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年丙午,康熙五年冒辟疆56岁。

  冒辟疆在小秦淮同陈其年以及儿子丹书客居邗上,限韵写诗十首。

  其中第三首:“复道廻廊画槛多,菱花窗子贴香罗,朱楼傍晚开三面,五色琉璃射绿波。”

  这朱楼即红楼,朱即红。

  其中第四首:“艇子银灯唱入城,船中楼上光纵横,湘文不捲人斜对,中有鹦哥语未成。”

  这湘文是什么呢?就是写潇湘妃子的文章,这文章没有捲起来,人斜对着石头记,其中鹦哥欲说又止,说不出口,这红楼梦也是欲说又止,说不出口, 只能让人意知不能明言。

  这里的石头记很可能是朱慈烺(或者是方以智)写在石头上的石头记, 作为空空道人的冒辟疆看到了石头记的原稿。

  其中第八首诗:“游侠髯麻柳敬亭,恢谐笑骂不曾停,重逢快说隋家事,又向河亭一日听。”

  这首诗把柳敬亭的形象活龙活现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第十首诗:“十代文章孰总持,谁令指外有骈枝,琅琊别后杜陵去,归卧语溪愧不知。”

  这十代文章是指什么,什么文章可以传十代,一代为二十年,十代就是二百年,只有红楼梦可以传十代,传百代。那时冒辟疆早已开始写红楼梦了。

  是谁总持的呢?隐指作诗者本人即冒辟疆。谁令指外有骈枝,就是说谁在节指外出伸出并列之枝。这就是说这部红楼梦是在石头记上节外生枝,当然是另有所指。就是要聪明的人才看得明白,领悟其真正用意。这句“谁令指外有骈枝”,“骈”即两马驾一车。此“指”与“恉”相通,《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也就是说什么人发出这恉外之意,要求两马并驾成一车齐驱,就是说要求。他把写在石头上的石头记合并在一起,写在红楼梦中,他是和陈其年及儿子丹书在扬州邗上,可见提议冒辟疆在他写红楼梦时,把石头记也一并写入的人就是陈维崧及其儿子丹书,而这提议也正合冒辟疆之意,冒辟疆在 47 岁开始写红楼梦。也极有可能吴梅村或朱慈烺以及其它的人写了“风月宝鉴”或者“石头记”初稿,而冒辟疆也着手写红楼梦,陈维崧和丹书要求冒辟疆把他写的红楼梦和别人写的石头记或风月宝鉴合倂在一起,写成如今呈现在读者眼前的红楼梦。这一情况在钱谦益写的“牧斋杂著” 中P63也提及两者可以对照着看,得出结论。P276-P278

  1666 年(丙午年)康熙五年,冒辟疆 56 岁。

  五月初五日,冒辟疆同老友蔡孟昭聚集了田夫山涛文虎等儒子到寒庐饮酒作诗,冒辟疆作诗写道“昨岁端阳如昨日,重开清宴又端阳”杜茶村在去年首倡,作诗唱和,今年恰好田夫又至,真是支遁才峰各擅长,冒辟疆作的诗中有二句甚有意思:“横陈石榻画潇湘,病著斑烂舞万场”就是说冒辟即使生病躺在石榻上还是在画潇湘妃子的画,著作这斑烂的长篇红楼梦,巨作可谓舞万场,此处的画不作绘解,而作“署名”解,于是“画潇湘”就是指在为著作潇湘妃子传,署上名。P243

  冒辟疆写的诗句“怨曲似闻江上笛,残春犹自梦还家”“潇水横烟满四涯,裂帛一声悲瑟起。”这是写出了当时冒辟疆的心情,裂帛一声悲瑟起和红楼梦中的晴雯撕扇也有相似之处,晴雯不也是裂扇一声悲瑟起吗?他在诗中也把董小宛当作潇湘妃子,这种称呼也表现在下面的诗句中“对景怀湘芳思杳,不堪回首酒难醒。”

  又吴绮写祝寿诗,诗句有:“著书已了三秋梦,仗剑曾为万里行。”是否可以认为冒辟疆在董小宛北上进京后想写红楼梦,以了三秋梦之宿愿。另外他作为参军受史可法之委托,曾仗剑作万里行,劝说吴三桂反清。 P1558

  吴绮作和诗,诗中有诗句:“竹林转清音,轩窗互回顾。爱此室中人,为咏庭前树”谈及冒辟疆和董小宛之间的情意,“众影摇一灯,衣裳湿云雾。不重此宵情,他时念慈晤。”就是指董小宛与冒辟疆分别之时的情景。“握手长松前,飞鸿实可慕。林花倘未残,往来或宜数。”从中可以看出他俩在松树下握手告别,看到头上飞翔而过的飞鸿,真是欣慕呀!飞去了,又可以飞回来, 佳人一去兮不复还。但是还有希望,因为林木倘未残,或者今后运会来,气数未尽,还可以相逢再见。吴绮是冒辟疆多年的好友,其字为园次,取其名的绮字,取其字的第一个字园,即为绮园,即就是给红楼梦写批语的绮园,当然作批的除了脂砚斋、绮园、芹溪之外,还有东鲁孔,东鲁孔很有可能是孔尚任。1685 年冒辟疆向康熙介绍孔尚任,孔尚任步入仕途,协助工部侍郎孙在丰在海陵疏浚下河海口,历时四年期间,在冒辟疆全力帮助下完成了“桃花扇”的著作。期间孔尚任很有可能以东鲁孔的笔名,参与了对红楼梦的批注, 梅溪是徐可先的号,他是徐文元的堂兄弟,昆山三徐是顾炎武的外甥也是冒辟疆的小友。红楼梦第五十回史湘云的《点绛唇》谜语“溪壑分离,后事终难继” 中得到启迪。这就是说溪和壑分开了,不再作批了,只剩下了梅壑,那么对红楼梦的“批”也难以继续下去了。而梅壑是冒辟疆的好友查士标的号,在第四十九回中写道: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此处有批语:“真名里有士字”这样就把冒辟疆的好友作为真名士,这个字给端了出来。再联想起第一回中“满纸荒唐言”的诗句处有批语:“这是第一首标题诗。”其实这首诗并没有标题,可见并不是说是标题诗,而是讲由“标”来题的诗,这样把标和士接合起来就是士标,即查士标写了这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根据以上分析,则可认为梅溪是徐可先,东鲁孔是孔尚任、梅壑是查士标,他们均是冒辟疆的好友,也均参与了红楼梦的批注杜浚写诗:“和璞隋珠祇自知,阳春白雪人争笑。”把冒辟疆比喻为和氏璧和隋珠即随珠, 乃战国时期的珍宝。“观君作事岂徒然,尚闻尧夫赠麦文。”把冒辟疆的义举 比喻为尧圣,说其“赈乏绝类比……昔君何梦叩君默。积仁已胜玉兼金,食报应跻槐与棘。”,但是感叹冒辟疆犹如贾谊和李广,屈贾谊于长沙,哀李广之难封。故写下“贾生那得年长少,李广从来数可叹。”两句诗,后面二句“繇 来厚君处,不许外人知。”这“繇”与“由”相通,可见在冒辟疆身上有许多 不许外人知的秘密。这厚君的“厚”从何说起,是不是冒辟疆因为把董白董年送进了京,受到顺治的恩赐,从而有了钱可以建造水绘园,还受到顺治对 冒辟疆祖孙三代嘉封。受到皇上恩赐的衣料,玉器及大内的用品和器具,这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借贾蓉的话说“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贾蓉的一席话,彩缎、古董玩意儿正与冒辟疆诗歌中所写的大内赏赐的衣服和古董之类的玩意儿相同,董小宛有意救济也无能为力。就如《红楼梦》中的元妃进了宫,皇上恩赐为省亲建造大观园,正因为建造了大观园,所以“君家门内如蓬阆,堂上仙人坐相向”蓬阆《汉书·扬雄传上》“闶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正因为有这么两句诗,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在冒辟疆四十岁之后的事,因为建造水绘园是在顺治十年之后的事,那时冒辟疆已过了四十岁,可以认为是顺治十六年董白、董年两姐妹回如皋省亲,故有堂上仙人坐相向,冒辟疆和其朋友把董小宛称为麻姑仙女。在诗中写道:“虽贫未至乏酒钱,中隐无妨在城市。”这两句诗似有矛盾,既然是说冒辟疆不至于缺少买酒的钱,那么说起来他并不是豪富之家,因为只有冒辟疆的母亲的沙家是有钱的,冒辟疆的妻子苏元芳的苏家是有钱的,苏家有良田万亩,房屋千间,但都是冒家的姻亲,并不是冒家。冒家世代为官,但都是两袖清风的清官。所以说是强撑着门面,其实是外强中幹。尤其是冒家三次赈灾,把所有的钱都用于赈灾了。把女眷的首饰都当的当,卖的卖了。连冒辟疆要娶媳妇准备的二百两银子都捐出去赈灾了。冒家正处在清水晃当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在众园林都荒芜的情况下,突然买田地扩充园林,这可是大工程, 要化费大笔的银子,正如《红楼梦》中贾琏对王熙凤所说的再发三二百万两银子的财就好了,可见贾琏在送林黛玉奔丧时,从京城见捞进了三二百万两银子。关于三百万两银子有二种解释:一是指南明弘光成立新朝,从大明接收了三二百万军队,单左良玉的军队就有一百二十万之多;另一层意思是三二百万两银子,这是扩大之数,把百字去掉则为三、二万两银子,三加二为五,正好和从甄府划过来的五万两银子相合。也可认为是冒辟疆在董白进京之后,紧接着送董年进京,拿到了顺治给的银子,很有可能是在顺治十年抄郑芝龙的家,把抄来的五万两银子划给了冒辟疆。因为在《红楼梦》中曾写到过甄家有五万两银子划过来,这“甄”与“郑”相谐音,这些银子用作王妃或皇妃省亲游园之用,所以说水绘园的建造在时间节点上是相吻合的,而且冒辟疆之父在一边兴建水绘园,一面被人咒骂,使他痛不欲生,结果一向健壮的汉子,生了六十五天的病就一命呜呼了。

  在杜浚写的诗歌中还有诗句“开函上下数千年,摇笔纵横千万里。俯仰百年犹未半,述作从容正及时。”可见杜浚认为冒辟疆有这个能力,可以根据大的视野角度把历史写下来,如今大观园即水绘园也造好了,你动笔写《红楼梦》正是时候哩。但是这首诗后面的几句:“君不见杜陵狂生亦四十,行年较君长一日。终夜悲歌万感集,望君迴似三神山。”

  “王乔韩众游云间,如何不醉闲朱颜。”杜浚告诉冒辟疆,杜陵狂生亦是四十岁时,他比你生日早一天,即三月十四日生日,他是终夜悲歌,万感交集,所以希望你能迥然不同,要似三神山一样,能够大肚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样可以遨游云间,如何不醉闲朱颜呢?对朱颜也能等闲视之,不至于一直气塞胸 闷了。冒辟疆的儿子把这篇祝寿的长歌编入冒辟疆 40 岁时祝寿诗中,是受到“杜陵狂生亦四十”的影响,其实俯仰百年犹未半,可知是在接近五十时写的诗歌,而且从写诗的情节来看也都是冒辟疆在四十岁之后五十岁不到时候发生的事。P1552

  在民国期间已有过一场争辩,国学泰斗孟森先生认为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他写了万余字的文章,可谓是一锤定音。

  孟森先生认为“结句芝麓自鸣得意,盖诩其亦有横波夫人。因为一时俊选,不须徒羡宛君,是时正龚与横波久羁吴越,将起复北上矣。”

  孟森先生真是闭着眼说瞎话,此时的龚鼎孳是什么身份,冒辟疆又是什么身份?一个是堂堂京都大官,顾媚娘是诰封夫人。董小宛如果在此时没 “死”,还是一介布衣的小妾,两个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何来横波夫人要徒羡宛君,真是天方夜谭。只有董小宛到了北京进了宫,那时龚鼎孳会写信给冒辟疆说横波夫人要仰面看董小宛了。这首长歌的二句结句应该理解为“董小宛已如白云一样飘去了,以远处为家乡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恨到来各自飞,还有各自栖居在自己的长干柳上吧!”孟森继续解释《忆语》:《忆语》又曰:“客岁新春二日,即为余抄选全唐五七言绝句上下二卷。是日,偶读七 岁女子‘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之句,为之凄然下泪。至夜,和成八绝, 哀声怨响,不堪卒读。余挑灯一见,大为不怿,即夺之焚去,遂失其稿。伤哉!异哉!今岁恰以是日长逝也。”云云。所云“客岁”,即是庚寅。所云 “今岁”,即是辛卯。新春二日长逝,其确是如此。

  其实“客岁新春二日”,正是冒辟疆强迫董小宛北上进京,董小宛誓死不愿,所以作了“五美吟”见《红楼梦》六十四回所载。她宁肯做虞姬,自刎于项羽怀中,或效仿绿珠为石崇堕楼,最好如红线女一样,和李靖一起出逃, 决不愿当西施,实施美人计,弄得不好被剁成肉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 能答应做王昭君去和番。冒辟疆在被抄家且被威胁要挖祖坟的情况下,只能交出董小宛,所以董小宛会以七岁的小姑娘的口吻尚嗟世人,异雁不作一行归。就是说你这个夫君连飞禽也不如,飞禽尚知要一行归,你倒好,要把我一脚踢开,抛弃了。这使冒辟疆十分恼火,把董小宛写的诗稿一把抢来烧掉。这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焚稿之由来。冒辟疆把董小宛居住的房间称为 “五美居”。P1555

  邓汉仪写祝寿诗,诗句有“将相几人标旧史,江湖自尔擅雄才。伤时王粲怀乡国,卧阁元龙竟草莱。还向朴巢淹岁月,中原鼙鼓为谁来。”这几句诗把冒辟疆的英雄地位树立了,而且认为在中原逐鹿就是为冒辟疆他们这一批复社义士而来的。P1559

  还有一首祝寿诗,诗中有诗句:“人在树间殊有意,妇来花下却能文。拥将秘帐青藜绕,啸落寒城古木纷。好自萧条安蒋迳,眼前名士总机云。”

  这“树间”即是指大明的众忠臣。那个“妇”人是指董小宛,因为她在盐官鸡笼山葬花,并写下纪念文章。“青藜”是指迫使董小宛离开的满清, “青”与“清”谐音,“藜”与“离”谐音,而且这满清是用秘帐围绕住的,不能知道其内部消息。那里是“啸落寒城”,冬天的北京当然是寒城。“蒋” 即香草,乃是千里草董小宛,她是走在“好自萧条”的路迳上,所以说邓汉仪 眼前的名士冒辟疆会感到总是像云一样飘忽不停。邓汉仪是冒辟疆的好友, 在红楼梦第一百廿回中有邓汉仪写的,“前人过那桃花庙的诗上说道:“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这二句诗经考证乃是董年在增删红楼梦时写的,那时邓汉仪已逝世,董年故称其为前人,董年自喻为息夫人。P1560

  在九九重阳后十日,这是洞老到京城带来了冒辟疆的刻本《忆语》以及手函,知道一时间引起风雨飒然,说是玉碎珠销,断魂千古。龚鼎孳说自己于 “宛君盟嫂,虽缺郁金堂下一拜之缘,而玉兰花底,醉灌淋漓,犹仿佛欢场,宣扬幽蒨,至今美人云气,缭绕玳瑁之床。香魂有知,珊珊紫幄中”。这些话不是明明在暗示董小宛在欢场之中,在玉兰花底下醉灌淋漓,正在宣扬幽情,而 且睡的是玳瑁床,在紫幄中,这不是指董小宛进宫了吗?董小宛如今是睡在代替冒郎的床上了,“玳瑁”可以看成是代替冒,而“紫幄”可以看成是紫金 宫。而如今缺少的就是我不能在郁金堂前对已成为皇宫中贵人董小宛一拜了, 这“郁”作“温暖”解,“金堂”就是“后金的皇宫”。

  龚鼎孳还引用了钟退谷说的话“好友在四方,而造物或收之”,这就是暗示董小宛作为好友已在四方,即在千里之外的京城。这造物就是天,天之子也是天,就是天子收了去,也就是说皇帝收了去,所以龚鼎孳要冒辟疆“姑念缺陷世界能少解黄尘碧海之郁陶乎”龚鼎孳说他收到了长达二千个字的誄词, 读了使自己“玉笛九迴,玄猿三下。”所以想“附数言于芳华之末,为沅沣招魂,”弟妇顾媚娘“尤写恨沾巾,追平生于响像,劈笺探韵,絮语神伤。”但是龚鼎孳笔锋又一转说“徐之必有以祝桂旗而酬翠羽,未敢忘也。新政云雷, 万方凫藻,卧龙峻誉,岂能久伏隆中?肝膈深披,敢不仰体。”这就给冒辟疆有极大的希望,是指冒辟疆必定有大发达,而且会成为隆中的孔明,会使自己这位已是尚书的龚盟弟敢不仰体。为什么呢?这肯定是董小宛进了宫,受宠, 这样冒辟疆会大发特发。到最后龚鼎孳写:“想近时著作等身矣。”龚鼎孳是最了解冒辟疆的,他知道冒辟疆会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P970-P972

  1651 年(辛卯)顺治八年,冒辟疆 41 岁。

  辛卯年冬,白门即南京的王潢为“辟疆盟兄伤董姬”写了一首长歌,注意这里是用“伤”,而不是用“丧”,“伤”虽然和“丧”能通用,可作丧祭解,但是主要意思是作伤害,忧思、妨碍解。所以说王潢用此“伤”字是用意的, 说冒辟疆你失去了董小宛仅是受到伤害,引起愁思。长歌的第一句是“傅山篆冷炉烟歇”,这傅山在北方和顾炎武一直在搞反清复明的活动。在北方是傅山、顾炎武,南方是方以智,居中是朱慈烺太子、冒辟疆、钱谦益,三点一线, 联成了反清复明的阵线,所以傅山等人都是洪门的领袖级人物。傅山遭难时, 作为尚书的龚鼎孳曾伸援手救他。根据 2011 年 5 月 4 日《太原晚报》有一篇文章写“康熙皇帝的两个心腹大患”,康熙说“南有水绘园,北有丹枫阁,朕之心腹大患也。”水绘园和丹枫阁是两家小小私人亭园,为何要引起康熙关注并作为心腹大患。丹枫阁的由来是顺治十七年九月也就是董小宛在八月十九日自杀后不久,祁县人戴廷栻做了一个梦,梦中和一些身着“古冠裳”(即明朝服饰)的一个小阁楼中聚会,阁名“丹枫”,醒来后,依梦中所记修建了丹枫阁,并写了一篇《丹枫阁记》以记其事。此阁重彩朱红大漆,红光满天,势比通天烈火,名曰神梦仙境,山西及全国硕学大儒、反清志士常在此集会,其中有傅山、顾炎武等。傅山还写了《丹枫阁记》很有可能顺治、董年去了五台山出家和此丹枫阁有联系,因此康熙认为北方的丹枫阁可以寻找到萱堂的讯息,而水绘园可以寻找到椿堂的讯息。心腹大患的患可以看成是一竖加二个口字,下边是一个心字,这就表示,康熙的心腹中一直有一条线串着二个人,一个椿堂、一个萱堂。口作人口解也就是指人,这样一来就可以明白康熙说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他的心中一直想念着北面的董年和南面的冒辟疆。P626

  冒辟疆的诗友俞绶为冒辟疆写诗悼董小宛

  题目是影梅庵词为辟疆先生悼小宛少君 P627 页

  “影梅庵畔玄风起,顽云絮墮沉湘水。鳞鳞万玉瘗(yì)斜阳,是邪非邪魂来此。秋蛩泣掩石镜昏,翠羽聲凄井梧死。玉帐黕黕覆卿面,仿佛金塘道中见。如箭东流江水深,分身随影无回漩。玉辟邪香图画屏,金叵罗传歌纨扇。药炉经卷送年华,银蒜朱丝悄庭院。只道两身如一身,娟娟琴瑟绕千春。可知乐事抛珠霰,日月流霞似转轮。象床宛转凄欲绝,含笑含顰为君说。万树梅横夜月香,此身散作千山雪。玉棺抬葬傍金仙,锁骨玲珑参半偈。从知陵谷理难齐,流波东去日沉西。罗浮片碣双成墓,记是孤山处士妻。”

  现在用白话文解释:在影梅庵旁玄风刮起来了,带有顽耍性质的云絮坠沉到湘水之中。成千上万块白玉,点点鳞鳞地把斜阳埋葬了。是邪还是非邪, 魂来到此地,秋蛩在哭泣着,连石镜也被哭得昏沉沉的了。翠鸟声声悽惨,哀悼井边的梧桐死去了;这顶玉帐默默地覆罩着你卿家的脸孔,仿佛是在金塘道中看见的(这里的金塘道,就是指去满清统治中心的道路上)。这船就如箭射出去似地驶走了。东逝的江水是深不可测的,分开了的身子随着你的影子没有回漩。(金叵罗传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满清张开了心怀叵测的罗网),正在歌颂着纨扇,因为这纨扇的是金风,捕捉到了金丝鸟,从今后只能吃药念经,送走年华岁月。银蒜朱丝,都在庭院中悄然了,只知道二个人的身体就如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娟娟琴瑟,调和可达一千年之久。又有谁知道这种人间快乐的事就如抛珠一般已成为霰球。日月流霞就像不停地在旋转着的轮子。睡在象牙床上,翻来覆去凄然欲绝,你正含笑含颦在给我说话哩。(从中也可以看出冒辟疆把林黛玉取名为颦颦的用意),万株梅花摊开着,伴陪着月亮, 散放着芳香,此身散作千山雪,(这是在说董小宛不惜牺牲自己,成为北方的遍地的雪,另外董小宛号叫雪儿)抬着玉棺陪着金仙一起陪葬玲珑锁骨。可以参悟半偈。一向知道陵谷之处是不讲理的,随东流,太阳西沉了,罗网中浮起的片碣,双成为墓,这里所记载的是孤山处士的妻子。

  “玄风起”是指什么风呢?玄即黑,也指北方,可见北风刮到了影梅庵, 也就是北方的多尔衮来抢董小宛。另外诗中的“顽云絮堕沉湘水”可见冒辟疆的诗友都已把董小宛认作了潇湘妃子。“玉帐黕黕覆卿面,仿佛金塘道中见。”这就是指污垢,这玉帐怎么会是污垢呢,那就是董小宛进了宫,睡在玉帐内,但是宫是清宫,所以是污垢的。这金塘,金即后金就是满清,即是说董小宛陷入到满清的泥塘中。“如箭东流江水深,分身随影无回漩。”这就说明董小宛是乘船离开了,这船迅速驶离,董小宛分身无术,没有回漩的余地。

  当初董小宛和冒辟疆结合在一起,只认为从此之后是两身合併成一身了,但是不知道这种快乐的事就如珠霰一般落在地上就消失了。“此身散作千 山雪,玉棺抬葬傍金仙。”董小宛的身子化作了千山雪,董小宛被称作雪儿, 又称为江妃,即潇湘妃子,所以雪儿去了相隔千山的北方,化作了千山雪,这 “玉棺抬葬傍金仙”就是把董小宛的去北京当作了董小宛的心死了,只是身子被玉棺抬去了北京,去傍金仙了,这金就是后金即满清,即满清的当权者多尔衮了。这双成墓,是衣冠冢,“双成”也是董小宛的别名,因为董小宛曾居住 在苏州半塘双成馆。此首诗是否也可认作是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之后作 的,因为董小宛的衣冠冢筑于顺治八年,地点在如皋影梅庵,那里没有陵谷, 所以“从知陵谷理难齐”的诗句即表达了董小宛的锁骨是葬在清陵,即东陵, 这是顺治十七年时,另外董小宛死后,做七,有大和尚说偈,这和“锁骨玲珑 参半偈”相合。P627

  冒辟疆的楚黄杜绍凯写的三首诗:

  众人皆耳识,谁信有倾城。冢墨难书字,金闺空好名。六如跏槵逝,长恨海山横。独此窥情种,茫茫问九京。吾读权巢集,悼亡纪略详。前生同慧业,半世共香光。续命宁无缕,回文和几章。薄情休浪拟,佳句绣为肠。沉香绣小像,琬琰勒穹碑。自洒蘼芜血,如闻落叶词。哀蝉留静处,杜宇在高枝。若及君臣际,还须用此痴。P628—629

  杜绍凯写的第一首诗,这首诗中起首二句“众人皆耳识,谁信有倾城。”写得莫名其妙,就是说只有耳闻,没有人看见,所以也没有一个人能相信双成是死了,城与成相谐音,倾在这里既可作“倾囊”也可作“钦佩倾慕解”。这“冢墨难书字”五个字令人怀疑,人死了,有墓碑,夫妻同葬一穴,碑上未亡人用红字,已亡人用墨字,这冢很难写墨字,那么就是指尚未死去。可见这冢乃是衣冠冢,冒辟疆不肯写墨字以免触尚活在人世间的董小宛的霉头。

  这金闺就是指后金宫中的小门,《尔雅·释宫》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可见是指董小宛进了后金的皇宫,做王妃了。

  那“六如跏槵世,长恨海山横。”二句,六如即六如居士唐伯虎,他的跏趺坐的念珠失去了,“槵”是念珠,可见是董小宛当作精神依托的念珠,这和《红楼梦》中把林黛玉当作绛珠草的珠不是一个样吗?那么为什么会有唐明皇似的长恨吗?那就是长恨海山横断,不能相见,可见并没有阴阳相隔。

  “独此窥情种,茫茫问九京。”要闻此等情种在何处,那人在九京,九京就是指有九门的北京。也就是有九门的京城之中,这不是和《红楼梦》中的“秦钟”即谐音“情种”一个样吗?当然《红楼梦》是在冒辟疆 47 岁之后写的,杜绍凯写的诗是在冒辟疆 41 岁的时候,但是可以说当时诗友都把冒辟疆称为情种,而冒辟疆也习惯这这称呼了。到了冒辟疆写《红楼梦》时,就不由自主地把情种两个字套在了秦钟的身上,那时的情种既指顺治又指襄阳王。

  第二首诗中的诗句:“悼亡纪略详”可以认为悼亡之辞稍微有些详细,也可理解为有略有详,详的地方很详细,略的地方就避而不谈。而略去的地方正好是大关键之处,也是冒辟疆难言之处,是隐瞒不能讲,不敢讲之处。

  这首悼亡诗仿佛并没有悼亡之悲伤,还对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有挑剔之意,即说有略有详,详的地方十分细致周到,但是略的地方就一笔带过。为什么会如此?肯定有隐情。

  后面二句,“半世共香光,续命宁无缕”也就是说冒辟疆和董小宛是三生石上有着在一起的慧业。但是只有半世生活在一起,而且还有续命,那续的是什么呢?不是线,而是回文和几章。不要以为是薄情寡义,郎君出来的绣句佳词是出自于他的肺腑之言。

  最后一首诗写“杜宇在高枝”,也就是行不得呼哥哥,董小宛在未去北京时,名为小琬,去了北京之后琬字去除了王字边傍成为小宛,但是杜绍凯还是认为董小宛是董小琬,而且这“琬”如琰一样锐利,如火焰一样炽烈,因为“琰”通“剡”也通“焰”,可以竖碑在天地之间。

  在康熙四年(1665年),冒辟疆的好友杜茶村在六月七日写了一篇文章为“女萝字说”。说蔡含字为女萝的出处是杜少陵的诗中“庾信罗含俱有宅。”因为倾慕此诗句,所以取字为女萝。

  文章说蔡孟昭有女名蔡含,性静慧,娴教训,解诗书,长斋通禅理,孟昭极爱之。及笄之年,求纳聘者,媒妁塞门,蔡孟昭都不许。而独以三世之交, 道义郑重,把爱女嫁给了冒辟疆为妾,。而冒辟疆则视妾如宾友,则可以称为 名士举动。而蔡含之名正巧和罗君章相同。杜茶村居住在冒辟疆的寒碧堂中, 有一天冒辟疆带了酒,请杜茶村为蔡含取字。杜茶村说道:“名含,而字必及 芳香与夫舒吐之义,皆近习且俗不足取。余雅闻蔡君德,言,容、功俱非凡, 宁静澹泊,居然名士,殆女中之罗君章也。请即以“女罗字之。”冒辟疆听 了大喜,告诉给蔡孟昭听,于是要求详解“罗”之义。杜茶村则以“诗”中 有“女罗”比喻为婚姻,不但音同而且在意思上也巧合。佛教中有“般若波 罗密”,就是到达“智慧登彼岸”又有比喻为天女之解释。而且在古乐府中有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即贞洁可慕,所以女罗又别号罗敷。P881-P882

  从以上所述的内容则可以和红楼梦第七回中所写的脂批结合起来看:

  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甲戌侧批:不知从何处想来。)……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可见深知内情的金玥是知道冒辟疆心中的秦钟指的是谁,钟的繁体字是金字边傍加一个童字,就是指后金的孩童即是冒辟疆和董年所生的儿子玄烨,同时秦钟也是情种,董氏姐妹注重情,甘愿牺牲自己,去遂丈夫冒辟疆的宿愿,也仿效西施兴越沼吴。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情情,是情种,是董氏姐妹在书中的代表人物。正因为如此,脂批会写“不知从何处想来”。而且写“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冒辟疆和他的诗友都知道内情,采用了古乐府诗中的“秦氏有好女”,这样就是冒府视作了“秦府”,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就是秦府中出来的可以倾倒满清的女子,卿与倾相谐音。秦可卿乘樯北上“淫上天香楼”,就是指董小宛北上天子之都。冒辟疆自认为是吕不韦,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玄烨是冒辟疆的私生子,所以董小宛在未去北京时为董小琬,而去了北京之后,去掉玉字边傍成为董小宛,她来到北京时,本来出自于秦府。

  杜绍凯,字苍略,湖广黄岗人,濬之弟,《有学集》题苍略自评。诗文“不见苍略于今五年,遇阨而气益昌,家贫而学益富。才老心易,趾高视下。宜其所著着撰宏肆奡兀,富有日新也。少陵之诗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 知’。苍略诗既已自评定,则所谓千古寸心,苍略盖自知之矣。若其灵心浚发, 神者告之,苍略固不能知也,而余顾能知之也耶!”

  见康熙刻本卓尔堪《遗民诗》卷十“杜绍凯”条。

  可知杜绍凯与兄杜浚乃是遗民兄弟诗人,人品、诗品俱属卓尔不凡。按清乾隆十七年刻本王士禛《感旧集》卷十二“杜绍凯一首”条:绍凯字苍略, 湖广黄冈人,浚之弟。(有学集)题苍略自评诗文:琬琰勒穹碑,是指顺治十七年八月,己酉追封董鄂妃为瑞敬皇后册文“不褒琬琰之章,还有金之俊《奉敕端敬皇后传》中有付史馆,用垂琰琬,所以杜绍凯会有琬琰勒穹碑这句话出现,当然碗琰二个字,也可以看成是董小琬和蔡琰二个人,董小琬成了董小宛之后,其命运就如蔡琰一样,董和蔡都是草字头。”把蔡琰的经历暗喻董小宛。

  蔡琰在家中被南匈奴掳走。典出东汉末蔡琰《悲愤诗》:“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及《后汉书》卷八十回《列女传·陈留董祀妻蔡琰传》:“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

  “哀蝉留静处”把冒辟疆比喻为哀蝉,这只哀蝉停留在“静”处,也就是与满清相争之处,“静”可争解成“青”和“争”两个字,“青”和“清”相 谐音。但是它却棲在高枝即高高在上在皇宫中。而且这首诗的未二句:“若及 君臣际,还须用此痴。”诗言如果要说到君臣关系,吾人对于清朝皇帝,须采 取孟子大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寇雠,何服之有?是不承认 其为中国的君王。这二名句来得十分特别,既然是悼亡之诗,是董小宛死了, 大家来悼亡董小宛,何来“君臣之说”,而且君臣之间还有着这种“痴”即“痴情”。可见董小宛已进京,并且进宫,成了王妃,是凤凰了。和冒辟疆的身份全然不同,一是君,一是臣,但是君臣之间这种痴情是割不断的,还是存 在的。从这首诗看起来很可能不是写于顺治八年,而是写于顺治十七年,因 为《冒辟疆全集》的编者,把其放在八年的哀悼诗词之中。从哀蝉可以看出 是在八月份,正是董小宛作为董鄂妃死于八月十九日。

  张文峙写的三首诗

  张文峙是冒辟疆的好友,他详知冒辟疆和董氏姐妹的内情。

  张文峙的情况,按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一《张文峙》:

  张可仕字文寺,更名文峙,字紫淀,楚人,家金陵,能诗。与归安茅元仪善,茅死,有姬杨宛,以才色称,戚畹田弘遇欲得之,以千金酬文寺,求喻意, 文寺绝弗与通。范文贞公礼为上客,公殉国,文寺设位雨花台,为文哭之。崇祯末,集子史成句为四言诗一卷,讽切时事,号《击磬集》。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人物志》:张文峙,字紫淀,家钟山之阳。贯穿经史,辨核掌故,务为根底有用之学。撰《南枢志》一百七十卷,纂《明布衣诗》一百卷。

  由上可知,张文峙人品正直,学有本原,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之明遗民。其诗当允称信实。

  张文峙写了三首诗:

  诗的题目是《年姬秦淮绝色小宛嗣之姊妹行也》P628

  “梅意未全瘦,一枝惟影真。应知情世界,自有谪仙人。莺既代歌哭,香仍分笑颦。金细长恨语,宋玉哭东邻。”

  一看这三首诗的题目就令人生疑,好像不是在悼亡,而是在送行,说董年是秦淮绝色之艳丽,而且是和董小宛作姐妹行,这是指董年行到了黄泉? 显然不是,因为董小宛是“死”了,但是董年并没有死,那么姐妹行只能理解为姐妹是行至北京去了。这一点恰和《红楼梦》相吻合。林黛玉第一次进贾 府是由贾雨村陪同的,这和董小宛进京由洪承畴陪同相同。这洪承畴和贾雨村二个姓名有相通之处,在天之水为汉,汉失中土就是繁写的汉字,拿去了中和土两个字为洪。雨是天水。洪承畴帮满清使大明失去中土,所以这个雨和洪相合,畴即为“耦田地”,在已耕地上当然有村庄,故相符,这洪承畴的取 名来自于“洪范九畴,治天下之大法,其类有九。”另外洪承畴的为人处世, 所作所为以及担任的职务和《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一般无二,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因为奔丧,由贾琏陪同,贾琏陪同还讲得过去,贾琏回去时则由贾雨村陪同,与理不通,这主要是因为董年是由冒辟疆和洪承畴一起送进京的, 所以《红楼梦》才会这样写。

  第一首诗“梅意未全瘦,一枝唯影真。”这里的 梅就是指董小宛。因为董小宛生平最酷爱梅,凡有空隙地皆种梅花,所以有 “影梅蓭”之称。梅花的意思还没有完全消失哩!并没有瘦尽瘦绝,还有回转的可能,就算梅花的身子走了,但是她的影子还是真实地留着呢!也就是说 董小宛北上了,但是她的心还是影响着,留在你的心中。“应知情世界,自有谪仙人。”要知道在这个情世界中,有谪仙人来叙情的,你就是那个谪仙人。既然莺鸟已代替你在哭了,那个“香”仍在“分笑颦”哩!所以不必太悲伤, 莺既代歌哭,香仍分笑颦,可见貌似是祸实质是福,所以以哭来代替歌,以颦来代替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十二月份就一命呜呼了, 是不是董白害死的,值得深究。至少有一点则是董小宛虽“死”犹荣,可以用哭来代替歌。

  第二首诗:“读君哀丽册,使客道心微。活火怜箫局,秦篝冷衵衣。仙家歌薤露,玉女闭灵扉。自古悼亡者,文情如此稀。”

  这首诗是讲张文峙看了冒辟疆写的《影梅庵忆语》之后,自己的心幽深起来了。《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既然是心中知微,当然心中知彰, 心中自然明白。这是不言而谕的事。也就是他已知道事情的全部真相,所以他会把董年搬出来。在悼词中搬出看起来毫不搭界的妹妹董年,其实就是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姐妹双双去了北京。不要以为箫局是冷清的,还有着活火哩。因为冒辟疆把董小宛比作了湘妃,是湘妃竹的化身,所以会用“活” 这个字,给冒辟疆以希望,活火会可怜董小宛的。秦篝,秦即满清,篝是竹笼子,秦篝就是满清的竹笼子。衵是内衣。“秦篝冷衵衣”也就是说满清这只竹笼子把董小宛这支湘妃竹关起来,连她的内心都冰冷了。可见董小宛的内心是多么地寒冷。为什么秦是代表满清,一则秦可分解成奉天两个字,奉天是满清的老巢,另外秦吞并六国,满清灭掉南明六个皇朝。再者这秦根据《说文解字》的黑部所述:“黔·黎也,从黑令声。秦谓民为黔者,谓黑色也,秦诏令称百姓为“黔首”,是由于秦为水德、水德尚黑,这黑就是满清,北方为黑土地,汉失中土,即汉失黄土地,被黑土地占领了,所以说冒辟疆把秦当作了满清。正因为如此,把贾蓉的妻子取名为秦可卿,即满清可以倾倒了,灭亡了。“可卿”与“可倾”相谐音。那个秦钟表示满清可以告终了。那个秦之孝改为林之孝,就是从满清阵营里反正过来的人,按这一思路来看《红楼梦》, 会有顿悟之感。

  在阅读冒辟疆所著作的《红楼梦》时,要对水有正确的认识,一种是来自长白山的满清的也就是来自北方的水,这就是水德尚黑,这就是黑水。满清是冰冷之水,也就是雪,所以称满清为秦,即暴虐之秦。而另一种水,即是汉水,这是汉民之水,汉为天上的银河,这种水在冒辟疆心目中是代表大明代表南明,所以会写女儿是清澄无瑕的,而男子是泥是骯髒的,冒辟疆认为大明、南明是水,而满清成为黑土地的骯髒的泥。

  “自古悼亡者,文情如此稀”,悼亡者的文情是与众不同的,根本不在悼亡,而是在安慰冒辟疆,给他抱有希望。

  冒辟疆的诗友钟山张文峙的第三首诗如下所示:

  “铁网谁能举,珊瑚爛几柯。群花悲月坠,百鸟瘞鸾讹。落叶哀蝉曲,秋风团扇歌。人间真局促,埋玉借山阿。”

  这首诗使人想起《红楼梦》中来自潢海铁网山,这铁网山和诗中的铁网暗合。这铁网山就是指满清对中华大地布满了铁制的天罗地网,所以说这张铁网谁能举得起来。椐红学专家考证铁网山是满清的老巢辽宁铁岭。这满清官员头顶上的珊瑚子光亮得很,顶得上多少把斧柄。如今世间,无数个忠于明朝的义士正在悲伤着,月亮也落下来了。可是因为他把日当作大明,把月当着南明,百鸟都在说那只凤凰死了,落葬了,那是假的,是以讹传讹。这句诗的重点就在此,说明董小宛是进京了。外面百姓说她死了,埋葬了那是假的。无情秋风在吹着,这秋风代表西方,代表后金,这是根据五行学说的说法,叶子纷纷落下来了,夏天的蝉也在哀鸣,夏天要过去了,这扇子照道理也应该不派用场了,但是它还是很得意地在歌唱哩!这和冒辟疆在以后写《红楼梦》时所叙述的晴雯撕扇时的心情是不谋而合的。纵然晴雯对扇子十分憎恨,在撕扇,晴雯撕扇只撕了二把,其它的扇子她撕不动了。可见晴雯作为南明的大忠臣也只有这么一点能力。但是扇子还是胜利了,正唱着凯歌呢!人世间真是太局促了,还是借山阿把权力的象征的玉埋掉吧!从这首诗可以发现董小宛没有死,而是召进宫了。

  “百鸟瘗鸾讹”:“瘗鸾”,比喻埋葬董小宛。“讹”,误也。诗言如皋影梅庵董小宛墓是假墓。换言之,冒辟疆所称顺治八年董小死之死,乃其假死。

  “落叶哀蝉曲”: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五(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因赋《落叶哀蝉》之曲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秋风团扇歌”:典出《玉台新咏》卷一班婕妤《怨诗一首并序》:“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 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1663)端敬皇后的宝宫送入孝陵地宫之后数年间。张文峙《悼董小君》“落叶哀蝉曲,秋风团扇歌。”言董皇后之死才是董小宛之真死,董小宛死于顺治十六年八月十九日正是蝉鸣之时,“埋玉借山阿”,言康熙二年董小宛宝宫是借葬于孝陵,而不是葬在影梅庵处,由此推断这三首诗并不是写在顺治八年,而是冒辟疆存心如此讲,说其是写在顺治八年,按推理应是写在 1663 年之后。(注:稿件最后部分跳过一页)

  梅磊写诗:“少年夫婿老词场,好客频开白玉堂。刺绣争誇中妇艳,调羹不遣小姑尝。蔷薇露酿醍醐味,桃李膏成琥珀光。若使珍厨常得在,食经应笑段文昌。(纪饮)。”这首诗看上去是在写饮食方面的事,其中把以后冒辟疆写《红楼梦》中的元素在这首诗内作了充分的体现,白玉堂、蔷薇露以及琥珀均都成了冒辟疆写《红楼梦》的素材。P630

  纪映钟写五首诗,其中一首诗全录如下:“澹雨闲云过绮疏,米峰嵌曲漏窗虚。优昙花散房中曲,贝叶经繙卫女书。春冷衵衣篝润减,香留广袖唾华疏。无端忽梦封侯事,爇尽栴檀自忏除。”

  诗中:“玉抱秋橙具体香”这就是把董小宛比喻为玉,而且有体香,这和冒辟疆写《红楼梦》时把林黛玉说成有体香是一样的,和顺治皇帝说董贵妃有体香也是一样的,所以说应该推论董小宛就是董贵妃,她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从而间接论证冒辟疆著作了《红楼梦》。P630

  冒辟疆的诗友,周士章为悼亡董小宛写诗,也写了八首诗。

  第一首诗中第六句、第七句、第八句为“青衫湿透碎琵琶。只愁春事缭人绪,何日重联油壁车。”可见这碎琵琶就是指董小宛如王昭君一般,手弹琵琶去和番了。春事缭人,使人发愁,但是还在思念着何日可以一起乘油壁车。从这首诗看起来,也是在安慰冒辟疆,要他存有希望,等待董小宛回来。

  第二首诗中有诗句“芳踪永谢吴娃屧,玉质难留赵婕裙。”这“屧”是指古代鞋中的木底,泛指鞋。可见周士章是把董小宛比喻为西施和赵飞燕。这两位都是大人物,一个是施行美人计,兴越灭吴,一个是汉成帝的宠妃,是步步生金莲的宠妃。可见董小宛是入宫为妃了。

  诗中的最后二句:“幽魂千载骚人笔,赓韵将来杂典坟。”也就是说诗人的生花之笔可以使董小宛留芳千载,这继续不断的余韵将来可以杂典坟。这样一来,把董小宛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应该是董小宛作出了惊天动地之事。这很有可能是指董小宛、董年已置睿王多尔衮于死地,为民除害了。

  第五首诗中的第三句第四句为:“红线飞空难拟昔,绿珠墜地浑同今。”红线女和李靖飞空私奔,绿珠为石崇堕楼而亡。这均是董小宛冒辟疆私底下商量之事,董小宛想作红线女,若不行,想成为绿珠,均被冒辟疆拒绝,所以董小宛写了八首绝句,被冒辟疆抢了诗稿,结果造成了焚稿。后来冒辟疆把这经过写进了《红楼梦》,并且以林黛玉的名义写了“五美吟”了,其中“五美”中的二美就红线女和绿珠,这和周士章写的诗何其巧合,可见周士章是了解事情的经过的,所以会有“浑今同”和“难似昔”六个字出现。表示情况不同了,董小宛不能和红线女、绿珠一样了。

  第六首诗的最后四句:“章台弱柳颦妆镜,湘渚残蓉冷嫁裳。咫尺郊南同绝塞,至今青冢不悲王。”

  这四句诗好生奇怪,“章台弱柳”是比喻为秦馆楚楼中的败花残柳,也就是指曾经身为歌伎的董小宛已是嫁了人的妇人了。但是要紧皱着眉头坐在梳妆镜前。这位在潇湘江渚的残蓉,也即外号为青莲的董小宛正在穿着冷冰 冰的新嫁衣。这新嫁衣不是丧衣,可见董小宛没有死,而是去了北京,又嫁人 了。那么近在咫尺的南郊影梅庵这块坟如同绝塞之地,是没有人会去的。直到如今,这座青冢不悲王,此处的“王”可作“往”解,见《诗·大雅·板》“及尔出王”郑玄笺“与女出入往来。”可见这座青冢是和往事没有关系的, 所以也引不起悲哀,这正证实了这座墓是衣冠冢。

  第八首诗的第一第二句为:“香锦丛中姓字除,文园渴病马相如。”这二句的意思是在祭吊董小宛时,无字石碑除去了董小宛的姓字,因为董小宛并没有死,所以在文园中苦死了冒辟疆,他不知道应该如何自圆其说。在诗的最后二句为“小青若过西陵路,佳丽双传岂子虚。”这佳丽双传是传何人呢? 猜想起来就是董白和董年姐妹俩,她们的事情可不是子虚乌有的,而董小宛的墓却是子虚乌有。P635-P636

  冒辟疆的诗友谭篆作五首绝句,内中有诗句二首:

  馥馥湘中兰,含芳守一阁。秋风不肯情,飒飒催残萼。

  绿珠亦已碎,空断高楼魂。抱泪送明月,莫过杜宇村。

  第一首绝句的第一句为“馥馥湘中兰”就是把董小宛比喻为兰花。

  第二首绝句也是提绿珠,这和其它诗友一样,也是知道董小宛想效仿绿珠堕楼自尽,以报石崇。

  冒辟疆的诗友,把董小宛比喻为湘中兰,比喻为绿珠,比喻为红线女,从而和红楼梦中的“五美吟”中的二美绿珠、红线女相合。另外冒辟疆还把自己和董小宛的居处改称为“五美居”,这也和红楼梦中的“五美吟”相合。

  吴 绮:吴绮号园次,他是始终和冒辟疆在一起的好友,所以他对冒辟疆的一切均了如指掌,他是红楼梦的批者,笔名为绮园,这是取名绮字,取号第一个字园,故为绮园。

  冒辟疆的诗友吴绮为悼董小宛写诗文

  在文章中写“三生有石,益坚匪石之心;离恨无天,欲作问天之想。”这四句话似乎和《红楼梦》中所叙的含义有相通之处。另外一句“玉台重下, 温郎信是可人。”这不能不使人想到《红楼梦》中的“耶律雄奴”和“温都里纳”二个词。关于这二个词红学专家争论不休,有的把其当作西班牙语的译音,在《红楼梦大辞典》把耶律雄奴解释为宝玉给芳官起的番名,而众人把宝玉给芳官起的番名“耶律雄奴”讹作“野驴子”,宝玉恐作践了芳官,因又改名唤作“温都里纳”为金星玻璃宝石之意,现在看到了“温郎信是可人”,可见温郎就是冒辟疆。在诗友中间,冒辟疆早就被人称为温情脉脉的可人儿,是温郎。在温郎的居住的地方称温都,“都”有“汇聚”之义,这就和水绘园相合,“绘”与“会”相谐音,“会聚”和“汇聚”义相近,所以会取“温都里纳”则是表示水绘园即大观园可容纳所有的义士侠客。

  对芳官的美艳,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还专门有一段文字写宝玉和芳官形貌对照:

  “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划拳。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驼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儿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倒象是双生的弟兄两个。’”(见《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有一些对《红楼梦》感兴趣的红迷认为: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就是满清的风俗,而宝玉和芳官一般无二,像是双生的弟兄两个,也就认为宝玉也是满清风俗的打扮。其实有错,满清留一根小辫,其余的地方是剃光的,有所谓 的“留发不留头”。而芳官的发型是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儿小辫,总辫之外的 地方,没有剃去头发,所以还是明朝的发式。在《红楼梦》中,因为贾宝玉要串一出戏,要做演习 ;“那就是大明皇朝真的完蛋了,该是怎么一付景况。”所以宝玉要芳官打粉成一个小番子,让自己看一下。如果南明完蛋了,自己则会成什么模样?也正如此,所以宝玉认为,“芳官之名不好,要改成男名才别致。”便改称“雄奴”。随后,又因芳官“改装”成小番儿模样,又更名为“耶律雄奴”。读者明白吗?耶律是满州人的姓名,“雄”就是男的意思,“奴”即奴隶。这耶律雄奴就是说汉族人都要成为满州雄性的奴隶。冒辟疆是把满清当作是“男”的,大明当作是“女”的,还引得大观园内年轻女子们的一番争相效仿:湘云“便将葵官也扮了小子”,李执、探春“便将宝琴的豆官, 也就命他打扮了一个小童”······这种演习成了连锁反应,看上去是在做游戏。其实是很辛酸的。眼看马上要成为奴隶了,一切的一切都要完蛋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不复存在了。这一情节与古本《红楼梦》情节不一样。古本《红楼梦》把芳官说成是押至大观园的番子俘虏。那时南明打了胜仗,俘虏了一些满清军队,大观园庆祝俘虏了番子,所以才有温都里纳一说。南明在南方,故称温都,把俘虏都容纳进来,归顺到南明吧!可是感到太显露了,所以脂砚斋改了情节。

  这位吴绮在写好文章之后又写八首诗。

  第二首诗的最后二句为“可怜一片桃花土,先筑鸳鸾几尺坟。”这“先” 字特别令人怀疑,那就是说先筑坟,然后等到以后再葬人,那么这坟是虚位以待,则说明人未死,予先筑坟。

  第三首诗的第一句为:“空有迎仙八宝台,凄凉义髻覆尘埃。”这“空”和“义”二个字更是明显。这八宝台没有葬人,是空的,这髻也是义的,“义”可作“假”解,这义髻即是假的,是名义上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这坟是衣冠冢。

  第四首诗的第一句“麻姑去后小姑闲,独剩双成又早还。”这二句诗是说,作为麻姑董小宛去了之后,董年作为小姑闲了下来,独独留剩下来的董年早早地又去了。从这句诗可以认为该诗是写在顺治十年之后,因为董年是在顺治十年五月份之后离开如皋去北京。麻姑是在绛珠河畔种灵芝草的仙姑, 可见冒辟疆的诗友早就把董小宛称为麻姑仙女,是绛珠草,是灵芝草。这为以后冒辟疆写《红楼梦》时把林黛玉写成绛珠草也即灵芝草打下了伏笔。后面的二句诗:“此日若教居海上,当年何事降人间。”也就是说,假如当年冒辟疆参加的起义军在盐官打了败仗,如果不是窜逃到盐官的马鞍山,而是去了舟山群岛和郑成功的部队联络上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第五首诗的最后二句:“此生倘遇洪都客,阆苑还须自一寻。”这“洪都客”是指冒辟疆,许多诗人称冒辟疆为鸿都客或洪都客,表示冒辟疆还是有机会和董小宛再聚的。鸿都在洛阳,乃是汉时的宫门,把冒辟疆称为鸿都客, 不是一二个冒辟疆诗友如此说他,而是有多人如此说。可见董小宛是入了宫, 所以冒辟疆可以称为鸿都客,就如红楼梦中凤姐称贾琏为国舅爷是一个道理。这阆苑则是指“紫宫”。因为在《汉书·杨囥雄传上》中有诗句“囥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要寻找董小宛还得要到紫金宫中,即皇宫中去寻找。

  第七首诗“月路云阶信渺茫,愁人夜起合欢床。”这二句诗,说明只是信讯渺茫,并没有说董小宛死。也可指董小宛是愁人,她在思念冒辟疆。从合 欢床上起身,望月,遥念南方的良人。后面的二句“痴情倘逐梨云去,向莫巫山魅楚王。”这里的痴情的情,原是“魂”,改成了“情”,可见还是没说董小宛死了,而且还把董小宛看成是洛神,即潇湘妃子。“梨云”两个字值得研究, “梨”与“离”相谐音,梨花是白的,与董白的白相合,故可认为董小宛是如云一般地离开了。

  第八首诗的最后二句诗句为“年来欲谱多情恨,先为红颜赋子虚。”红颜是指董小宛,而这“子虚”二个字的后面应该是“乌有”二个字,可见这董小宛之死乃是子虚乌有之事。 P634-P635

  冒辟疆的诗友黄虞稷写诗悼亡董小宛十一首:其中“桑枝解识风中态, 远黛偷他月下眉。最憶湘波裙袅绿,花笺重拟比红诗。”

  “远黛偷他月下眉,最忆湘波裙袅绿。”二句,是否他知道董小宛已身处远处。而且他也把董小宛当作了江妃即潇湘妃子,因为在冒辟疆和董小宛昔时游金山时,人们把董小宛称为江妃。

  第二首诗:“簪花解学卫夫人,穗札芝英秀出羣。楮墨空残纤甲印,一缄清泪冷香芸。”

  卫夫人是个书法大家,那句“梢墨空残纤甲印”就是指董小宛所留下来的书画有她的指甲印,世传董小宛擅指画,而且顺治皇帝也善指画,并且说指画的发明人是董鄂妃和顺治皇帝,可见此诗与传说相吻合。

  第三首诗:“肺腑役尽只形存,魑魅林林脱噬吞。怪底髻鬟饶侠识,鬚眉隊里截乾坤。”

  其最后二句:“怪底髻鬟饶侠识,鬚眉隊里截乾坤”把董小宛当作了侠女。而且这位侠女是可以整治乾坤,“截”可作整治解。这哪里是在悼亡,而是在歌功颂德。可见董小宛对他们来说是立了大功,是扭转乾坤之人。正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做梦,梦见秦可卿。在这段文字中有畸笏叟写:“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为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要富尊坐享人能想得好处,其事虽未漏,其言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位畸笏叟据推理应是冒辟疆的子孙。而那个曹芹溪,则是冒充冒辟疆的笔名为曹雪芹的曹芹溪,也就是和冒辟疆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曹寅的孙子。

  第四首诗:“玉蟳花蛤佐杯觞,五月桃膠琥珀凉。最忆断齑森碧玉,嚼残牙齿有宫商。”

  这二句“最忆断齑森碧玉,嚼残牙齿有宫商。”,那就是在 1645 年董小宛陪同冒辟疆在盐官逃难断炊,连齑也吃不上。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也曾写过,在脂砚斋批语中出现,但是后来被改写删去了。可见冒辟疆和董小宛遇清兵围剿,断炊欠粮是刻骨铭心的事。但是在咀嚼野菜充饥时,以苦为乐, 仿佛在弹奏音乐,这种诗难道是悼亡诗吗? P639

  冒辟疆的诗友史惇,为董小宛写悼亡诗,并在七首诗前写了引文,引文中说他五十多岁了,已经超凡脱世了,但是他在到南京城时,看到了张紫淀先生。看见了《朴巢文选》,那上面有“小宛哀辞”。那位张紫淀对史惇说:“这是雅事,你要写诗赋之。”史惇尚未认识冒辟疆时,早已听闻董小宛的事,现在更了解董小宛之事,所以写成七首诗。

  其中一首:“金屋当年貯较村,何如貯以辟疆园。犹比顾园饶本色,称君疏影月黄昏。”前二句要好好琢磨,表面上看起来金屋就是销金屋,“较村”也即歌伎,这就是说这销金屋在当年,是聚集歌伎的地方,如何得以进入冒辟疆的家园。其实他是把金屋看成了后金的金屋,即满清的金屋,那里是歌伎聚集的地方,也就是隐射指董小宛在 1645 年在秦海遭难。冒辟疆写:“鬼妾不曾归”,这就是说那时董小宛和冒辟疆因大恨到来各自飞。冒辟疆认为董小宛死了,所以称她为鬼妾。那时冒辟疆只有一个妾,至于娶蔡含为妾是在1665 年,取金玥为妾是在 1666 年,娶张氏女为妾则是在 1668 年,此年张氏女生了一个女儿,都是二十年后的事。在 1645 年董小宛没有死,而是落到了满清军队的手中,成为满清主子的歌伎。正因为如此,在冒辟疆写的《哀辞》中有他最为亲近的人,也可能就是脂砚斋即他的三个妾作的批语:“不可能和冒辟疆同患难。”后来董小宛设法逃脱了出来,所以在冒辟疆的文稿中说董小宛光身逃出来的,所有的随身携带的视作性命的书画都丢掉了,所有的衣饰都丢掉了。正因为史惇了解这些情况,所以他会写下当年满清所蓄养的校书,“校”与“较”相通,怎么可以躲藏到你的园子中去呢?冒辟疆在和董小宛团聚后,不敢回家乡如皋,居住在泰州,直到风声过了,才回故乡如皋过大隐生 活。这一情节在冒辟疆后来所写的《红楼梦》中也有反映,那就是忠顺王派 人找到贾政,说宝玉私藏蒋玉菡,这蒋玉菡是从忠顺王府中逃出来的戏子,所 以说两者可以相互映证。

  史惇写的另一首诗“菊影参差映色身,依稀指示画图人。情文杂逮无聊赖,一任痴侬索假真。”这位史惇把冒辟疆所写的情文,在表面上批评得一塌糊涂,说其是杂逮也即杂乱无章,而且成为无聊赖的文章。但是,他的目的就是要读者痴心地一味地去探索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就和《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模一样了。 P640

  1651 年(辛卯)顺治八年,冒辟疆 41 岁。

  冒辟疆写《亡妾纪略序》 P579

  序中开头就讲“爱生于暱(昵),暱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这不是明摆着吗?说爱生于亲昵,亲昵都要掩饰伪装的。这里的 “饰”不是作“修饰美化”解,而是作“掩饰伪装”解。所以说理解不同,自然所得的结论不同。不然的话为什么冒辟疆要写这一序,内中其实大有文章。这里的“缘”作“因为”解。所以“缘饰著爱”,则可理解为因为掩饰伪装着爱,所以说天底下很少有真正可爱的人。这就点明了冒辟疆和董小宛之间的爱夹着一种外在的政治因素,并不是真正的爱,那是为什么呢?且看忆语随后写道:

  “矧内室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象,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谭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在《忆语》中开场白和《红楼梦》中开场白何其相似。

  在《红楼梦》的开场白中写道:“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 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代指男子),诚不若彼裙钗(代指女子)哉? 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己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忖厌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窗户),瓦灶绳床,其晨餐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红楼梦》中写的是什么人,是绛珠仙草即林黛玉,是西施(见五美吟) 是潇湘妃子。而《忆语》写的是谁?也是绛仙草,也是西施,也是潇湘妃子。何以见得:麻姑:神话人物。东汉时降临蔡经家,能掷米成珠。相传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故旧时为妇女祝寿多绘麻姑以赠,称“麻姑献寿”。董白董年姐妹俩在顺治十六年为祝冒辟疆母亲七十大寿献寿,就如麻姑仙女为王母献寿一样的。所以冒辟疆以及其诗友称董小宛为麻姑仙女,从而可知此序写在顺治十六年,是后写的。幻谱:虚构,塑造。

  “神女浪传”:即妄传巫峡关于神女的浪漫故事。

  “西施、夷光”:同一人,本名施夷光,越国美人,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文君”:卓文君(前 175- 前 121),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原名文后, 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临邛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国,其与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洪度”:即薛涛(768-832),唐代女诗人,字洪度。其才华、美貌十分出众,与文人骚客多有诗书唱和,是当时卓有成就的女诗人。

  可见冒辟疆把他的爱姬视作绛珠河畔的灵芝草,这不是和《红楼梦》中的绛珠草同为千里草即董小宛吗?“这神女浪传”中的不就是巫峡中潇湘妃子吗?董小宛仿效西施夷光欲赴京兴越灭吴,不也是要履行她对夫君冒辟疆的诺言去反清复明吗?至于卓文君有胆识,追求司马相如,正如董小宛追求冒辟疆,27 次求爱,27 次遭拒,仍不灰心,终于获得爱情之正果。而把董小宛比喻为洪度,则表示董小宛之出身,乃是有才艺的倡伎。

  冒辟疆说及“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谭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噉名之恶习已。”

  要注意冒辟疆所用的“近好事家”四个字,即说明董小宛在顺治七年进京之后,有好生是非之辈,借着书画小说、戏剧声乐、诗词歌赋、在夸大其辞, 大谈离奇的遇合,所以产生一种感觉即董小宛成了西施夷光、文君、洪度。西施夷光原属一个人,文君私奔,西施为美人计之主角,洪度即薛涛为倡妓才女。也就是说董小宛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即是私奔的卓文君和去从事美人计的西施。而她本人就是一位有才的倡伎,所以冒辟疆要写《影梅庵忆语》, 要写《亡妾纪略序》,就是说董小宛死了,你们就不要胡言乱语,惹事生非了。这《忆语》是在这种背景下,冒辟疆迫于无奈之下写的。冒辟疆还忘不了添上一句是人人阁中有之事也,不要使闺秀蒙上奇冤。这都是贪求虚名者的恶习而已。

  冒辟疆在序文中写道:“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这些文字有故意涂改掩饰处,那就是“九年”,这是冒辟疆心中的一个“大秘密”。其实冒辟疆和董小宛生活在一起并没有九年,而

  只是七年。从本序文中可以看出,冒辟疆说董小宛已亡,而余年四十,这就是说董小宛“死”的时候,冒辟疆是四十岁,而不是四十一岁,即时间在顺治七年而不是顺治八年。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把董小宛的“死”说是在顺治八年,可见他是在说谎。而这序文是他故意漏出来的讯息,以期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寻找出玄妙。从而揭露出真相。另外在乙酉年年初(即 1645 年) 冒辟疆和董小宛有五个多月的分离,后来在马鞍山一战,失散半年。所以实际上是只能说两人生活了七年。为什么冒辟疆要瞒去二年呢?这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根据推理得出结论:即董小宛在 1645 年由于被多尔衮掳了去当了歌伎,后来过了近半年,董小宛设法逃了出来。那时冒辟疆没有回如皋,到处寻找董小宛,他到苏州,十分苦闷。只能和朋友到秦楼楚馆荒唐过一阵子, 后来冒辟疆和董小宛碰面了,他俩就居住在海陵即如今的泰州。一直要到满军班师回朝,回到北京,他俩方才敢回到如皋。董小宛回到如皋,一直脚不出门,作“大隐”之人,但是纸包不住火,后来就被多尔衮知道了,就吩咐洪承畴把董小宛找到,送到北京。这在《红楼梦》中也有叙述,那就是《红楼梦》中第三十三回中所写的。方欲说话,忽然回事人来问:“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这忠顺府三个字很有讲究,也就是忠于顺治满清的主子的。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令“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皆因奉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清他的道路,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 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 说毕,忙打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 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宝玉连说不知, “恐是讹传,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 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道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 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哪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笑道:“这样说,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说 着,便忙忙的走了。

  冒辟疆把董小宛比喻在《红楼梦》中的蒋玉菡,宝玉把戏子蒋玉菡即琪官藏了起来,而冒辟疆也把曾作过优伶的董小宛藏了起来,藏在了毗陵。蒋玉菡是忠顺王前承奉之人,而董小宛因为被多尔衮看中了的人,所以也成了多尔衮眼前承奉之人,后来董小宛从清营中逃了出来,躲了三五年,那长史便说成三五日,把年当作了日。后来冒辟疆不肯交出,结果造成冒家被籍没即抄家(这在《冒辟疆全集》中多次提及)。冒辟疆为此受责打,这就是《红楼梦》中的贾政痛打宝玉。冒辟疆只能被逼交出董小宛,董小宛不愿意,写了“五美吟”,这在《红楼梦》中有述。冒辟疆把其改成了林黛玉,即她所书写的“五美吟”。后来冒辟疆还把他和董小宛所居住的楼称为“五美居”,以此纪念董小宛。董小宛写了“五美吟”被冒辟疆看见了,大怒之下把诗稿烧了,这就是《红楼梦》中的黛玉焚稿的来历。后来董小宛被冒辟疆说动,答应作为西施,实施美人计,要达到灭掉多尔衮的目的。果然到了北京,董小宛施出浑身解数,迷倒了多尔衮,毒死了多尔衮,董小宛密谋其妹董年怀上冒辟疆的孩子她生一计,妹妹董年进京,由洪承畴和冒辟疆陪同,这在《红楼梦》中也有叙,那就是贾雨村第一次护送林黛玉,而第二次是贾琏送的。就是洪承畴第一次送行,是送董小宛。第二次是由冒辟疆护送的,很有可能在送董小宛进京时,董小宛身上怀着已配制好了的可以致死的长生不老金丹, 也有可能是后来冒辟疆亲自送到喀喇城。这长生不老金丹就是《红楼梦》中贾敬服用了之后突然死亡的金丹。这样董小宛在三月份到达北京,多尔衮在十二月份到山海关外打猎突然死亡,可以猜想是董小宛和冒辟疆害死了多尔衮。为了避免外人认为是董小宛害死多尔衮,所以把董小宛之“死”特意延迟了一年,改成顺治八年。这样就不会追究到董小宛身上了,可见冒辟疆是隐藏了一个大秘密,因为暴露出来是要遭到灭门之灾的。这延期一年而死的情况,在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中也有描述。那就是秦可卿之死,时间模糊不清,让红学专家认定秦可卿是延迟了一年才死的。这是冒辟疆故意透露的秘密,就是希望后人会仔细地分辨出来,从而挖掘出这件天大地大的秘密。

  现在再回到《亡妾纪略序》中来,冒辟疆说:“始入吾门才识董小宛”。确实冒辟疆起先只是看上美貌若仙,能唱出天籁之声的陈圆圆,和她订下了白首偕老的婚约。可是陈圆圆北上,去了京城。有可能陈圆圆嘱咐董小宛代替自己去嫁给冒辟疆。因为陈圆圆、董小宛、董年三个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所以董小宛会挚着地主动追求冒辟疆。因为董小宛在十六岁到十九岁的三年是和钱谦益生活在一起的。后来柳如是主动追求钱谦益,钱谦益和柳如是结婚。董小宛没有了着落,所以董小宛转向主动追求冒辟疆。陈圆圆原名叫邢畹芬,故董小宛作为妹妹叫董小宛。“畹”和“宛”谐音。因为董小宛一方面要覆行自己对从小一起生活的陈圆圆姐姐许下的诺言,另一方面董小宛也认为冒辟疆是一位可以托付终身之人。所以她会二十七次求婚,二十七次被拒,依然不屈不挠,继续追求自己的爱情。后来钱谦益和柳如是把董小宛救出火炕。董小宛的义父是一个赌棍,在外欠了三千两银子,若董小宛不还,就不放董小宛。钱谦益拿出了银子,把一尺厚的借据,取回烧掉了。并且写信给他在南京的学生,把董小宛在“教司坊”中的已入籍的名字勾掉,这样董小宛才成了自由身。当钱谦益和柳如是把董小宛亲自送到如皋时,冒辟疆还摸不清头脑。董小宛在小花枝巷安排住下,而且一住就是四个月。这里面有几个细节和冒辟疆著作的《红楼梦》有相同之处。在《红楼梦》中,写的是贾珍乃贾琏的兄长,钱谦益也是冒辟疆的“兄长”。在《红楼梦》中写道:贾琏看见尤二姐尤三姐在和贾珍一起吃酒,贾珍的面孔上有些磨不开,讪讪地笑着十分尴尬,这和冒辟疆看见董小宛、柳如是和钱谦益一起吃晚饭,钱谦益十分尴尬完全一般。冒辟疆是写实的。另外,《红楼梦》中写贾琏把尤二姐在花枝巷居住了四个月,在时间上完全相同,而且同样是花枝巷,地点也相同。王熙凤去接尤二姐进贾府,冒辟疆的妻子苏元芳去接董小宛进冒府,两者又是何其相同。在《红楼梦》中,贾琏对尤二姐说,你们和贾珍的事,我早就知道了,我也不介意,只要你今后格守妇道就行了,以前的事, 就让它烟消云散了。这就是冒辟疆对董小宛所说的话。贾琏看见尤二姐跟了自己十分温顺,而且一改以前的习性十分高兴;那个冒辟疆在董小宛居住在别院期间,观察到董小宛根本没有秦馆楚楼中风尘女子的习性,十分温顺,十分勤奋,每天刺绣六幅作品,而且还礼待所有人。所以冒辟疆把这一段故事移植到了《红楼梦》中的贾琏、贾珍、尤二姐的身上了。也正因为如此,冒辟疆在写《亡妾纪略序》中写道董小宛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其中这“始露”的“始”字很重要。这表明冒辟疆在娶董小宛为妾之前,根本不太了解董小宛,还是认为她是一个风尘女子,还是要考察她,让她在外居住四个月。其中也有可能是钱谦益与贾珍一样,希望二马同槽。

  在《略序》中还写道:“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一个人如能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自己已成为一个执掌大权管理整个家族的主妇,哪能做到内外大小无忤无间。《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十分有能耐,但是内外大小人等敢怒不敢言,有几个人讲她好的?连兴儿也说她不是。再联想到顺治皇帝为董鄂妃写的《行状》,在《行状》中描写董鄂妃谦虚对人,对年长的称其姑,对年幼的称其为姐。这正和董小宛是苏州人,有着苏州人特有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即称年长者为姑,称年幼者为姐。董小宛在宫中、宫内外大小从来就是无忤无间。可见董小宛和董鄂妃的性格脾气,为人处世是何等相似。一个男人写二个女性,其实二个女性就是一个人,她就是董小宛,她也就是董贵妃。

  在《亡妾纪略序》中写道:“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这句话十分奇怪,这“忽死”,是个怎么样的“忽死”?没有一点儿交待,而且是“余不知姬死”,就是说我是知道“姬不死”,也就是董小宛没有死,董小宛是假死。“而余死也”,这就说明了是冒辟疆心死了。所以说从这句话中可以明白冒辟疆的许多难言之隐,难言之痛。《略序》中又说:“但见余妇焭焭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咸悲酸楚痛,以为不可复得也。”这几句话也是稀奇得不得了,这几个字正是把苏元芳当时的情况如实写了出来。第一,苏元芳并不悲痛,因为董小宛没有死,而是北上京城了。他们家的难关度过了,所以从内心来看,她是松了一口气。但是毕竟妻妾长期和睦相处,一时间去了一个人,难免有孤单之感。连左右手也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可见苏元芳并不是一个有十分主见的人。再看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因为不知道真相, 所以感为楚痛,以为不可复得也。也就是说其它人等因为不知道,认为董小宛是真死了,所以认为不可复得,感到十分楚痛。冒辟疆为什么要把苏元芳和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对立起来写,目的就是表明知道内情的和不知道内情的, 两方面的反映和情绪是完全不相同的。从而点明董小宛没有真死。然而《纪略序》再写道“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这句话说得更是稀奇古怪了。“传其慧心隐行。”这六个字,传就是传播,传颂。传其慧心,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传其隐行,这“隐行”又是什么呢?是董小宛在暗中所积的德,行的善。在她死之后,把她平素的暗中修行积德宣传出去了,不是的。这隐行就是指她隐然北行了,去完成一桩大事业了。要效仿西施,实施美人计,要进行“兴越灭吴”的计划了。就是要配合丈夫,以及钱谦益实现反清复明的计划了。而听到此事者,闻到此事者,也就是在顺治七年,冒辟疆过四十岁生日的那一天,龚鼎孳把事情讲了个一清二楚,冒辟疆的朋友纷纷写诗赞赏冒辟疆,并且宽慰他。这些文人义士,他们都认为董小宛的义举,是所有文人义士所望尘莫及的,是自觉惭愧的。所以冒辟疆会写上 “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在这一点上和《红楼梦》中第一回中所写的不谋而合,即“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 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 可如何之日也!”所以冒辟疆着手著作《红楼梦》,以告天下知。另外冒辟疆写下《哀辞》,写下《影梅庵忆语》以告天下知。两个都是以告天下知,如同一辙,可见就是冒辟疆写下《哀辞》和《影梅庵忆语》之后,又着手写下了《红楼梦》。

  这篇短短数百字的《亡妾纪略序》太重要了,从中可以得到的讯息量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有许多处冒辟疆把内心的秘密以及不可为外人知道的隐行都一一暴露了。

  冒辟疆到半塘访美娘董小宛,董小宛刚吃醉了酒,而且十分疲倦,所以只有见上一面就分别了,那时董小宛为 16 岁。在《红楼梦》中冒辟疆写了警幻仙姑赋,细观这篇赋,就可以明白有许多地方就是写冒辟疆在第一次看见董小宛时所获得的印象,把其写入了《红楼梦》。许多红学专家认为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容貌描述甚少,所以对林黛玉这个人的把握总感到有些虚无飘渺,其实这“警幻诗词”就是对林黛玉的描述,是以董小宛作为模特儿的。

  且看警幻仙姑赋。(《红楼梦》第五回)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这情况就是冒辟疆第一次看见董小宛时发生的情况,因为董小宛饮了一些酒,所以步履蹁跹,而且是婀娜多姿,自然与冒辟疆在秦馆楚楼中看惯的红倌人不相同。“方离柳坞”因为董小宛所居住在半塘的双成馆,种了许多柳树。还因为董小宛酷爱种花,所以双成馆成了花房。因为董小宛飘然如仙女、神姑一般来到冒辟疆面前。所以不但冒辟疆惊呆了,就是鸟也惊呆了。这表示董小宛有沉鱼落雁之貌,闭花羞月之容。“影度回廊”,那天是傍晚看见董小宛的时候是在回廊处。董小宛步而行“仙袂乍飘影”,则是指若仙女般地飘着衣袖。“闻麝兰之馥郁”则是指董小宛有天然之体香。“荷衣欲动兮”因为董小宛名为青莲,莲即荷花。“听环珮之铿锵”因为是歌伎,势必要戴金佩玉。“靥笑春桃兮”,因为那天董小宛饮醉了,所以会脸如桃花艳红,又是笑脸相迎,恰似桃花盛开。“云堆翠髻”则表示董小宛一头乌发散开似瀑布,发髻如云堆。“唇绽樱颗兮”这就和冒辟疆和董小宛在游金山时的情景相似,冒辟疆看着董小宛吃樱桃,竟然分不清董小宛的嘴是樱桃,还是樱桃似嘴。“榴齿含香”,可不是吗?一排洁白的如石榴子的牙齿是多少迷人,仿佛是口中喷香,嘴中含馥。“纤腰之楚楚兮”董小宛婀娜多姿,楚腰纤细,着实醉人。“回风舞雪” 就是如风来回吹动,雪花飞舞,这种轻盈体态,就如赵飞燕脚踏金盆,步步生莲花,这雪也隐指董小宛的小名叫雪儿。“满额鹅黄”照字面上来看是额手相庆,以手加额表示庆贺。这“鹅”是由“我”和“鸟”两个字组成,表示 这个我之鸟已经黄了,也就是计划没有成功,失败了,也即满清胜利了,大明失败了。“出没花间兮”花和华相通就是指隐没在中华大地之中了。“宜嗔宜喜”,嗔,作怒解,这就是说无论是喜,还是怒,都是惹人感到恰如其分的。“徘徊池上兮”这池旧指护城河凤翥龙翔,也就是皇宫的凤龙,二个字就代表了皇家身份,指出董小宛已是为凤了。“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河,秋菊披霜。”说是董小宛的素质就像在满天雪地(指满清)中绽放的春梅,一枝 独秀,是白茫茫一片白色之中的一点红。问董小宛的洁身自好又如何,就像 秋菊虽身披上了白如雪的霜,但仍然傲霜不屈。这和董小宛平生喜爱的红梅和秋菊有多相似。“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生性娴静的董小宛就如生活在大松树旁,空谷之中,耐得住寂寞。这“松”是朱姓的 图腾,所以说董小宛不是心静如止水,而是一直想望着大明,而董小宛的艳 丽也就是她那闪射出光辉的美丽,就像云霞一样亮丽,映照着澄塘。这“澄” 与“城”相谐音,澄塘即城池,也就是江山社稷。“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 神若何,月射寒江。”董小宛的文采如何,文才横溢令人一步三叹。问其神在何方,乃是婵娟映照在清澈的寒江之中。她是月中嫦娥,她是江妃,可惜是寒江,令人扼腕叹惜。这和冒辟疆和董小宛畅游金山时,人称董小宛为“江妃” 一样,董小宛是湘江中的女英、娥皇。“应惭西子,实愧王嫱。”为什么“五美吟”中也有西施和王嫱,好像《红楼梦》作者对西施和王嫱独有情钟,这是因为董小宛担任了西施的角色,翦除了多尔衮;她还担任了王嫱的角色,北上和番,为促进民族和谐作出贡献。董小宛到后来成为董贵妃,不再担任西施角色,而是担任了王嫱的角色,促进了满汉和谐。

  “奇矣哉”,这当然是当代奇女子。“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冒辟疆不便讲,一讲漏破机关,这奇女子董小宛生于苏州,来自如皋,你能相信吗?“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天堂中的瑶池,是当仁不让的。紫府当然是如皋。如皋是大如州,在《红楼梦》中称为“真如福地”,是青丘凤山,天仙神女曾游之地。“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果真是何人,有如此之美,即非董小宛莫属。以上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看见的太虚幻境中美人的形象,是林黛玉的形象,也是董小宛的形象。

  这和《忆语》中冒辟疆叙述董小宛的形象,两者有多相似。

  在池子上作徘徊,“若飞若扬”则表示董小宛的步态多姿,宛如飞,又似扬。“娥眉颦笑兮”这种眉,才是董小宛之眉,仍是蛾眉,修眉媚人,一颦一笑皆令人痴迷。就如西施一般,即使颦眉也好看得很。“将言而未语”这把董小宛的个性整个儿也写了出来,董小宛是一个十分谨慎之人,凡事三思而后行,所以常常会欲言而不语。可见董小宛的内敛的性格用这五个字包括下来了。“莲步乍移兮”可见董小宛有一双金莲,十分别致,特别是看到董小宛为妾时,冒母特意看董小宛,上下仔细打量,特别是看到董小宛的一双金莲,更是暗中惊叹,叫好。就如尤二姐被贾琏娶进贾府,贾母仔细打量尤二姐,看见其金莲叫好一般,这双金莲款款移步。“欲上而欲行”真是把董小宛的行态写活了。“羡彼之良质号、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这四句词,表示董小宛实系冰清玉洁,温润可亲之美人,但是可惜呀!只能羡慕了,因为董小宛这块玉已不在自己的手中了。如今已穿上华服了。即穿上宫妃的服装了,而且是闪灼文章,这文是隐指“清文帝皇太极”即皇太极之妻孝庄皇太后,这“章”和“庄”相谐音,这章隐指清“章帝”顺治福临。这“闪”是作“急隐急现”解,或作“侧身急避”解,灼:《国语·鲁语下》“如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可以说这董小宛是急隐急现地出现在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的面前,为什么如此,因为董小宛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她还是留恋着江南,想念着冒辟疆,“爱彼之貌容兮,香暗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这表示董小宛的貌容是用香料培养出来的,是用玉石琢雕出来的。(见影梅庵忆语)

  董小宛被脂砚斋称为情种

  冒辟疆说及当时的情况惨不忍睹,日食精粝一餐,除了向天乞求降恩之外,则跪立在冒辟疆的面前,温柔地宽慰冒辟疆,以求得冒辟疆破颜一笑。而冒辟疆因为长期被病魔所缠绕,所以失去了耐性,时常会发无名之火,把董小宛当作出气筒,会破口大骂。但是董小宛总是逆来顺受,脸上没有一丝一毫 的忤逆怒色。五个月如同一天,始终如一。冒辟疆每次看见董小宛的脸色蜡黄,骨瘦如柴,冒辟疆的母亲和妻子苏元芳都十分感动,十分可怜她,愿意代 替她劳作,可使董小宛稍作休息。董小宛说“竭我心力,以殉夫子,夫子生而余犹生也,若夫子不测,余留此身于兵燹间,将安寄托?”这种话是出于肺腑之言,董小宛是置身于度外,“唯有夫君为念”,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令人感动。冒辟疆更加想起了他在病情严重的时候,长夜不寐,莽风吹起来,要把瓦片都掀飞了。在盐官城中每天要杀死数十人,上百人,到了半夜鬼声啾啾,就在窗前响起。如蛩如箭,整个房间内均是饥寒交迫之人,而且都是辛苦鼾睡。冒辟疆的背靠着董小宛的心而坐,董小宛的手紧握着冒辟疆的手,倾耳静听。在这些文字的傍边又有批语:“何物老妪生此情种”八个字。这里有二处应该值得探讨,第一,即整个房间均是些辛苦鼾睡之人,如果是逃难,那么和他俩一起逃难的应该是平民百姓,要扶老携幼,到了晚间,应该因为饥寒,儿童大哭小喊,闹得心烦意噪。而冒辟疆却写因辛苦而鼾睡,这鼾睡就是鼾如雷吼,可见都是些年青力壮之人。白天辛苦打仗,晚上鼾睡,从中可以看出冒辟疆带了董小宛是和起义军生活在一起。第二,这批语十分奇怪,哪有这样写的 “何物老妪”,这是指董小宛的母亲,称其为物,而且是老妪,因为董小宛的养母陈氏大娘是一位风流场中的风云人物,故而如此称呼。“生此情种”这不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吗?称为“情种”。可见在平时冒辟疆家里人一直把董小宛称作为“情种”。所以后来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会把董小宛作为原型人物,把林黛玉写成情种。此外更可以看出写这批语的人就是《红楼梦》中的脂砚斋,非冒辟疆爱姬莫属。否则,作为批者不可能如此放肆地写这八个字,她不怕惹恼冒辟疆。(见影梅庵忆语)

  1644年3月18日崇祯在煤山上吊自尽,冒辟疆和董小宛在如皋水绘园葬花,葬的是桃花。到1645年5月之后,冒辟疆在如皋参与并且领导了反清军的斗争,并且杀了清廷委派的马知县,后来转到盐官,在盐官只过了一小段平静的日子。此时冒辟疆和董小宛到盐官的鸡笼山去葬花,以此吊祭大明以及南明的壮烈牺牲的忠臣义士,这就是《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的来历。从九九重阳之后,一直要到冬至前夕,冒辟疆一直处于僵死状态。有一夜甦醒了,方始在小道上寻到一只破船,从骨林肉莽中冒险渡江。这“骨林肉莽”四个字非常恐怖,说明已是遍地尸骨,满野流血。那时渡了江,还不敢回到如皋,一家人暂时居住在海陵,也就是泰州。在这里也有批语“历历叙出,奔亡情状,文字绝佳,情境极惨。”十六个字。过了冬又越了春,一共一百五十天,冒辟疆的病方始有稍稍好转。在这一百五十天中,董小宛仅卷一张破蓆横陈榻傍。冷的时候,则拥抱着冒辟疆,热则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可见董小宛对冒辟疆无微不至的照顾。再看《红楼梦》中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晴雯,她也是林黛玉的副身。而那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则指袭人。花香袭人可以理解。为什么是一床破席,如果说一个妇人不贞,只有说其为破鞋,不会说是破席。原来这破席是有生活来源的,那就是董小宛服侍冒辟疆一百五十天,天天是睡在一张破席上。冒辟疆在写《红楼梦》时是把董小宛的众多事情化在了几个人的身上,既化在了林黛玉身上,也化在了袭人身上;既化在了尤二姐身上,又化在了晴雯的身上。所以在欣赏《红楼梦》这部著作时,要随着冒辟疆这位写作艺术大师的思路,作天马行空的想像,方始可以深刻理解《红楼梦》的真正内涵。

  冒辟疆继续写董小宛是如何服侍他这个病人的,“凡病骨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在这些文字的傍边有批语道:“与君双栖共一身,此也滔滔写出。”等十三个字,能在《影梅庵忆语》中作如此这般批者就是冒辟疆的三个小妾之中的一个,很有可能就是蔡含,因为这和《红楼梦》的脂砚斋的脂批何其相似。P184

  如皋有三汊河,在周汝昌写的红楼梦新证中的“史事稽年”(见 P459)有张符骧写的竹西词,其中第六首诗为:“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宵人未毙江南狱,多少痴心想赐麻。”周汝昌考证此诗作于康熙三十八年后。在红楼梦新证 P460 中有张符骧的介绍:“张氏字良御,康熙六十年进士,道学家,其诗圭棱尽露,竟敢刊行:未罹文网 。”可见康熙时代的宽松与乾隆不同。在冒氏宗谱 P12 中有张符骧写的序,张符骧稔知冒氏家族之事他写三汊河处筑帝家,就是指在泰山土丘处的龙潭筑了碧霞阁是为董年而重建的,以原先的古庙是由朱慈烺居住,这似宫殿的庵堂化费了许多金银,化起来犹如泥沙一般, 这和红楼梦中赵嬷嬷和凤姐的对话(见第十六回)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也不过拿着皇帝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据《史事稽年》 P472 所载共从曹寅、李煦两处取银八万五千七百六十两,而这座建在如皋泰山土丘上的皇宫,在董年死了以后,康熙下令,拆去了(见红楼梦新证 P501)“朕南巡时闻龙潭地方建造行宫,恐致累民,曾谕总督阿山令其拆毁,至他处建造行宫, 朕皆未之知也。”龙潭一案,即胤礽欲杀陈鹏年也,而康熙之言乃又如此,仍命详议蠲免。总督和太子胤礽认为陈鹏年、曹寅、李煦等人勾结一起,滥用库银,私造皇宫,有杀头之罪,阿山欲杀陈鹏年,曹寅力保,跪地磕头求康熙赦免陈鹏年,把头都磕出了血,陈鹏年也为冒氏宗谱写序(见冒氏宗谱 P11)陈鹏年(1663-1723)是曹寅同行,康熙三十年进士,康熙四十四年任江宁知府, 总督阿山拟加“地火耗”以备供张,陈鹏年不服,阿山以此激怒玄烨,欲杀陈鹏年(见红楼梦大辞典 P367),阿山根本不知道内情,那龙潭的行宫就是碧霞阁,泰山土丘傍有龙潭,康熙为了避免冒辟疆和董年之事传播出去,碧霞阁作为实证,所以下令拆去,以免百姓口口相传,招祸惹灾,索性一拆了之。而曹李两家亏空的银两康熙没有追究,到了雍正五年,雍正没有放过他俩,结果被抄家,这是后话了。从上所述,洪门会书海底中所写的三汊河就是指扬州的三汊河,也就是在如皋,洪英死于三汊河,即是指冒辟疆在三汊河即如皋隐名埋姓作隐世之人了。在洪门会书秘笈《海底》中有许多《红楼梦》的元素, 和《红楼梦》所述的情节有许多契合点,这在本书作者的其它著作中有专述, 这里不详叙了。P180

  冒辟疆和董小宛二个人可谓是品香的大师级人物,他说:“宫香诸品淫沉水香俗,如果是普通的俗人把沉香放在火上,烟朴油赋顷刻之间会灭,无论香之性情尚未逸出,就藏在怀袖,却带有焦腥气。他把沉香中有坚緻而且横纹的称为“横隔沈”,就是四种沉香中内革沉香横纹香者,这种香特别奇妙。又有一种沉水结而未结者,如同小笠大菌状,取名为“蓬莱香”,冒辟疆大量收藏。每次是慢火隔砂,使之香看不见烟火,那么在房间内就会迷漫着一种如风飘过的伽南香,许久蒸衾枕间,晚上和董小宛睡在一起,和董小宛天生的肌香混在一起,甜香异常。冒辟疆说他和董小宛生活在一起只有七年(其实没有九年),在这七年之中,他享尽了人生的艳福,董小宛有天然体香和《红楼梦》中所写的林黛玉有天生的奇香是如同一辙的,所以冒辟疆会感到梦魂俱适。此外冒辟疆拥有真正的西洋香的方子,是从宫中内府得到的,在丙戌年(1646)他和董小宛躲藏在海陵即泰州,就曾和董小宛一起手制一百个香丸, 是作为闺中异品,然而也是加热时以不见烟为上品。没有董小宛细心周到地制作,是断断制作不出这种奇香的。这和冒辟疆在著作红楼梦时所写的薛宝钗制作的冷香丸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冒辟疆说董小宛十分喜爱梅花,冒家亭园,凡是有空地处均要见缝插针, 种上梅花。春来早夜出入都是烂漫于香雪海之中。董小宛会在梅花尚在含蕊之时,先琢磨好树枝的横斜,要与案几上花瓶相对应,而那些秾艳肥红的花绝不是董小宛所欣赏的。到了秋天,董小宛特别欣赏晚菊,秋天董小宛扶病三个月。但是董小宛还是勉强略作梳洗,到了晚上,高烧翠蜡烛,以白团回六曲,拥簇三面,在花丛中设置一个小座位,人坐在菊影中,极其参横妙丽。人在菊中,菊与人均在影中。董小宛对冒辟疆说“菊花的意态已尽了,其如人瘦,你看如何?”冒辟疆写这段文字时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淡秀如画,所以在红楼梦中写下许多有关菊花之诗。红楼梦中的菊花诗和冒辟疆写的菊花诗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将在另一本著作“红楼梦诗词和冒辟疆诗词”有详述,此处不展开了。(见“影梅庵忆语”)

  冒辟疆写:“花最娇者为秋海棠露,海棠无香,此独露凝香发,又俗名:“断肠草”,以为不食而味美独冠诸花。次则梅英,野蔷薇玫瑰,丹桂甘菊之属,至橙黄、桔红、佛手、香橼、去白缕丝、色味更胜,酒后出数十种,五色浮动白瓷中,解酲消渴,金茎仙掌,难与争衡也。”

  从上述的文字中也可以在红楼梦中寻找到踪迹,例如白秋海棠花,玫瑰露,蔷薇硝,茯苓霜佛手、香橼等。

  在冒辟疆的这段文字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火肉”这二个字,他写道:“火肉久者无油,有松柏之味,风鱼久者如火肉,有麂鹿之味,这在红楼梦中也出现了“火肉”这两个字。火肉只有在江南一带尤其是如皋人所用的词,即火腿,而北方是不用火肉这词的,所以可以作为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的证据之一。另外火肉有麂鹿之味,可见冒辟疆是常吃麂鹿肉的,这在红楼梦中也有叙述,那就是第四十九回其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也就是在红梅丛中,大观园内的姐妹在赏梅吃鹿肉,而且史湘云和贾宝玉还等不及吃烤鹿肉,急着吃生鹿肉。P172

  从冒辟疆所作的《红楼梦》中可以反证,董小宛另在外居住了四个月, 这和《红楼梦》尤二姐在小花枝巷居住四个月的时间是一致的。那就是钱谦益送董小宛到了如皋,他一直没有回常熟,想过“二马同槽”的生活。但是冒辟疆不乐意,董小宛也不宁愿。这种不明不白的生活是董小宛厌恶的,她要冒辟疆名正言顺地娶她为妾。而那个钱谦益看见了冒辟疆,也感到面子上抹不开,羞惭无话。但是冒辟疆很大度,就说了《红楼梦》中贾琏所说的一席话,那董小宛的想法就是尤二姐所说的“这个形景可恐非长策,要作长久之计方可。”也就是要成为冒辟疆的妾,摆脱钱谦益的纠缠。所以冒辟疆会对董小宛说:“你且放心,我不是拈酸吃醋之辈,前事我已尽知。”也就是董小宛做了钱谦益三年的相好,冒辟疆并不在意,所以说董小宛你不必惊慌,正因为过了二个月钱谦益还是没有走,冒辟疆要董小宛作一个了断,这样才会使董小宛一直在外居住了四个月。后来董小宛由苏元芳接进了冒府。

  董小宛是在壬午年(1642)十二月十五日到如皋的,到了癸未年四月份进了冒府,这和《红楼梦》中尤二姐在外院居住了四个月,后由凤姐接进贾府是一个样。

  在《红楼梦》中说及尤二姐居住的别院是在小花枝巷二十余间······又给 了一房家人,名叫鲍二······。

  小花枝巷即花子巷,位于水绘园的河北,与水绘园隔河相望,即从水绘园出发向北过北门大桥便是花子巷。而与冒家巷内冒府两府(荣宁街贾府原型)也仅有二里远近,与书中所说一点不差。而书中所写人物鲍二、鲍大、鲍太医等亦和当年花子巷多有鲍姓人家居住似有关联,那地方现今仍称“鲍家场”。

  董小宛回到苏州,在半塘双成馆不脱衣服,宁愿冻死的情节,冒辟疆将其写进了《红楼梦》,那就是《红楼梦》第八十九回中所写的雪雁和紫鹃之间的谈话被黛玉偷听到了,知道宝玉要结婚了,而结婚的对像并不是自己, 希望落空所以自暴自弃。

  原来黛玉立定主意,自此已后,有意糟蹋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冒辟疆把董小宛在苏州赌气不加衣服,茶饭无心的情况写在了林黛玉的身上了。

  到了乙丑秋(1649)冒辟疆生了背疽,董小宛又是服侍一百天。冒辟疆在五年之内有生命危险的大病为三次,但是都是死里逃生。有批语道: “文至此乎”。如果没有董小宛的极力相侍,恐怕未能坚持到不死。文章的最后几句话:“今姬先我死,而永诀时,唯虑以伊死堵余病,又虑余病无伊以相 侍也。”此处又有批语:“宛转悲凄弦肠俱断”八个字。姬之生死,为余缠绵如此,痛哉痛哉。

  冒辟疆的好友托杜茶村作批语道:“此种精诚,格天徹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万祀千秋,传之不朽。”

  当然董小宛的高尚品德为人称诵,可传千秋万代。对照顺治皇帝为董贵妃写的行状,两个男人写二个女人。笔下所描写的二个女人,其行为举止语言竟然一模一样。这只能使人认为二个女人就是一个人,那个董小宛就是董贵妃。请看顺治皇帝在行状中是如何写董鄂妃的。

  “先是,后初病时,恒曰:‘皇太后眷吾极笃,脱不幸,病终不瘳,皇太后必深哀戚,吾何以当之?’故遇皇太后使来问安否,后必对曰:‘今日少安。’一日,朕偶值之,问曰:‘若今疾已笃,何以云安也?’后曰:‘恶可以妾病遗皇太后忧。我死,乃可闻之耳。’洎疾甚弥留,朕及今皇后诸妃嫔眷属环视之。后曰:‘吾体殊委顿,殆将不起。顾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念以卑微之身,荷皇太后暨陛下高厚恩,不及酬万一。妾殁后,陛下圣明,必重念祖宗大业,且皇太后在上,或不至过恸,然亦宜节哀自爱。惟皇太后慈衷肫切,必深伤悼,奈何?思及此,妾即死,心亦弗安耳。’既复谓朕曰:‘妾亡,意诸王等且必皆致赙,意一身所用几何,陛下诚念妾,与其虚糜无用,孰若施诸贫乏为善也。’复嘱左右曰:‘我逝后,束体者甚毋以华美。皇上崇俭约,如用诸珍丽物,违上意,亦非我素也。曷若以我所遗者为奉佛诵经需,殊有利益耳。’故今敛具,朕重逆后意,概以俭素,更以赙二万馀金施诸贫乏者,从后语也。’”

  董小宛即使在临死之前,仍然“想”到孝庄皇太后,不仅想到因为自己的“病”而使皇太后担忧,还想到祖宗大业。

  冒辟疆的好友杜茶村的一段文字:“才子佳人,多生乱世,如王嫱、文姬、绿珠,莫可缕数。姬生斯时宜矣。奔驰患难,终保玉颜无恙,首邱绣闼,复得夫君五色彩毫,以垂不朽,孰谓其不幸?”在杜茶村的批语之后又有人加批语:“至矣尽矣。”从四个字以及从杜茶村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冒辟疆和其朋友在谈论董小宛时,一直把其比喻为王昭君(王嫱)、蔡文姬、绿珠等人,因为董小宛在临行前曾写下了诗稿,其中提及要做绿珠坠楼自尽,以报冒辟疆;要如蔡文姬一样去私奔。而且最后是被迫无奈做了王昭君去和番,因此杜茶村会写上绿珠、文姬、王嫱等人,而且在以后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会用林黛玉之手写出“五美吟”,冒辟疆并且把他和董小宛居住的地方改称为“五美居”,这些都是有机的联系着的,都是有生活之根源的,所以说《红楼梦》是冒辟疆的自传体的写实小说。

  冒辟疆在忆语中感叹道:“余有生之年,皆长相忆之年也。”“忆”字之“奇”果真如此灵验。董小宛的衣饰在患难时会全部遗失,归来是光身一人,没有一物。到了戊子(1648 年顺治五年)七月七日乞巧日,看到天上流霞,忽然脱下金镯子,希望把“乞巧”二个字刻上去,但没有“对”。董小宛说:那时候我在黄山的卧室处,看见覆祥云真宣炉款式绝佳,所以想以“覆祥”和“乞巧” 作对。请注意在《红楼梦》的第十八回元妃点戏,第二出戏为“乞巧”,两者何其巧合哉。为什么冒辟疆要在《红楼梦》中写乞巧,因为冒辟疆和董小宛向上天祷告,用五木为卜,求得的巧合,所以“乞巧”对冒辟疆和董小宛说起来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这段文字处有“好想头”“属对亦工”刻摹颇妙。过了一年即到了 1649 年顺治六年,这金镯子突然断了,只能又重做, 也正好是在七月。这时批语为“奇绝”,这时冒辟疆改刻为“比翼”“连理”。董小宛临终时(临终时还会自作主张做事,这不令人怀疑吗?)自顶至踵,不用一金珠纨绮,独留金镯子没有脱手,这是因为有冒辟疆所书写的字“比翼”“连理”刻在上面。(她要带着离去,意即她永远记着要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冒辟疆写道:“长生私语,乃太真死后,凭洪都客述寄明皇者,当日何以率书,竟今‘长恨’再谱也。”在这段文字的傍边有“千秋吻合” 的批语。此批语很有可能是董小宛入宫后加上去的,暗示与娘娘千秋吻合。

  从以上的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为什么冒辟疆在著作《红楼梦》中,屡屡提及长生殿,因为他太有《长生殿》的情结了,杨贵妃和唐明皇就是一对鸳鸯,因为马嵬驿事变,从而活活折开,大恨到来各自飞。唐明皇在杨贵妃离开之后,就日思夜想,可以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反观冒辟疆在董小宛离开之后,他在扬州的寓所,躺了四十多天,也是离别之痛让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有传说讲在马嵬事变之时,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对外以三尺白绫自尽为掩遮,实际上是乘船东渡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还有杨贵妃的墓。所以冒辟疆在写《红楼梦》中,把董小宛比作了秦可卿,在天香楼自尽(当然在书中没有明写)作为掩遮,实际上是乘船(在书中写樯作棺材,这樯是桅杆,脂砚斋明确点明此乃“船具“,不是棺材)北上进京成为睿王多尔衮的王妃。这和杨贵妃和安禄山这个胡儿私通相吻合。正因为冒辟疆的心中有这种情结, 所以会在《红楼梦》屡屡提及杨贵妃,提及《长生殿》,这就不足为怪了。

  有红学专家认为:洪昇写《长生殿》是从1679年开始直至1688年,此时冒辟疆已是69岁至78岁的老人。所以冒辟疆很少有可能会看见《长生殿》。在《红楼梦》中出现《长生殿》,就可以证明《红楼梦》这部书不是冒辟疆写的。其实这里存在着一种误区,可以从冒辟疆极有可能与洪昇相识谈起。

  冒辟疆的生死之交有方以智和施闰章。施闰章受业复社名士沈寿民。施家与方家自祖辈起就有交往。施闰章于1652年初识方以智,他俩朝夕相处, 有一个月以上,结下生死情谊。方以智遭受“粵难”,施闰章百般解救。施闰章和洪昇有师生关系。洪昇(1645-1704),在京师曾向施闰章(1662年)学诗。《长生殿》的写作情况是:《长生殿》的第一稿《沉香亭》(1673),二稿《舞霓裳》,三稿《长生殿》(1679-1688),并且在康熙二十七年完成。洪昇的笔名叫“芹溪”,在“传录靖本”第二十二回有一条墨批:“前批知者聊聊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从而可知洪昇乃是前批知者,也可知乾隆年间的西山曹芹溪根本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实冒辟疆写这篇忆语时,洪昇的长生殿还没有问世,并不是说有了洪昇,方始有长生殿的情结,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情事早在唐朝已有了,所以说冒辟疆有长生殿情结不足为怪。

  冒辟疆的好友李天馥(1637-1699),清河南永城人,字湘北,号容斋。顺治进士。康熙十六年(1677)任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年升户部左侍郎, 康熙二十三年调吏部。严绝货贿,时论嘉之。二十七年晋工部尚书。康熙三十一年官武英殿大学士。为政尚清简,恪守成法。著有《容斋集》。

  李天馥也是洪昇的老师。李天馥致仕之后,洪昇特地赶到他家乡看望李天馥。李天馥和棠村(即梁清标)是好友,这棠村在《红楼梦》中的第一回中写及,“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不旧,故仍因之。”

  先从那句脂批“乃其弟棠村序也”谈起,棠村何许人也,果真是曹雪芹弟弟吗?曹雪芹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能搞清楚,上哪儿去找这个弟弟。胡适认定的《红楼梦》作者曹芹溪并没有弟弟。但在清代棠村这个人倒是存在的,这就是被称为“棠村首相”的梁清标。梁清标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字苍岩,号棠村,另一号蕉林,直隶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县),和冒辟疆、徐乾学、孔尚任为诗友。有关“棠材首相”梁清标的介绍写进了百度百科的“风月宝鉴”条目。梁清标,生于1620年,死于1691年(康熙三十年),曾任兵部尚书和保和殿大学士之职,善写诗。著有《林诗集》《棠村词》等,也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之一。从他逝世日期上看,梁清标有作序记载,清朝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例言》:“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杜丹亭》,世人以为知言。”《长生殿》是清朝最有影响的昆曲,中国昆曲传奇的巅峰之作。梁清标对此剧的喜欢,从其话语里可见一斑。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案件”发,洪昇及赵执信等五十多人受到康熙皇帝的严厉处置,梁清标也牵扯其中,次年被罢官,隔年抑郁而死。

  另据传录靖本第十三回写到秦可卿死时,“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句下有一双行夹批云:“九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落款为常村,也即棠村。由此可见,梁清标即棠村,不但和冒辟疆交好,结拜兄弟,而且参与了《红楼梦》的著作。他和李天馥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李天馥极有可能也是冒辟疆的朋友,看过了《红楼梦》。再者李天馥和王士禛有关系,李天馥写“容斋千首诗”,王士禛写序。李天馥写的容斋诗中有一首长歌,歌中所述之情皆直指康熙是冒辟疆所生的儿子。王士禛是冒辟疆的诗友,苏州康熙十三年状元韩菼为李天馥写墓志铭,韩菼也给冒辟疆写墓志铭,可见韩菼和李天馥及冒辟疆都是朋友,事情就很清楚了。李天馥是一个对当时的事情十分了解的人,尤其是对冒辟疆写《红楼梦》,冒辟疆的爱姬董小宛进京之事十分清楚。董小宛进宫之后所发生的事情,他比任何人更清楚,因为李天馥考中进士之后,曾担任多年的“日注官”,就是说是一位陪伴在康熙皇帝身旁的近臣,日夜记录康熙皇帝的言行的人。所以由他写出董小宛进京伴驾之事,其可信度就十分高了。

  李天馥写了一百廿首的《古宫词》,用微言、隐语把董小宛进宫伴驾以及康熙是冒辟疆和董年所生的儿子的事若隐若现地写了出来。因为李天馥为了避免遭受“文字狱”,这本《古宫词》被李天馥深藏起来,成为台湾作者高阳千方百计觅寻也求之不得的秘本。

  顺康年间李天馥作《古宫词》,从《古宫词》中可以看出有许多处与董小宛(即《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进京有关的微言隐语。本书作者认为李天馥极有可能是冒辟疆的朋友。手头上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俩人是朋友,李天馥写三首诗要求冒辟疆在晚年时不要给康熙添乱应该为康熙执政出计谋策才是为父之道,所以冒辟疆写了“天子以四海为家论”、“读史须识治乱之机论”(见冒辟疆全集 P295-P299)以皇帝父亲的口吻在开导康熙如何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尤其文章中写道你认我作父仍是私下的,应以天下父子为父子,以天下兄弟为兄弟,这样才会福禄太康,兆民允殖嘉祥集而协气流矣,关于李天馥的三首诗在“冒辟疆与康熙”一书中有详解,这里不展开了。(见“影梅庵忆语”)

  作者简介:

  黄伟民,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系反清复明义士黄宗羲后裔。先祖黄越川与蔡元培、徐锡麟、秋瑾共创光复会,后光复会与华兴会、中兴会合并成立同盟会,黄越川系同盟会元老之一。其母彭萍曼系苏州望族,书香门第,清廉世家,其母祖上彭启丰状元及第,彭启丰祖父彭定求系康熙朝状元。

  黄伟民先生6岁始学日文、英文,从事口译、笔译六年,从事公务员20年,从事科技工作13年。翻译、编著出版书籍40余部。曾获全国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是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他是上海增爱基金会创会理事、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意交流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史研究员,曾任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华全球洪门联盟特别顾问,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

  黄伟民先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名誉会长,多年来潜心如派红学的研究,先后著写关于“冒著红楼”研究论文七、八篇,其中有《〈红楼梦〉大揭秘》《古宫词与红楼梦》《中国具有马克思主义扎根发展的肥沃土壤》及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冒辟疆编年诗析注》,还有《与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时空对话》《〈红楼梦〉中诗词解析》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