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孤山镇李王村编写了一本关于埭名典故的宣传册,宣传册由该村村民朱灿兴义务收集整理。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大家认可,朱灿兴激动地说:“埭名典故能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我们村的发展历史,参与这项工作我非常荣幸。”
81岁的朱灿兴是邻里眼中的“热心肠”。20年前从团结初中退休后,他就一直热衷于参加李王村组织的各类活动,为乡村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奉献余热。接到埭名典故编写的邀请后,朱灿兴前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上门走访村内部分老同志、老党员,向他们了解村内16个自然埭的埭名典故、人文、经济发展史等信息。为了核实相关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朱灿兴还数次前往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查阅史料书籍,忙得不亦乐乎。
李王村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期间,朱灿兴每天前往李王村校外辅导站,为孩子们辅导课业。安徽籍学生小张来靖后无法适应教学节奏,朱灿兴自编“教材”,购置了小黑板,利用业余时间为小张“开小灶”。朱灿兴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呵护他们的成长。他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孩子们阅读课外书,带着他们一起参加李王村暑期实践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朱灿兴说,部分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但参加几次活动后就改善很多,希望这些孩子都能更好地适应靖江的生活。
虽然年过八旬,但朱灿兴积极参加村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有时候大伙劝他在家多休息,但他却说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做些志愿服务,生活反而更充实。他常说,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一名党员,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一点痕迹,是非常值得的。
(全媒体记者叶丽莉通讯员吕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