首诗。

  诗中写丁祖台是“地通三岛路,人接九英香,陪辇骑银叶,登瀛上玉堂” 可见丁祖台是皇帝身傍的红人。而且是为冒辟疆和康熙之间疏通关系之人。

  另有诗句:“玉末销寒易,珠真记事便。何曾一饭暇,良马复求贤”可见冒辟疆对一饭之恩,有恩必报,这种一饭在红楼梦怀古绝句十首中的淮阳怀古中出现,在冒辟疆的著作中也多次出现。冒辟疆说自己会对丁大方伯知恩图报的。这位丁祖台名丁思孔,是江苏藩宪。1684年康熙来如皋认父,丁思孔在场,许多人作诗词写赋。冒青若为此编了一本“西堂词”丁思孔为之写序。见“冒氏宗谱”p461,乾隆年间,“同人集”上交受审,西堂词从同人集中删去,连曹寅收编的“西堂词”也遭删除,内中因有康熙认父的内容。P1296-P1297

  陈维崧为冒辟疆老伯七十寿诞写诗,诗句中有:“嗟余壮岁病狂易,花颠诗癖诚难医,东皋一往既十载,僮仆怪诧妻孥嗤,当时情事最碎琐,大半已逐烟云渐,别来霑醉一枨觞,十忘其七劳追维”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一代名儒陈维崧在水绘园一住就是十年。然后在这十年内,他的处境并不是太好。他自省是因为自己“病狂易”而且是“花颠诗癖”。因为他喜爱男风,和优伶成为难分难解的一对。红楼梦中所有的男风的情节,宝玉和蒋玉函之间的情事,宝玉和柳湘莲以及宝玉和秦钟之间的情事都属于男风一类的事。在明末清初这种男风是很盛行的,所以冒辟疆写红楼梦时就信手拈来,很自然地写了出来。至于“僮仆怪诧妻孥嗤”这七个字就非同小可了。这和冒辟疆对 其的态度大有关系。如果冒辟疆对待陈维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视同己出。那么打狗还看主人的面,那些僮仆就不会也不敢对陈维崧有什么大不敬,也不会有“怪诧”二个字出现了。这“诧”是“惊讶”之义,更是出人意外的是 “妻孥嗤”三个字。这“嗤”是“讥笑”,如“嗤之以鼻”。这种讥笑是文人雅士最受不了的事,比打比骂更厉害。而这嗤的动作竟然出于妻孥,这妻即是苏元芳,孥是儿女,那么孥即冒辟疆的二个儿子,禾书和丹书。从以往的 禾书、丹书和陈维崧交往的书信中,只能认为是感情甚好的。但是“妻孥嗤” 这三个字一下子就把外衣揭开,陈维崧把愤然出走的原因写了出来。冒辟疆在陈维崧出走时,以及出走后,极力挽留,但是陈维崧执意不肯,可见其受伤之深、之大。陈维崧祝冒辟疆七十岁生日,陈维崧也要五十六岁了。已经事隔十年,但是陈维崧还是耿耿于怀。何况此时苏元芳已逝世近十年了,陈维崧说那些锁碎小事已不复记忆,但是还记得十分之三。可见陈维崧是一个记恨不记恩的人。毕竟陈维崧在穷途未路时,投奔冒辟疆,冒辟疆收留了他十 年,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从另一角度来看,很有可能是苏正芳这个人有问题。不但陈维崧写“妻孥嗤”这三个字。而且冒辟疆的小妾金玥和张氏女对她意见也很大。因为在西山的曹雪芹纪念馆(这曹雪芹纪念馆所纪念的曹雪芹有误,因为曹雪芹的雪芹两个字是冒辟疆的别名,然而在西山的那一位,只是抄写红楼梦的笔帖式人物曹芹溪,他是冒充写《红楼梦》的人)中有二只冒辟疆的书箱,书箱内有一首不完整的诗,有一句诗句为“织绵意深睥苏女”这 “睥”就是“睥睨”也就是斜视,即给其白眼,这表示冒辟疆的小妾是看不起苏元芳的。苏元芳做人可能有问题。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王熙凤不识字,苏元芳也不识字,王熙凤执掌荣国府,苏元芳执掌冒府。王熙凤的娘家钱多得很,她和赵嬷嫲说话时的口气大得不得了。说什么王家的地缝中扫一下,银子也比贾府多。苏元芳的娘家有良田万亩,房屋上千间,所以冒辟疆把 苏元芳的一些个性写在了王熙凤的身上,而且是通过僮儿兴儿的嘴说出来的。且看兴儿是如何说的:

  我是二门上该班的人。我们共是两班,一班四个,共是八个。这八个人有几个是奶奶的心腹,有几个是爷的心腹。奶奶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我们二爷也算是个好的,那里见得他。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他去就完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 ; 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兴儿还说:“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 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他不过。好,奶奶这样斯文良善人,那里是他的对手!”

  兴儿就是这样劝尤二姐不要和王熙凤生活在一起。

  董小宛要和冒辟疆一起去南京赴考,董父和苏元芳碰过头后,冒辟疆就悔约。独个儿去南京赴考,害得董小宛千里迢迢赴南京,半途遭难,差点命葬鱼腹。另外董小宛嫁冒辟疆时在别院居住四个月之久,可能也与苏元芳从中阻拦有关。

  从而可以看出冒辟疆的爱姬和苏元芳生活在一起又有多难,正因为如此, 冒辟疆的爱姬才会睥睨她,才会在诗中用“睥”这个字眼。当然这是发生在苏元芳死去之后的事,从陈维崧、冒辟疆的爱姬和冒辟疆三个人所写的情况来看,在王熙凤的原型中有苏元芳的元素。陈维崧祝寿诗的最后二句为:“插花谁献长生酒,定是香闺双画师”。此时冒辟疆为 70 岁,那么蔡含是三十五岁,她是四十岁死的,所以双画师所指的应是蔡含和金玥两个人。下面把冒辟疆的书籍变成了西山曹芹溪的书籍来龙去脉详述出来,以便证明冒辟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P1593-1594

  1680 年(庚申)康熙十九年,冒辟疆 70 岁。

  昆山的“三徐”之一徐元文恭祝大徵君前司李巢翁冒老年台先生七袠荣寿写序。徐元文是冒辟疆好友洪门五始祖之一顾炎武的外甥,是顺治年间进士,在康熙十三年(1674)擢内阁学士,充重修《太宗实录》副总裁,次年改翰林院掌院学士。十八年为《明史》监修总裁官,疏荐明遗老耆儒延入史馆。他有兄长徐乾学,徐秉义,同至显贵,人称“三徐”。他在十年前就推荐冒辟疆修“明史”,被冒辟疆推辞了。徐元文说冒辟疆谙练有明典故,可备当顾问者。大江以北兴化,则有李映碧先生,如皋则有冒巢民,都是当世博闻强记, 熟于先朝之故者。徐元文在文章中写到了冒辟疆目前的处境:“唯日与四方游好放情诗酒,用以遣雄心而消暇日,名可得闻,身不可得而见也。其不谓之隐逸乎?”徐文元极有可能知道冒辟疆在著作红楼梦,所以在冒辟疆 70 岁生日之时写的序文,在其最后部分,写下“昔者夫子作“春秋”,命子夏行求十有四国宝书。太史公于“国语”“世本”“虞卿,陆贾之书,罔不揽采”。先生称寿之暇,细罗放失,排缵旧闻。”这不是明显在说冒辟疆正在收集张罗旧闻,在写与孔夫子写春秋,司马迁写史记一样的书吗?这书非红楼梦莫属,而且从孔子写书是由子夏帮助的,司马迁写史记是由虞卿、陆贾帮助的,冒辟疆写书是由他的也是才子的二个儿子帮助的即由谷梁、青若帮助的,从徐元文的这些文字看起来,冒辟疆写红楼梦他的二个儿子是从中起作用的。或者是指冒辟疆的爱姬帮助的,总之是由他的认为最可靠的人予以帮助。也有可能吴梅村、李天馥、洪升、朱慈烺、孔尚任、梁清标、龚鼎孳,吴绮,曹寅等人均作为可靠之人帮助过。P823-P824

  1680 年(庚申)康熙十九年三月二日,冒辟疆 70 岁。许承宣为恭祝徵君前司李巢翁冒老年台先生七十大寿作序。许承宣讲他和冒辟疆交往最久。每次相见,必定是把酒论文极生平之欢。冒辟疆颇喜欢谈论当年的台坫诗文,清溪治游诸胜,当酒酣时,客人们大多会探之,使他畅所欲言。听者心情跌宕起伏,乐不可支。冒辟疆也喜欢看见他们听得面色飞舞的神态。然而每当要剧谈正快时,会变色改容,欷嘘叹息,具述所以。当中有贤奸倾轧,国事败裂,无可如何。讲到那时冒辟疆会须髯倒张,目眦怒裂,音辞悲壮愤激。坐客无不悄然肃然,悲恐交集。或有泣数行下,不能仰视者。许承宣每当如此情况,总是独自离开,私下说:“这个老倔强,其倔强态度比以前更厉害,今后还是少惹他,免得引他生气。”然而冒辟疆生平友爱惇笃, 抚危济贫,倾囊不惜,乐善好施,诸多之不可一一殚述。人人都应该歌颂其恩德,然而无端的谤讪会袭击他,甚至含沙投石者比比皆是。有一天,冒辟疆坐着,有一来客听到这种事,这个客人气愤填膺,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许承宣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这种咄咄怪事,然而冒辟疆坦然处之,这是懦夫所不能忍受的,但是冒辟疆安然受之。先生的肚量可谓是大海,心志如高山。他的喜怒卷舒不可能用常情来测度其万一。喜不毗阳,怒不毗阴,阴阳调和,则精神备足,气血坚固,无所动摇。这就是冒辟疆的养生之道,所以老而益壮。为什么冒辟疆在叙说往事时,听客会悲恐交集,这恐惧从何而来,可见冒辟疆讲的都是鲜为人知的事,其中可能有如何殊杀多尔衮,如何参加义军,如何组织洪门,如何反清,如何施行调包计,都是些惊天动地之事。讲者无忌,听者若被揭发在场,也会牵累受罚,故而有恐惧之心产生。P824-P826

  1680 年(庚申)康熙十九年,冒辟疆 70 岁。

  冒辟疆多年的好友余怀为冒巢民先生七十寿作序。余怀说在丁巳年(1677)冬也就是冒辟疆 67 岁时,他被迫移居苏州。余怀知道后,惊喜过望,握手道故,就似在梦中,又如隔世。那时冒辟疆既发种种,清癯善病,这种憔悴之神态,已经和当初完全两样。余怀比冒辟疆小五岁,一直把冒辟疆当作兄长对待。余怀当时年少气盛,顾盼自雄,厉东汉之气节,掞六朝之才藻。操持清议,矫激抗俗。而冒辟疆则是兀傲豪华,睥睨一世。当阮大铖得意执权,修怨报仇,把冒辟疆、余怀等人当作复社的党魁,必定要尽杀之方才罢休。余怀为了营救周、雷两公,几乎陷入虎口,而冒辟疆也幸而逃脱魔掌,直到两人都是在白发苍苍的老人时方才相见。抚今追昔,痛定思痛,岂不伤感。改朝换代之后,冒辟疆屡经祸患,仅而得免。而余怀也是破产丧家,流离他乡。到了忧愁迟暮之年,两人有幸再度相见,不可谓不是天幸。余怀说冒辟疆生平多拥丽人,爱蓄声乐,园林花鸟,法书名画,尤好宾客,家中有水绘园,小三吾,客人来到必定要留恋数十天,饮酒赋诗,淋漓尽致之后,方才离去。余怀是深知冒辟疆的,他认为冒辟疆之所以拥丽人,并非是渔色。蓄声乐,并非是淫声。园林花鸟,饮酒赋诗并非是纵酒泛交,买个名声于天下。他就像古人一样,胸中有愤感,有无聊不平之气,必然寄之一事一物, 以发泄其堙暧。就像信陵君之饮醇酒,近妇人,嵇叔夜的锻打,刘备的结眊, 刘伯伦的荷锸,米芾的拜石,都是如此情况。冒辟疆寄意于此,著作诗歌,盈篇累帙;使天下后世读其书,想见其人。即以为是信陵,米芾的再世。余怀作为和冒辟疆四十多年的老朋友,有如此感悟,这是由感而发。当然余怀是了解冒辟疆的,他把明末的四公子之一冒辟疆比喻为春秋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是十分恰当的,比喻为米芾也十分恰当。说后世人读其书,读的是什么书,当然是红楼梦,想见其人,当然这是事实。有多少红迷想见他,这种万人争看红楼梦,万人研究红楼梦,红楼梦成为世界名著,不但海内人看看, 海外人也在看,也在研究,这恐怕是余怀始料不及的。P826-P827

  1680 年(庚申)康熙十九年,冒辟疆 70 岁。

  虞山邓林梓写匿峰庐纪。

  在纪文中写:“把茆为盖,挂蓆为门,绳枢壅牅,仅蔽风雨,赋匿峰庐诗以明己志,以谢故人”。这一点和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头部分所写的情况何其相似”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牗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

  纪中还写道:“丁巳春(1677 年)年近古稀(67 岁)负葬九十老母毕,过了五个月,而别搆匿峰庐成,水绘园之危峦雄削立,今则以土冈迤逦胜之, 水绘之古木槎牙,今则以野花滋蔓胜之。水绘之曲廊飞阁,今则以纸窗竹屋胜之。”

  邓林梓说冒辟疆之行日高,之望日起,人人都指出这位居住在匿峰庐中的人乃是伏龙凤雏,隐于其中,江干车马每天会到此地,逃名而名归焉,其又何能终匿以此庐为墙东乎。

  邓林梓写冒辟疆“逃名而名归”。这是否在暗示他匿名写《红楼梦》,匿名即逃名,便是这著作者的名字迟早会归他所有的,所以说不会总是藏匿在这匿峰庐中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冒辟疆是康熙的生父这八千岁的名义是逃名的了,但是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不会一直隐匿于墙东。

  在这匿峰庐记的后面又有四明周斯盛写的跋,跋文如下“每与巢民先生剧谈往事,沧桑云雨,惄焉于怀,即水绘一区,今昔殊观矣!垂老遗兴,偶焉结庐,却得肯堂此“记”上下五十年,一切可歌可涕具载于兹。肯堂殆以诗古文世其家,殊不得仅以制举之文尽之也。

  冒辟疆的老朋友说此“记”并不是邓林梓所写的匿峰庐记,因为匿峰庐记只有区区上千字,并没有把上下五十年,一切可歌可泣的事情统统写在上面,那么这个记是什么记呢?而且记字是用双括号作标记,那么这个记只能是石头记了,只有石头记即红楼梦这部自传体小说把冒辟疆上下五十年一切可歌可泣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讲得明明白白。可以说整部石头记有一百廿回,每一回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地发生在冒辟疆以及董小宛或者与他的有关系的人的身上,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所以说不得仅以制举之义对待之。关于红楼梦一百廿回,回回有数则乃至十来则故事,合计千余则,本书作者写了三百多万字的“读懂红楼梦”,把这千余则的故事和冒辟疆一生所遭遇的事一一作对应,从而证明红楼梦是部写实小说。P852-P854

  1689 年(乙巳)康熙二十八年,冒辟疆 79 岁。

  乙巳年六月二十四日,在范园荷花荡,荷花盛开,冒辟疆建台置酒于园外堤岸上,招请各位为花寿,赋诗纪事。在红楼梦中也有关于荷花的诗赋,如芙蓉女儿诔和林黛玉抽得的芙蓉酒令“莫愁东风当自嗟”。邓汉仪作四十韵纪事,在纪事中有诗句“疑是洛川神,缤纷波上至,又若耶溪妾,隔帘笑相视”。把董小宛当作洛川神女,自然就是潇湘妃子。又把其当作若耶溪妾,那就是西施。西施只有嫁给吴王夫差,成为王妃,而不是普通人家的妾,那么这个“妾”就是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董小宛就是清初的西施,实行了美人计, 这样一来就把事实真相写清楚了。在诗的背后还有一段小字:“是日,胜地名葩,清歌雅韵,一时并集,惜无解事红粉,点缀其间。”巢老欲迎女史沈倩扶渡江为藕花生色,故结句及之。P1432

  从以上所述,可以猜想邓汉仪是看过冒辟疆著作的《红楼梦》,何况红楼梦中还有邓汉仪写的竹夫人的诗。

  冒辟疆在六月二十四日看见荷花荡古诗,步和四十原韵。在诗中有一句诗为:“我昔逢最盛”,这是他在崇祯年间,在杭州西湖召开荷花盛会,各地歌伎云集,选出最佳之艺伎,陈圆圆获桂冠。正因为如此,才会导致陈圆圆被周国丈和田国丈二大势家你抢我夺,最终只好离开冒辟疆去了北京。一着棋下错,铸成终生后悔。此时的冒辟疆肯定是回忆起了当时的盛况。顾道含在诗中写道:“水绘仙人年望八”可见点明了冒辟疆此时的年龄为 79 岁,还有诗句“朱楼曲槛绿荫中······”教来荷叶成双玉,顾道含说出了在水绘园中有朱楼,即红楼,也就是冒辟疆用十匹红布布置的红楼,他在红楼中著作红楼梦,这和红楼梦中薛宝琴所写的真真国女儿诗(第五十二回)中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是一致的,昨夜朱楼梦,就是红楼梦,今宵水国吟,也就是在水绘园中吟诗,至于“教来荷叶成双玉”这不就是宝玉和黛玉双玉吗?P1433

  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根据冒辟疆在文集另外二处的诗中得知他写红楼梦是从四十七岁开始,一直写到寿终。而在他的诗友为冒辟疆写的祝寿文章中得知他在七十九岁时,曾收到上百篇文章和千余句诗。但是这些祝寿文章和诗连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着实让人生疑。很有可能是六月廿四日冒辟疆认为红楼梦将大功告成而且康熙送来千两银子祝寿,所以用赏荷花的名义,大摆宴席,招待客人,客人纷纷写诗写文章祝贺之,所以在编文集中只选了几篇诗点缀,从而让人知道赏荷就是纪念董小宛以及奉承董年,就是祝贺红楼梦这部书即将大功告成。P1433-P1437

  1682 年(壬戌)康熙二十一年,冒辟疆 72 岁。

  冒辟疆再写十首诗和许青屿,其中有诗句:“抗坠能令凤引凰,会得个中真妙理,空传天上有霓裳”可见冒辟疆还在念念已经上天的董小宛,希望能抗坠,可以凤引凰,二者再相合。

  许之渐为了这次宴会专门写了一章纪事,其中有几句:“石隐安久羁,淮海集群彦,斐然盛文辞”,表面是在赞美群彦会聚,盛文华辞斐然。“东皋觏遗老,握手双鬓丝,大江隔青枫,十载记騧骊。”就是说在如皋遇见了大明的遗老,冒辟疆相互握手,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江隔着青枫,已经生死两分离了,而且十年来一直记述着騧骊,騧骊为骖,骖者为一车驾三马,这十年来一直在写红楼梦即一车三马,乃是为冒辟疆,董小宛和董年三个人的故事,而且在后面的诗文中。加上“石隐安久羁”这五个字。这“羁”是“系住”之义,这五个字的意思很明白,那隐中不发“石头记”怎么会一直系住,不外露呢?终有一天会水落石出,公佈于世。P1402

  壬戌年冬日,韩菼寓居冒辟疆的匿峰庐,读方虎同年赠冒辟疆的诗,冒辟疆向韩菼索诗。韩菼要比冒辟疆小 26 岁,即是小他一辈的忘年交,冒辟疆死后,韩菼为他写墓志铭。这墓志铭的写作素材由冒辟疆的二个儿子提供,韩菼执笔,康熙定稿(见冒氏宗谱p525)韩菼写的诗中有诗句:“海内文章容献在,尊前倾倒说愁多”即是说冒辟疆的文章可作为文献存在,而且内容都是叙写愁绪的,另外在诗中还注有解释:“先生逸园,也就是冒家的祠堂逸园,有勒石令祖乡贤公遗像、遗墨、及所著诗文甚富。”在注解的后面接着一句诗:“红壁今生堕玉杯”这红壁是什么呢?也就是冒辟疆用十匹红布布置在墙的四周,使之成为红楼,用以纪念已亡的朱(即红)家皇朝。韩菼还写在冒辟疆的得全堂的四壁掛着董其昌的手书石刻,逸园已成为冒辟疆的伤心地。水绘庵冒辟疆任其倾圮,三年来没有去过一次,因为对岸的祖祀的逸园尚未赎回来。P1404-P1405

  1682 年(壬戌)康熙二十一年,冒辟疆 72 岁。

  壬戌年冬在海陵寓馆作倡和诗。

  曹溶说自己想见冒辟疆一面的愿望已有五十年了,终于在海陵客邸,盘桓三昼夜。别后赠诗十章。

  说相见的第二天,冒辟疆为曹溶置酒,是日与会者有四十多个人。自从婁东二张亡后,再也没有看见过如此大的盛事。俞水文中舍派出女乐款待曹溶,完全是看在冒辟疆的面子上。冒辟疆写哭陈维崧的诗,和者甚多,冒辟疆和他的诗友写吊奠陈维崧。为陈维崧在如皋定慧寺筑了衣冠冢。细致分析这些诗,原来是借陈维崧衣冠冢之名义,把顺治葬在定慧寺的毗庐大佛之下,这一情况在“冒辟疆与康熙一书中有详解,这里不展开了。”冒辟疆又写下了与魏子一相交的始末,详细地叙述了崇祯末年之事,读之惨然。

  冒辟疆为曹溶写和诗,他在诗中写道:“大业何彪炳,文章最雅驯”他把自己所做的事称为大业,因为是“陶铸我成人”所以何其彪炳。另外,把自己的文章著作也自我欣赏,称之为最雅驯。世人看起来,其它文章在其次, “影梅庵忆语“写得甚好,但是最好的最雅训的恐怕应该是《红楼梦》。

  壬戊年(1682)康熙二十一年,冒辟疆 72 岁。

  壬戊年小年夜华山的王弘撰到如皋过访冒辟疆,在匿峰庐受款待,留宿三天,告别时写二首诗。

  诗句中有:“千秋托简编”,朝野大名传。不作寻常事,而垂七十年。”王弘撰对冒辟疆的崇敬的心情可见一斑,冒辟疆确实不作寻常事。写红楼梦不寻常、送董白进京、导致多尔衮暴死、组织洪门、写洪门会书海底、均是不寻常之事,更不寻常的事是和董年生了康熙,使满清皇室断嗣绝种,从而可垂七十年。王弘撰还写冒辟疆对失去的逸园一直耿耿于怀,力求匡复。P1405

  冒辟疆对王弘撰的诗以原韵还赠二首。

  壬戌年冬日,在海陵寓所冒辟疆召集曹秋岳等人,邓汉仪说自从龚鼎孳逝世之后,宾朋就散了。这次又能有四十九个人相聚,是极为难得之机遇。其实这是冒辟疆为了庆祝自己得到康熙的谅解借了银子举办了这次聚会。

  在秋雨中冒辟疆在扬州的选楼,演剧并写了歌。邓汉仪甚有感触,想起了昔时放浪形骸游如皋。得全堂上红烛高,冒辟疆喜作西园聚会,不惜十斛倾葡萄,家中有女乐班结队而出,真是极妙非凡。时看满眼腾翠袖,惯闻中夜喧檀槽。但是事过境迁无可奈何宾客渐渐作云散。主人的门庭冷落下来,蓬蒿荒草侵入,紫云已逝世,杨枝也成槁木枯枝。而且陈郎即陈其年也是浅土埋樱桃了。到了今年秋天,在扬州忽然传来话,说冒辟疆呼客还游敖,还扫除后堂,理了弦索,吴儿十二最聪慧,便解音律调笙璈。按拍每使龟年服,顾曲无需公瑾劳。这冒辟疆家乐班中的十位吴儿优伶不是和红楼梦中的贾府的家乐班一般无二吗?

  金陵的张南村也写书记胜,此外还有孙继登,王仲儒,王熹儒、俞楷、许朝元、洪必元、许永等人,其中许永写的一首诗,诗句中有“香笺小楷促灯书”就是说冒辟疆在灯下写香笺蝇头小楷是在写书,而不是在写诗词赋。孙继高写的诗中有“平原好客论今昔,愧我疏狂逊子荆”即是赞扬冒辟疆为平原君,有食客三千,但是像他这样的食客既无张良子房之智又无荆轲刺秦王之勇,真感惭愧。P1405-P1411

  1682年,冒丹书写诗吊葬诗句有“白发辞英主,青莲引法王”。白发是指陈其年、英主则是指康熙,即陈其年不能再做康熙的近臣了,而青莲则是指董小宛会引法王到定慧寺来的。这法王无疑是指顺治,他葬在定惠寺毗卢大佛的青莲宝座下面。诗中还有小字作注:“余三年前获再生。”可见冒丹书是死里逃生过来的。 P1387-P1392

  吴寿潜写诗吊祭陈维崧

  “岁厄何如此,怜才恨转添,名成原未死,身隐自无嫌,天上修文贵,人间作史严,纵横挥泪雨,都不比廉纤。”

  这“天上修文贵,人间作史严”两句可以看成是陈维崧死了之后,还要到天上去编纂撰写,在人间作严格的史臣写历史,如果和冒辟疆写的诗结合起来看,那么是可以理解在人间,陈维崧是严格地按照史实来帮助冒辟疆著作红楼梦,而且死了之后,到了天上还要帮冒辟疆修改整理红楼梦。P1394

  香山的白梦鼎作小言简寄冒辟疆奉觞。

  诗句“近修作何象,欣闻道力尊,剪茅常独往,硕果蟠石根,海日扶桑长,五岳方寸宽,七湘咫尺广。著书藏名山,袖领传吾党”。可见冒辟疆是反清复明的领袖,而且他的著作即红楼梦还有洪门秘笈海底均是藏于名山的。这累累硕果是盘曲而伏在石根之上的,这石根即是石头记中的石头,冒辟疆的胸襟开阔,藏得下五岳。而且七湘,也在他的眼皮底下。P1590-P1591

  张瑾谦称用“小言“形式,奉巢民老年伯,诗句中有:“隐显无二致,达人慎行藏,忆昔文明日,群彦罗庙廊,先生握柔翰,高名擅词场,人事一朝改, 戊车盈四方,翩翩紫霄翮,不与凡鸟翔,”这些诗句说明冒辟疆在该隐时隐,该显时显,已到了极致地步。所以他是一位达人是谨慎行藏的。而且冒辟疆的文笔是名冠词坛的。“人事一朝改”就是指改朝换代,冒辟疆投笔从戎,而且足迹遍及四方。康熙是冒辟疆的儿子,实际上已经是人事一朝改了, 只是不能明讲罢了,因为满清的势力太大包围着康熙,康熙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世。他作为一个百鸟朝凤的众人之领袖,当然不同凡响。P1591

  竹西的汪耀麟作风尘匿峰行,为冒辟疆七十大寿作诗。诗句中有“匠石不知求,泪没荒江次,激射成高山,巍然独雄视”把冒辟疆所钟爱的英石描述为巍然的高山,显然以此来赞扬冒辟疆。P1591

  1651年,冒辟疆的诗友徐泰时写诗:

  “攘攘干戈簇羽鳞,萧然孑影独逡巡。竟通权变称知己,熟识安危似古人。闻道不嫌清眼失,生还犹是白头新。绿衣谁护谁能护,三语摇天动鬼神。(跋纪同难)。”

  徐泰时说这首诗是跋纪同难。可以说这首诗是写 1645 年冒辟疆和董小宛同遭厄难的情况,这是配得上的。因为这是董小宛陷入清军的手中,所幸后来单身逃脱。如果把其写在顺治七年所发生的事情也是对的,那熙熙攘攘的干戈簇着羽鳞,那里是排列整齐的部队,在部队中有一个萧然孤影的小女子独自逡巡不前,也可以理解是大批带了武器的人马前来,而董小宛萧然孑影是一个人前去应付,从而用了“逡巡”这词。

  后面“竟通权变称知己,熟识安危似古人。”也就是说董小宛竟通权变, 也能熟识安危,所以被冒辟疆引以为鐘子期、俞伯牙式的知己。也如故人管鲍之交。在冒辟疆所写的《哀辞》及《忆语》中都是这般比喻的。“闻道不嫌清眼失”就是说明董小宛已闻道了,所以当然会被冒辟疆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以青眼相看,十分赏识。也可以作如下的解释,那就是竟然和权威人士成为知己,就像古人西施一样,把安危娴熟于胸。这句“闻道不嫌清眼失”最有意思,只有青眼相视,或者白眼卑视,那有“清眼”之说,这清眼其实就是指满清之眼。后面一句最为重要乃是诗眼,就是诗人写十首诗中的重点,那就是“生还犹是白头新”如果说是董小宛在 1645 年遇难生还,那时她只是二十岁出头一点点,何来白头。那么这个生还,是指冒辟疆你等着吧,可以等董小宛生还,那时可能她已经是新生白发的妇人了。这绿衣也就是作为湘妃竹的潇湘妃子董小宛,是谁在护着她呢?又有谁能护着她。所以她说的三句话是可以摇天动鬼神的,那么应该如何猜这三句话呢?恐怕就是“誓作西施灭鞑子”“反清复明立大业”“一片丹心效夫君”。P630-P631

  冒辟疆的诗友纪映钟

  纪映钟再为辟疆盟兄悼宛君写下四绝句:

  “优钵罗花一见难,殊姿须用出尘看。九年莫道相从少,天竺先生讶久欢。

  生游名岳读奇书,死有丰碑植墓庐。黄绢文章夫婿手,百年庸? 几人如。

  世间百福犹顽固,衮衮公卿未见灾。独有慧心天秘惜,不应殊色复多才。

  美人颜色哲人心,早夭虽天意亦深。多少丈夫难勇退,至今空咏白头吟。”

  这位纪映钟曾写了五首诗,还感到不过瘾,似乎还没有把事情讲清楚,所以又写了四首绝句。

  第一首绝句的第三句为“殊姿须用出尘看”,就是说要看董小宛这个特殊的人,应该用另一种眼光。即用出神入化的眼光来看,这样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情况。

  第二首绝句是:“死有丰碑植墓庐”,根据冒辟疆写的《忆语》,以及《哀辞》,董小宛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所以说诗中把其赞颂到这样崇高的地步肯定是有其道理的。那就是她和冒辟疆一起置杀人魔王多尔衮于死地,为民除害,所以应该树立丰碑。而且董小宛的丈夫写出黄绢幼妇,绝妙好辞,黄绢中的好辞是要经过猜想才能得知。百年庸几人知。这是古代祭祀用的大块鱼肉,可见这位诗人已经知道董小宛这种惊世骇人的举动就是在百年之后,人们会祭祀她,但是即使是知道她的人是不会多的。

  第三首绝句是“衮衮公卿未见灾”那就是如今在朝的汉族众臣即衮衮公卿如龚鼎孳、方孝标、梁清标、周亮工等人都是冒辟疆的要好朋友,都要受到董小宛即董鄂妃的照应,没有灾害了,还不是吗?董小宛使受软禁的吴三桂东山再起,使洪承畴得到重用,龚鼎孳升任尚书,使梁清标成为兵部尚书,本来要秋决的冒辟疆要好朋友周亮工得到赦免,恢复原职,周不愿再为官,致仕南京。董小宛独具慧心借来了上天的秘密,是天助的,所以既有多才又具殊色。

  第四首绝句说董小宛不仅具有美人的颜色,而且有哲人之心,这“哲” 就是“明”之义,可见董小宛是明白人,是深明大义之人。从而可见纪映钟所写的四首诗是比较晚的。P632-P633

  李天馥作古宫词

  李天馥作的古宫词 作为一种文献资料可破解许多历史之谜。

  从冒辟疆结交朋友棠村(即梁清标)以及韩菼、方孝标、王士祯、洪昇、孔尚任、曹寅以及本书作者母亲的先祖彭定求(彭定求是《全唐诗》的主要编者) 等人都是冒辟疆的挚友,从而可以间接论证他和冒辟疆有密切关系。而且从其所写的《古宫词》中可以窥出他熟读过《红楼梦》,熟读过冒辟疆的文集。《古宫词》中有许多隐射的内容都和《红楼梦》以及和《冒辟疆全集》相吻合,所以本书作者认为有必要把李天馥所编集的一百廿首诗,一一予以剖析, 以期证实自己所阐述的论点即董小宛就是董贵妃,另外冒辟疆著作了《红楼梦》。

  《古宫词》集句其创作之源来自于唐诗,是一种别具风味的创作题材。

  《古宫词·小引》:“择数百人之警句,故声调易工;积十馀日之精研,遂捃摭特切。”虽然李天馥说“积十馀日之精研”“择数百人之警句”,成此集唐一百二十首,康熙四年李天馥作《古宫词》,时任官翰林院检讨,可以充分运用翰林院所藏之图籍文献资源,可以充分渔猎。箋注《古宫词》集句出处, 着重在搜索宋至明代出版的唐诗别集、总集、选集。此等唐诗文献,乃是清初李天馥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实创作集唐诗的诗句成为一首新诗,古人早就有之,并不稀罕,常常作为戏作。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是由于当时的环境险恶,不得已而为之。李天馥所编集的一百廿首诗就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回想起本书作者在小的时候, 家父、母教古诗词,也教集句成诗的诗,其实这种写诗是很方便的,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之。李天馥在十几天内写了一百廿首诗是完全可能的,并不令人惊讶。

  李天馥首先选出关键字或词,根据这关键字和词,在董小宛已收集到的几百首唐诗中寻找,很容易寻找出数百人所作的警句,所以“声调易工”。例如李天馥根据董小宛的出身,寻找出“青楼”“妓馆”;根据其籍贯寻找出 “苏州”“吴楚”;根据其姓名寻找出“千里草”“白”“青莲”“芙蓉”;根据冒辟疆写《红楼梦》寻找出“红楼”“潇湘”“曹植”“竹”“梦”“鹤”“梅”“道士”等,反正是根据这些关键字和词,寻找出有关的诗,再根据韵和平仄,把其中一句抽出和其它诗句组合,就形成一首新诗,只需十余天,一百廿首诗集就可编集而成。

  《古宫词》借古谕今,借重古人片言只语以示警策,确指今天不能明言之事,旨在“捃摭特切”,这就是说古道今,从而特别贴切。

  《古宫词·小引》:“阅者以词会旨,宜百首作一首观;亦以要该繁,更一句作一首诗可尔。”此表示:《古宫词》是隐言并非显言,所以读者必须“以词会旨”;整本《古宫词》全体大于局部,但是局部决定全体;隐言指事,尤在于关键之一首、关键之一句。此正是隐言诗与隐言著作之基本手法。《古宫词》,特别着重在诗史方面的相互印证,用隐言所指事之警策,来揭示不能用明言言之时事。

  古宫词中李天馥往往会改变古典原句中的一、二字,从而确实指明当今的关键之事;或者隐藏当事人的姓名在这字句之中,而且往往用歇后或歇前的方式,即用某一句是隐其上一句或上文之句,或者用某一句是隐其下一句或下文之句。这种修辞方法不但李天馥使用,冒辟疆在写《红楼梦》诗词中也常运用。本书作者在解析《红楼梦》一百三十多首诗句时就遇到这一情况, 往往是看到了一首诗的某一句,是引用了别人的诗,再寻找到原诗,从整首原诗中寻找到了冒辟疆想说但是不能明说只能隐说的诗句。从而明白冒辟疆的写作原意。

  关于董小宛进京伴驾一事,除了李天馥《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之外, 还有《桃花扇》、《长生殿》传奇等书。李天馥《古宫词》与洪昇《长生殿》都是涉及董小宛事而触犯清廷忌讳之作。李天馥不把《古宫词》传于世,是为了避祸。李天馥不仅不传《古宫词》,而且从此之后做官极为小心谨慎,以致能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人称“合肥相国”,康熙更称之为“老成清慎,学行俱佳,朕知其必不生事”。而李天馥深知自己作《古宫词》正是闯下了拨天大祸。但是他坚决不把书流于市,而且在之后做官的日子里极为小心谨慎,所以能明哲保身,不致灾祸惹身。

  古宫词有藏本印及题记:

  (1)卷首小引题下铃:蕉林梁氏书画之印”。阳文。此为清初梁清标藏书印。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宋沈子蕃《缂丝梅鹤图》轴、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卷,皆钤有此印。收藏古书画有“甲天下”之称。所用印章、印泥十分精良,不易仿制,故仿者甚少。

  (2)第二十三页卷末钤:“棠邨后人”。阴文。王翚《唐人诗意图》钤有“棠邨后人”印,著录在“野石鉴定”“野石居士”“乾隆御之宝”“乾隆鉴赏”诸印之前。按梁清标字棠村,存世作品所知的鉴藏印记有“棠树”“河北棠村”等,“棠邨后人”应该是梁清标后人之印。(见邓小军所著“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笺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P20-P21)

  可以说用诗作隐言来砭刺当时之事,古来一直就有的,例如魏晋的阮籍《咏怀诗》、向秀的《思旧赋》、晋宋时的陶渊明《述酒》《饮酒》、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谢灵运《临终诗》、北周时的庾信《拟咏怀》、唐代的李白《远别离》《南奔书怀》《上皇西巡南京歌》《经乱离后》、杜甫《北征》《洗兵马》《曲江对雨》《寄韩谏议》、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宋代的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弟》词,都是隐言时事诗之经典作品。至于清代,尤其顺治康熙时期,隐言诗已成为中国诗隐藏之主流。

  由王士禛写序的《容斋千首诗》七言古诗之五《行路难八首存三》,《容斋千首诗》七言古诗《月》,此二首诗所写的是方孝标见孝庄太后为冒辟疆索还董小宛事。《容斋千首诗》卷首毛奇龄序云:“五言超逸鸿博,直追汉魏。拟古诸篇,有康乐,邺中、文通杂诗所未及者。”可以移评《行路难八首存三》之五,《月》乃至《古宫词》。

  为什么会说拟古诸篇都及不上这二首诗呢?这是因为诗中所写的事情, 是自古以来十分稀有罕见的事情,但是诗却能十分细致精准地写出来,可见李天馥了解事情的经过是多么地详尽,他的用笔令人赞颂。

  清史中记载董贵妃是鄂硕之女儿,顺治十三年时董贵妃十八岁入宫,顺治十七年死,享年二十二岁。这样说起来,根本不可能存在以下诗句所说的情况。“还到春时别恨生”“半夜灯前十年事”“薄命曾嫌富贵家”“路隔星河欲往难”“未应清浅隔牵牛”“一世生离恨有馀”。

  另外董硕老家在东北,后进京,就再也没有搬迁过,哪里称得上董鄂妃是南国佳人,倒是李天馥称董贵妃为南国佳人,号莫愁,可以在冒辟疆的学生韩菼《挽冒巢民(巢民是冒辟疆的号)》诗中可以找到:“载得佳人字莫愁,染香亭子木兰舟”。从中可以看出董贵妃就是董小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莫愁是冒辟疆爱妾金玥的号,把董贵妃称为莫愁,也就暗指这董贵妃也是冒辟疆的爱姬,可见作诗者之用心之深。

  可以说翰林院检讨李天馥《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并引实可以作为考察董小宛入清宫史案的不可或缺的证据文献。

  关于《长生殿》这一段引出了洪昇、棠村和李天馥以及李天馥所写的《古宫词》,由此来说明董小宛就是董贵妃。另外说明洪昇写《长生殿》时, 冒辟疆只有 69 岁,而且是熟读《长生殿》的人,完全可以把《长生殿》写入《红楼梦》之中。此外还有一点需说明的,那就是冒辟疆是一个戏曲大家,他和柳敬亭十分要好。柳敬亭是个说书大家,也是戏曲行家。另外当时有一位大师级人物苏昆生也在冒辟疆的家乐班中当教练。所以孔尚任在写《桃花扇》时,请教冒辟疆,冒辟疆花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帮助他完成《桃花扇》的创作。其中许多曲子都是冒辟疆写的。而且隐喻康熙是自己的儿子。本书作者有十多万字的专著写及此事。很有可能洪昇在写《长生殿》中,也请教过冒辟疆,因为一个在杭州,一个在如皋,都是在南方,而且有许多文人名士和他俩都相识结为友人,所以说冒辟疆看过《长生殿》在情理之中。

  1689 年(乙巳)冒辟疆 79 岁。

  熊赐履写信给冒辟疆,熊赐履说冒辟疆是大节表著,硕果仅存,本在俊顾之列,而风流跌宕,尤善为寄托,以藏其用。熊赐履说自己生病躺在金陵, 无由一过邗上,和冒辟疆先生酬唱平山斗野之间,坐有此怀,只能怅怅而己。熊赐履说他听人说逸园、水绘庵在洗钵池上,蒨葱照眼,不减辋川之胜。冒辟疆短笛轻舸,异香远袭,宾客都在冒辟疆的船上。这是杨铁崖的泛画船,自倚凤琶,和侍儿唱“白雪”辞,宣彦昭坐海棠洞底,取出檀槽奏新声,酾酒仰天而饮,都是些盖世豪杰。这封信正是把冒辟疆在当年的豪情壮志写了出来, 可惜熊赐履均是听闻。所以冒辟疆在收到他的来信之后回复了一封信,在信中说这些都是“楼山纪事”中关于寄情声色之余事。沧桑四十年,冒辟疆自己两死庚生,然而生而濒死,宁止十次。此七年来火焚刃接,极人生所无,冒辟疆自己只有眠食歌舞在其中。至铄金销骨,谗毁出于自己的朋友,一部廿一史从何说起。自己已是望八之老者,如此遭遇,不能瓢笠空山,静证性命, 只有敝屣万有,任运达生而己。在信的最后附海菜四种,聊当野人之芹。这野人之芹果真是芹菜之芹吗?还是“云梦之芹”即红楼梦。也就是雪芹的芹, 这内中奥秘难以猜透。但是可能找出一些端倪来,那就是熊赐履在复信的末尾讲:“先生之文,每托旨于美人香草而缠绵隐恻,则常在洞庭木叶之间,不知者仅于“玉台”“香奁”中求之,则未矣,如何,如何”。这就说明了冒辟疆之文,是美人香草,似乎是有情之文,其实是在洞庭潇湘的湘妃竹,梅树之间,是在写红楼梦。如果是不知道的人只知道玉台和香奁,如果从这方面求解,则是求未弃源,所以要连用二个“如何”,方始认为可以警人。

  从而可以猜想这位熊赐履是看到了红楼梦的原稿。 P1001-P1003

  康熙在冒辟疆临死前一段日子,原谅了生父。很可能熊赐履看过了红楼梦后,有了深刻了解,向康熙解释。康熙省悟,所以才原谅了生父。

  1679年余仪曾写诗,诗句中有:“举世濁泥悲汩汩,需君只手托蓬莱”看来余仪曾是看过红楼梦的,红楼梦中把女人比喻成清水,男从比喻为浊泥。所以举世的男子汉都是悲伤流泪成河,只是希望冒辟疆能一手擎天,托起蓬莱。看来冒辟疆是洪门发起人。余仪曾对冒辟疆的所作所为是心知肚明的。

  徐倬写诗再赠冒辟疆,诗句中有“珠作帘栊玉作台”,折尽柳条飞落叶”,林黛玉是绛珠草,贾宝玉是玉石,所以有“珠作帘栊玉作台”之说。另外灞桥折柳,与董小宛生离,是最痛苦的事,所以有“折尽柳条”之说。 P1361

  冒辟疆因为方虎先生写了五叠前韵,所以再赠二首诗。有诗句:“紫岑顶上见雕台,绝代人从梦里来”,“岑”是指“小而高的山”。这紫岑就是有紫气的皇帝所居住的地方,是否是指冒辟疆天天和董小宛在红楼梦中相见。这紫岑也有可能是指朱慈烺所居住的泰山。 P1362

  1679 年(己未)康熙十八年,冒辟疆 69 岁。

  己未年仲冬季节李滢到如皋奉怀冒辟疆并写诗,从崇川返棹再回如皋。宽慰冒辟疆时再写诗,诗中写道:“君家好古癖,何以绛云楼······石林花自发,经笥腹还优。”这石林以及花是否在指石头记的石头,林黛玉的林,花袭人的花。这部红楼梦自然会如花一般地开放,还说你的满腹经纶自然被人认识。

  冒辟疆为此写答诗给李滢,诗中说:“七十遭秦炬,烟灰十五楼。精华归宿海,宝气摄神州。不谓平生好,徒存眼力优。故人知我达,天地一虚舟。” 这句“烟灰十五楼”好生奇怪,十五楼从何而来,原来两次大火烧去了三座楼,这是真实之楼,另外的十二楼就是书中的十二楼,也就是金陵十二钗所居住十二楼,从而可知红楼梦中的后四十回,或者是后二十八回,被烧掉了,因为根据脂研斋的脂批,估计最初的红楼梦没有一百廿回,而是一百零八回,所以冒辟疆在红楼梦下半部被烧掉之后,又执笔写。这时因为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因家稳定了,反清复明希望已灭了,再加上儿孙、朋友都在清朝为官效力,最后孙子冒浑当上了从一品的武官。他自己也因此被诰封为光禄大夫, 兰桂齐放。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子康熙原谅了他在康熙十三年组织了洪门,举行了反清的活动。所以说冒辟疆重新写的后面内容思想和他以前所写的已被烧掉的后半部的内容,思想上有相当的不同,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根据电脑分析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各方面都趋向一致,所以现代科技证明了前后两部分是一个人写的,而后四十回中尚有几千处如皋的土话和方言,则更加证明这后半部也只能是冒辟疆这个如皋人所写。P1362-P1363

  另有一说即冒辟疆的后二十八回并没有烧掉,但是内中有许多内容是反清的,例如关帝庙即嶽神庙前立誓起义,许多义士例如小红、倪儿、柳湘莲、陈又俊等人参加,到了最后,模仿水浒在杏黄旗下排“情榜”诸如此类的反清色彩,太强烈了,所以脂研斋很有可能董年也与了对其进行长达十年的五次增删,其中保留了许多冒辟疆的原著也作了大量的删减和增补,以致于面目全非,令张爱玲看到了认为是惨不忍睹,天日无光。事情并非如此严重,毕竟有大部分是保留了。脂砚斋是了解冒辟疆的为人和全过程,不那么离谱, 而且还存在大量的如皋方言。

  到了冬日,同人宴集得全堂赋诗呈冒辟疆,有徐倬、冒丹书、佘曾仪、许嗣隆、佘瑸。

  冒辟疆在冬至日,于“得全堂”恭悬三世祖的遗容,在酒席中述祖怀旧友,各赋五古限韵诗,在诗中冒辟疆写道:“头上与眼中,惭愧称人伦。”在诗句的后面有一行小字:“盐官陈则梁题冒辟疆在二十六岁时的像,说:“是辟疆,生平无第三事,顶上戴父母,眼中只见朋友。疾病,妻子非所恤矣。”。P1364

  冒辟疆此时的心情特好,他在诗中写道:“转叹一月前,胡为几焚身。纵乐且五日,清歌凝朱尘”,并在其后有一行小字作注:“古迎日至之礼天子至天下之众咸纵乐五日。”在此处为什么要写天子和天下的众生要纵乐五天,原本一个月前冒辟疆尚且痛不欲生,要为自己的儿子玄烨焚身,而今却要纵乐五天,这是因为此时康熙有旨意原谅他了,冒辟疆自然乐不可吱。

  冒辟疆写韵诗和方虎先生留别,并呈允一。尚且希望一挽归舟。在诗中写道:“一人知己真无限,千故文章独慨然”冒辟疆把自己写的红楼梦比作千古文章,为什么会独自一个人慨然呢?因为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看,而且如今又成了未完成之作,能不慨然吗?到了近古稀之年还得要挥笔从头开始越山翻岭,书写文字,每天晚上写数千蝇头小楷的工作还得继续奋进,能不独自慨然吗? P1366

  冒辟疆有一位十分了解他生平事迹的人,名叫徐乾学,他肯定看过红楼梦。在《冒氏宗谱》P501处有徐乾学写于1678年的长诗,此诗冒辟疆68岁,写红楼梦已有21年。诗的内容是讲崇祯元年,冒辟疆之父冒起宗进士,他是三百名进士中唯一的一个人,“奋袂起,碎首叩紫宸”,希望“龙恩浩荡,以旌皇仁,嘉封严父慈母。”还讲“此事五十年,倘不急表扬,盛世将沉沦。”

  在长歌中,他私夹了隐情,那就是“锦罽蟠麒麟”,这和红楼梦中芦雪广即景联句中的黛玉所写的“锦罽暖亲猫”有相似之处,另外与宝琴的“埋琴稚子挑也有相合之处。

  罽是一种毛织品,读音为“计”,那么锦罽就是锦囊妙计。暖亲猫即此妙计暖和了作为父亲的冒辟疆,冒与猫相谐音。而锦罽即锦囊妙计是“蟠麒麟”,红楼梦中的呆霸王薛蟠就是顺治,麒麟与二句俗语有关,一句是麒麟生子,那么蟠麒麟就是顺治生子,他生的不是他的嫡血之子,而是错认他人之子为自己儿子。另外一句俗语就是黄狗头上出角变麒麟,冒辟疆是一介布衣,他的儿子头上出角变成了仁兽麒麟。宝琴的琴字是二个王下面一个今字,即当今大明和满清二者合并为一体,玄烨就是一个能融合二者的最佳人选。但是这张琴如今不能公开,还是埋在暗处,稚子自然是指尚未成年执政的玄烨。

  徐乾学是玉峰先生,当然和冒辟疆有关的人,有几个人名叫玉峰,在红楼梦中提及吴玉峰,很可能指的就是他。

  根据吴雪松提供的资料:

  徐乾学(1631-1694),号玉峰先生,苏州昆山人。自聪明,8岁能文。顺治七年(1650)与吴梅村、尤侗、朱尊等在嘉兴组织十郡大社。顺治十一年(1654) 进入太学。康熙九年(1670)徐乾学参加殿试,御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徐乾学是顺治十六年状元徐元文、康熙十二年探花徐秉义的大哥。人们称徐氏三兄弟为 "昆山三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言传世的爱国学者顾炎

  武是他们的舅父,三兄弟都曾得到顾炎武的捐助。徐乾学是十七世纪末期朋党之争中的知名人物。

  他先是依附宰相明珠,脱离明珠之后,他自成一个派系,与明珠的北党相抗衡。康熙

  26年, 徐乾学迁任左都御史,复劾罢擢升刑部尚书。康熙29年,徐乾学上书以病乞归。康熙帝给假回籍, 褒奖

  他,命携书回家编辑。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 皇帝传谕大学士们:在翰林中选学问超众、 卓著而擅长文章的人荐举。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等举荐徐乾学等人。 康熙帝下旨召徐乾学还京修书。徐乾学没等圣旨送到, 七月十七日就已因病去世了。

  有资料可查:康熙丁丑中春下瀚商丘宋犖序 《幨园文集序》有“公昆山人,故学者或称玉峰先生云”

  现存故宫博物院王石谷、恽南田合绘 《晚梧秋影图》,这是他们两人一起感悟古人绘画真谛, 师法自然的真实写照。关于此画的由来,恽寿平在画上题跋道: "丙寅秋日,石谷子同客玉峰园池,每于晚凉翰墨余暇, 与石谷子立池上,商论绘事,极赏心之娱。时星汉晶然,清露未下,暗睹梧影,

  辄大叫曰:

  ‘好墨叶!好墨叶!因知北苑、巨然、 海岳、房山,点墨最淋漓处必浓淡相兼,半明半暗。 乃造化先有此景,古匠力为摹仿,至于得意忘言,始洒脱畦径, 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辈无言之师。王郎酒酣兴发, 戏为造化留此景致,以示赏音,抽毫洒墨,若张颠濡发时也。 修翁先生见而爱之,因以为赠。他日贻之文孙蔚兄以成世契。 南田恽寿平。"

  丙寅秋日,石谷子同客玉峰园池

  (此资料为铁安所查得)

  据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恽寿平画集》 图版封面及八十九页《仿马文壁山水图》有题跋“客玉峰园池, 观马文壁大帧,略仿其意。白云外史”

  这些文献互相印证,形成三角的关系就是得出一个结果: 玉峰先生就是徐乾学。

  苏州是吴,徐乾学号玉峰先生,把徐乾学巧妙记载为吴玉峰, 实乃巧妙而合理!

  作为刑部尚书的徐乾学,看似清朝高官,但作为吴梅村组织的复社主要骨干,吴梅村死后他就是当然的领袖, 复社看似是一个文豪社团, 实际就是从不接受清朝统治的长着反骨的文化集团,正是传承和润色吴梅村《石头记》 的内核的载体。

  我们看山东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徐可先:

  徐可先,江南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常州市)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任山东登州府知府。后迁刑部郎中。康熙十六年(1677年) 由刑部江西

  清吏司郎中调任河间府知府。时值三藩之乱,

  清军兵马大举南征,徐可先到任后立即练兵备战、协助军报传驿。

  又正好岁荒,劳心计议赈恤、施钱米、棉衣。

  主修辖下招远县县志。后升山东提学副使,请求归乡。卒祀束鹿名宦祠。

  徐乾学在《幨园文集》中写有 《诰授中宪大夫直隶河间府知府陛山东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加七级梅溪徐府君墓誌铭》。正是作品开始中“东鲁孔梅溪则题曰 《風月宝鉴》”中的“东鲁孔梅溪”即“山东” “提督学政按察使司副使”“梅溪”徐可先。

  以上介绍了徐乾学和徐可先,现在来介绍徐乾学的儿子徐骏,徐骏被砍了脑袋,而且还牵累到了许多族人。昆山徐家从此衰落,搬迁到安徽定居,这是后话了。

  徐骏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著名学者顾炎武的甥孙, 前刑部尚书昆山徐乾学玉峰先生的儿子,乃翰林院庶吉士,秋闱第八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怎么成为平民的这还有个著名故事:

  当时他的一个奏章让雍正吃了一只死苍蝇 ——这个才高八斗的鸿儒, 稀里糊涂马马虎虎把“陛下”一词写成了“狴下”,这么有学问的人写错这样一个字,让雍正火冒三丈,也没什么大理由处置,才贬为庶民的,所以这个贫民的言行一直处于监控状态,好在有一天他诗兴大发,说了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被雍正抓了个正着, 再查他作品,还有明确的“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明月”“清风”,是他告诉世人, 《红楼梦》中,“风”是代替清来写,月是用来代替明的,而《红楼梦》中, 作者也用特定的情节可以告诉读者密码的破译, 比如用林黛玉抽签把“风露清愁” 四字刻到象牙上,也就是说刻骨写明,风是代替清的,“露 . 就是暴露的意思,也可以反面理解,清

  是用风掩藏的意思。

  徐骏落笔写下这些文字就是明确告诉当今皇上,你是康熙的后代,是大明朝对你有情的,而满清是无意于你的,是知道你的出身,容不下你的,你还是早作打算吧!这下子恼怒了雍正。

  雍正左思右想都不对劲,这样的一个文化名人,他的父亲又是刑部尚书,一定是父亲就传递了这种思想, 于是刨开死去的徐乾学的坟墓戳尸解恨。

  当然“明”就是用“月”来代写, 因为月在明中,明中有月。

  徐骏就是用生命告诉后人:《风月宝鉴》 翻译的意思就是明清历史,即使是死,也要留下激发人们的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要大家明白 “明月清风”的含义。

  至于“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更是他在读过《石头记》后灵感激发,创作了这样惊世核俗的名言。

  文友吴雪松提供了一些关于尹继善的资料,颇有价值。周汝昌作为红学大师,他考证西山的曹雪芹曾做过尹继善的幕僚。西山曹芹溪在一七五九年(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时年三十六岁,秋,赴尹继善招,入两江总督幕,重至江宁。

  赴尹幕事见陆厚信绘雪芹小照题记,其文云:“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和,铿锵隽永,余私忱忱慕,爱作小照,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鸿之迹,云尔!”(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P278)

  可见由于尹家和曹家有通家之谊,所以尹继善招曹芹溪为幕僚,这是曹芹溪最为风光之时。他居住在金陵,案牍之暇,诗酒赓和,十分得意,生活滋润得很。很有可能此时冒褒之孙冒念祖,委托曹芹溪再行修改整理红楼梦,所以冒家的两只书箱会被西山曹芹溪占有。二只书箱是盛放原稿的,曹芹溪后来占为己有。也有可能尹继善是受乾隆之命带上曹芹溪,要曹芹溪寻找到冒念祖,奉旨修改红楼梦。因为乾隆认为经过多次增删,内中仍有不少碍语,必须除之方始心安。在如此情况下,尹继善知道红楼梦是理所当然的。在“尹文端公诗集”中有许多诗写及红楼梦,其中最明显不过的是“过忠勇公第即事”组诗中的第五首:

  面面轩窗景自殊,偶凭粲者寄清娱。

  金钗十二人何处,列屋新妆只画图。

  这首诗在七十年代末, 宋谋[王易]撰文《金钗十二人何处》,发表于1979年第二期的《红楼梦学刊》。

  尹继善, (1695(乙亥年)-1771)清代官吏,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之子。云南、川陕、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协理河务,参赞军务。有 《尹文端公诗集》10卷等,曾参修《江南通志》。

  《尹文端公诗集》的编排是按时间为序的,因为这组诗的第一组处有注:“丙子冬奉命入殿,随忠勇公后遍历香山昆明诸胜,即将南旋承赋诗赠行,因次元韵。”由此可见时间是在1756年,诗的最后二句“金钗十二人何处,列屋新妆只画图。”很有推敲之处,似乎给人一种印象,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已是一个过了许多年的事了,如今只能在画图上看到了。而且他看红楼梦好像是有旨意的,因为他奉旨入宫,曾听到皇帝下的旨,时间在乾隆二十一年。为了修改整理红楼梦,他在乾隆二十四年带了曹芹溪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在时间上就相合了。

  乾隆二十四年,傅恒尚过着十分风光的日子,红楼梦中出现文忠公,某些红学家把文忠公按在傅恒的头上,文忠公是谥号,是傅恒死后才封的,由此看来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是在封谥号之前,而不是之后。尹继善所写的“金陵十二人何处”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就是说在西山曹芹溪着手修改整理红楼梦之前就存在了,曹芹溪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