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和江阴并驾齐驱 国内县域的佼佼者

  7月25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榜单显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依然表现突出,分别占23席、16席和13席。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强,是江苏经济的鲜明特征。目前,江苏40个县(市)中共有21个进入了“GDP千亿俱乐部”,占全国“千亿县”总数40%。

  昆山继续领跑,冠绝全国。

  2022年,昆山市GDP总量达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

  5000亿,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放在全国城市矩阵中,昆山可以排进60强之列;与各大省会城市相比,昆山超过了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8个省会城市。

  而且,2022年,宁夏GDP也刚刚过5000亿——5069亿;青海3610亿,西藏2132亿。一个县级市的体量堪比一个省(自治区),甚至远远超越了2个省(自治区),这个结果确实有点令人惊愕的。

  (全国百强县(市)昆山连续18年榜一,请查阅本号《“中国第一县”昆山,台企真的“撤离”了吗?》一文)

  江阴第2。2022年,江阴GDP总量达4754.18亿元,与昆山相差252.52亿元。

  张家港第3。2022年,张家港GDP总量3302亿元,与昆山相差高达1704.7亿元。


  总体上,昆山和江阴并驾齐驱,在全国各大县域中遥遥领先。

  但事实也是,近年昆山始终压制着江阴。

  水乡周庄,昆山的国际级名片;阳澄湖、昆曲,一新一古两大品牌。

  公众对江阴的印象大致还停留在“华西村”时期。

  不过,沪宁沿江高铁预计9月份开通,其中江阴站为新建车站,将打破江阴不通高速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拉近其与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的时空距离。

  而无锡的首条市域城际轨道交通线锡澄S1线,距离通车运行也为期不远。锡澄S1线全长30.4公里,连接江阴外滩至惠山堰桥,建成后将有效构筑起无锡与江阴两地“半小时通勤圈”,全面促进锡澄一体化发展。

  种种利好即将来袭,江阴会拉近与昆山的差距、甚至超过昆山吗?

  

  昆山靠外资 江阴民企发达

  江阴市,简称澄,古称暨阳,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

  江阴,在交通和区位优势上稍弱于昆山。

  不过,江阴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北与靖江隔江相望,共同组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是无锡与泰州深度融合的前沿城市。

  由于靠近长江,当然少不了港口的优势。“江阴交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江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51亿吨,位列江苏省第3;全国排名第12,较2021年排名保持不变。

  昆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其外来人口占据了超五成就是有力的佐证。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昆山常住人口209.25万。昆山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78.3万人,占昆山常住人口的37.4%。同时,昆山常住人口中,还有32.4万人来自省内其他县。两部分合计达到了110.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过半。

  而江阴有177.99万常住人口,外来人口仅超过50万,与昆山相比还需要出台更多政策来吸引外来人口流入。

  江阴即将盼来的高铁、地铁利好,昆山也都已捷足先登。

  昆山高铁串联中国最繁忙的京沪线。

  并且,昆山人可以坐地铁往返上海、苏州。近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这条地铁线从昆山穿城而过,最终与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花桥交会贯通。

  事实上,昆山与上海早已有城际铁路、长途巴士、公交车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通达。上海与昆山的同城化发展,堪称中国都市圈一体化演进的典范。

  昆山是“百强县”中的领头羊,这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尤其是,昆山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区位优势突出,上海和苏州地铁的延伸为昆山经济发展将再次提供强大助力。

  不可否认,昆山的区位优势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也为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昆山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县”,成功密码之一就是着力打造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资料显示,以制造业为主导,昆山形成了以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为主要支柱的产业体系。

  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去年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先进制造业是昆山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昆山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和“新动能集聚”两条主线,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加快由“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

  今年6月,《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李昕宇、孙笑天在昆山实地探访称,3年来,昆山实现了26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昆山集聚79个国家和地区的9600多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48家在昆山投资,设立项目108个……

  同一时段,《人民日报》记者何聪、刘志强、李翔也发文认为,深谙市场规律的昆山,做强“创新雁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打造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等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规划建设元宇宙、先进计算、生命健康等4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主动抢占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创新引擎点燃,产业蒸蒸日上。去年,昆山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44家,占苏州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升至57.3%。

  此外,昆山还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梳理发现,江阴同样也以制造业闻名于世,是全国制造业领域的佼佼者。江阴的造船、钢铁(特钢)行业都是比较发达的。近年来,江阴也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了微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多数人认为昆山靠的是外资(台企),而江阴民企(乡镇企业)发达。

  诚然,昆山从“一穷二白”到“全国百强县之首”,其起步发展是离不开外资(台企)的。但近年,昆山在产业布局方面也一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

  去年曾一度盛传外资(台企)大批撤离昆山,继而,有人认为外资(台企)“真要撤离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更有利于产业转型”。

  但据昆山市融媒体中心“第一昆山”报道,今年上半年,昆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7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实际使用外资15.1亿美元,同比增长42.4%,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第一昆山”强调,昆山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特征。

  (关于昆山台企,请查阅本号《“中国第一县”昆山,台企真的“撤离”了吗?》一文)

  江阴的民营企业确实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资料显示,江阴全市95%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9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1.7万家民营企业,其中14家入围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江苏省比重约15%,这其中又以工业企业集聚能力和水平最为突出。

  不久前发布的“2023无锡民营企业100强名单”显示,江阴市占34家排第一!宜兴市排第二22家企业上榜,锡山区和惠山区分别上榜企业18家并列第三。

  并且,2023年无锡市民营企业百强排行前十的企业,江阴市占了7家且包揽了榜单前3,另外锡山区占2家,另外一家来自宜兴市。

  江阴,被冠以中国“A股第一县”称号。在1997年辖区实现首只股票上市后,“江阴板块”在全国及国际资本市场声誉鹊起。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柴刚日前发文称,江阴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底,江阴累计上市公司5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8家;总募集资金1277.72亿元,最高市值3131亿元;涉及行业包括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

  江阴拥有59家上市公司,这个成绩无疑是让很多普通地级市也羡慕的,说明江阴的经济还是很有活力的。

  不过,任何县域发展都有其短板,百家号“会源之蒋”认为,江阴产业相对来说单一。

  如今的昆山产业是很多县级城市梦寐以求的。昆山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倾向于现代化、新兴战略型产业为主。

  江阴的支柱产业,仍然是那些需要依靠大量消耗和排放的冶金、纺织、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

  江阴的产业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应提高或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等方面的发展。

  此外,江阴的发展似乎还要融入无锡市主城区,锡澄S1线的即将开通是个契机。报团合作、互通有无或许才是江阴突破短板的有效途径。

  昆山和江阴都很难有模仿者

  如前所述,江阴的发展主要依靠民营企业(乡镇企业)。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是中国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样本,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曾为“苏南模式”的样板。

  华西村就位于江阴。

  7月21日,华西集团用1块钱转让了80%的股权,实控人将由华西村委会变更为江阴市国资办。

  资料显示,1992年,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了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华西村则根据本村情况推行“一村两制”: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1999年7月,华西村(现为“华西股份”)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开“村庄上市”的先河。

  华西股份2023年中报业绩预计实现净利润3949万-543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3649万-5130万元。华西股份虽然净利润同比有下降,但仍然盈利,当前形势下,这样的业绩在上市公司中仍然属于不错的,那为什么要1元出售华西股份的控制权呢?

  自媒体“数字力场”发文称,华西村的发展奇迹靠“三产共存”:在其他村还在以一产为主的时候,华西村就率先迈出了步子,在农业之外拓展了二三产业,优化了本地生产力结构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但华西村的一二三产业并未形成一体化生态,虽然有一产+二产催生的食品加工业(华西村食品酿造厂),也有一产+三产带来的休闲农业(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区),可各类要素的跨界集约化配置仍不够。

  然而,华西村注定只有一个。该文认为,华西村先前创造的奇迹,是改革开放红利对先行者的犒赏,带有较多的个人偶然因素,后来者很难复制。

  同样的,本号认为,昆山利用外资(台企)+上海的外溢,到如今的新兴产业布局,也很难有模仿者。

  昆山和江阴都是国内县域的佼佼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可展开良性的竞争,一起进步!

  注: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圈”(ID:yrdcity)。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