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南京的江北地区共有三处温泉,一是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之汤泉,一是安徽省和县香泉镇之香泉,一是安徽省巢湖市汤山之半汤池。今此三泉皆开发有温泉度假区,皆大作温泉旅游、休闲文章,各自名闻一方。然而在不很遥远的古代,按着朝代顺序观察,则会发现此三泉享誉度各有一个逐次展开的过程。然而有关的历史文献含有诸多混乱与矛盾,因此产生了许多误会与争论,有必要对这些文献予以简要的梳理。

  明代嘉靖年间,和州人张仲华编过一本山水志,名叫《三泉志》,此志今藏日本尊经阁文库,国内仅见胡松《三泉志·序》。胡松(字汝茂)是滁州来安县人,官至吏部尚书,该序云:

  “夫和,古历阳郡也。地故广邈,巢与乌江尝隶焉。境内盖实多温泉云,要不啻沸井而已。国朝洪武初,始省和之南乡隶无为,是曰巢邑,而以其东割属江浦,故乌江之汤泉与陈村之半汤池,遂与和之香泉同原而异属矣。”

  这段话是说,古和州土地广大,曾割地与巢邑(今属安徽省巢湖市),又割地建乌江县(明初废),如此一来,古和州境内之温泉,除州治所在地历阳县(今和县)城内“沸井”(已湮)外,“乌江之汤泉”“陈村之半汤池”“和之香泉”,即所谓“三泉”,虽原本皆总属于和州,但实分属乌江县、巢邑、历阳县。

  “乌江之汤泉”今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陈村之半汤池”今在安徽省巢湖市汤山,“和之香泉”今在马鞍山市和县香泉镇。

  “三泉”曾同属古和州,这是导致有关历史文献记述混乱、矛盾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各方学者发生争论的原因所在。比如,所谓太子汤,到底是在“汤泉”,还是在“香泉”?

  其实,遍查“二十四史”,并不见有与梁朝昭明太子有关的“太子汤”的记载。所谓“太子汤”,最早记述恐怕还是北宋秦观的《汤泉游记》。兹摘要如下:

  “西惠济二百步,周袤不踰十成,有泉五:一曰太子汤,旧传梁昭明所游,今废于野;一在居民朱氏家;其三则隶于惠济。而惠济三泉,旁皆甃石为八方斛,窍其两崖,一以受虚,一以泄漏。泉输其中,晨夜不绝。其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爬搔委顿之病,浴之辄愈。赢粮自远而至者无虚时。”

  熙宁九年(1076)八月,秦观陪同孙莘老(孙觉)出高邮城,经六合县等地,抵达和州乌江县汤泉镇,即今浦口区汤泉街道,(北宋时期浦口地区已有汤泉镇,见《元丰九域志》)次年作《游汤泉记》。这一节文章指出汤泉镇有五处温泉,其一为太子汤,“旧传梁昭明所游”,只不过已“废于野”。同期秦观所作之《题汤泉二首》,其一亦曰:“老翁仙去羸骖共,太子东归废沼平。”

  秦观等人游汤泉期间,因孙莘老喜爱此地山水之胜,遂请求汤泉禅院(今惠济寺)主持漳南道人(昭庆)为择地,建一所别业以养老,次年建成,名之曰“寄老庵”,秦观为此作《寄老庵赋》,一时惹来众多门人、好友前来参观,并赋诗作文。这些诗文多留存至今。

  那么,最早主张“太子汤”为历阳县“香泉”者是谁?出处何在呢?

  查古和州及其属县(历阳,乌江,含山)今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明正统六年(1441)朱沅《和州志》,该书卷一“山水”载:

  “香淋汤泉:一名平疴泉,在州北三十五里政理乡九都,旧名太子汤,谓梁昭明所尝浴。建隆三年,韩文靖公作《汤泉惠济禅院记》,元丰元年苏文忠公、刘贡父、秦少游皆有记,治平中名其地曰平疴镇。元祐八年耿天骘有《敕赐香社院额记》。庆元间太府丞王季立甃汤池浴院。”

  近一百年后,嘉靖十七年(1538),江西安福人胡永成编成《香泉志》,当时胡氏担任和州同知,编纂属地《香泉志》,乃使命感使然。这是现存最早的香泉志。该志《形胜》一章曰:“香泉,一名香淋汤,一名平疴泉,莫详创始。又名太子汤,谓梁明所尝浴。”

  朱沅《(正统)和州志》、胡永成《香泉至》皆谓“香泉”又名太子汤,当然是有出处的,其出处就是南宋龚颐正的一篇碑记,这篇碑记被《香泉志》全文引用。该碑记内有一段含糊不清的话,如下:

  本朝建隆三年(962),江南韩文靖公作《汤泉惠济禅院记》,则曰旧止有太子汤,谓梁昭明所尝浴,而东西两汤合三泉。今十有四所,周匝五里间。元丰元年,苏文忠公、刘贡父、秦少游记之益详。

  其实,南唐韩熙载(谥文靖)《记》文今犹在,只字未提太子汤;且韩熙载所记“汤泉禅院”,乃为乌江县汤泉禅院,即今之南京市浦口区汤泉慧济寺,至今残碑尚在慧济寺院子里的草坪上;秦观作《记》乃在熙宁十年,而非“元丰元年”,等等。

(笔者拍照:汤泉禅院之碑)

  由南宋龚颐正《碑记》,而至明正统《和州志》,而至嘉靖《香泉志》,这大概就是“太子汤乃和州香泉”之说的发明路线图吧。

  不仅如此,龚颐正等人又认为秦观、孙莘老等人所沐浴之温泉亦为和州之香泉,孙莘老之寄老庵亦在香泉,因此《香泉志·形胜·寄老庵》云:“寄老庵,宋集贤孙莘老所筑,今莫详其处,恐亦夷而为谷为田矣。”

  其实秦观《游汤泉记》详细记述了孙莘老等三人汤泉之游的行踪和日程,因此《香泉志》编者当然无法在香泉镇找到“寄老庵”,而称“今莫详其处”,并推测找不到的原因是“恐亦夷而为谷为田矣”,沧海桑田,算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贺铸(人称贺梅子)与秦观、孙莘老为同时代人,贺与孙、秦彼此间有诗歌唱和往来。贺铸在和州担任管界巡检(管理地方治安)三年,工作态度又极为认真,对辖区内香泉、汤泉、半汤池当然分得清清楚楚,无半点含糊,查《庆湖遗老诗集》(笔者推荐读者读王梦隐《庆湖遗老诗集·校注》),写香泉有两首,分别题为《题香社寺疴汤泉》《历阳十咏·平疴汤》,写汤泉也两首,都是写寄老庵,分别题为《题乌江汤泉寄老庵》《重游寄老庵,怀僧芝》。贺铸喜欢在诗前作小序,这四首诗及序,都不曾提及太子汤,但寄老庵在“汤泉”,写得清清楚楚。

(明代胡永成《香泉志》封面)

  对于《香泉志》里的错误,当时就有人提出了质疑。据胡松《三泉志·序》,《香泉志》刊印于嘉靖十七年(1538);仅十七年后的嘉靖三十四(1555),贵州思南府(今贵州省思南县)人、理学家李渭来任和州知州,读地方志《香泉志》后,“叹其舛误”,认为“宜厘定”,即重新编写,改正错误。李渭认为舛误之根由在弄混了汤泉、香泉,便决定与郡学生张仲华合作,重新编纂一本和州泉志,将历阳之香泉、乌江之汤泉、巢县之半汤池合为一志,最终编成《三泉志》三卷本。可惜此志如今仅日本尊经阁文库有藏,而国内已佚。兹吁请有关部门将《三泉志》早日复印回国,庶能借以厘清“太子汤”“寄老庵”等历史问题。

  当然,如今来看,《三泉志》在历史上没能起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应有作用,表现在清代赵田恩《江南通志》等史志上,该志仍坚持香泉为“太子汤”之说。《江南通志·舆地志·和州·香泉》条下说:“香泉,在州北三十五里,其水色深碧沸白,香气袭人,故名,有患疮疥者浴之即愈,名平疴泉,梁昭明尝浴此,一名太子汤。”水色深碧沸白等说法,还是抄袭秦观《游汤泉记》。

  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三十二《山川志·和州·香泉》,也照抄这段话。

  康雍年间陈梦雷是一个大学者,花费半生精力,编成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方舆汇编·坤舆典·第三十八卷·温泉部汇考·和州平痾泉》也说:

  “在州北三十五里,其水温。梁昭明尝浴焉。又名太子汤。宋苏轼、刘贡父、秦少游、明庄昶皆有记。明嘉靖六年,州守易鸾,于水之源甃以方池,围以重垣结屋,作三池以便浴者,分四渠以溉田。”

  该书《方舆汇编·职方典·卷八百三十九·和州山川考·香泉》条下说:

  “香泉,距州四十里,自鸡笼山西北迤三十里,突伏峻麓至是,中断崛起小山,名曰覆釜,赤土顽石,草木不茂,泉在山下,一名香淋汤,一名平痾泉,又名太子汤,谓梁昭明所浴也。按张僧鉴《浔阳记》云:鸡笼山涧中有累石,若出人力,水深尺馀,朝夕辄有涌泉溢出如潮,时刻不差,朔望尤大气,常如沸,岂即此泉耶。宋元庆间郡守王季立甃汤池浴院,郡人耿宪、龚颐正皆有记泉。南为香社寺,宋建,隆初惠济法师所建,元季燬于兵,明初复新之。有寄老庵,宋集贤孙莘老所筑,秦少游为之记,今废。昭明亭在山巅上,有双松甚古,传为昭明手植,旧有楼祠昭明,久废。迨嘉靖中,郡守孟雷更葺之,寻亦废。洗心亭原在池中,后圮,复徙池上,康熙十二年州守夏玮捐修。”

  这一节几乎全然抄袭《香泉志》有关文字。陈梦雷难道没机会读到《三泉志》?

  明嘉靖《香泉志》等书之误,讹传后世,影响至今,亟待有人出面指正。

  当然,梁昭明太子沐浴江浦之汤泉,既无正史依据,也不见太子本人文章依据,秦观《游汤泉记》也只说“旧传”云云。若今人仍执着于“昭明太子汤”及其具体位置,则在江浦汤泉之说,当然最为可信。实际上,稍稍认真一些梳理可靠的历史文献,则太子汤以及寄老庵的地理位置、秦少游汤泉之游的路线等等,都不再是值得争论的问题。

  2023年11月6日

注:

①胡松(1503-1566),字汝茂,号柏泉,南直隶滁州来安县(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知东平州,历山西提学副使。三十年(1551)秋,上边务十二事,进秩左参政,被陷,斥为民。后以赵文华荐,起陕西参政,官至吏部尚书。谥恭肃。著有《胡庄肃公文集》八卷(明万历十三年胡氏重刊本),与《滁州志》《唐宋元名表》,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② 王存等撰《元丰九域志》卷五,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元丰九域志》,商务印书馆,第224页。

③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建隆,宋太祖赵匡胤年号。

④元丰元年:1078年。

⑤刘贡父:刘攽(1023—1089),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⑥李渭,号同野,明朝理学家。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历任华阳(今成都)知县、和州知州、高州府(广东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户部郎、韶州知府、广东副使、云南左参议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