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几个体制内的朋友聊天,谈及他们的待遇问题,才发现即使都是体制内的人,编制身份不一样,待遇差距也不一样,甚至说是天差地别。同样一个单位,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还有工勤人员 ,以及很多临时工。

  各同类编制的人也有很多不同,行政编制人员里包括编制就在本单位的人员,还有从下级借调的人员,以及挂职锻炼的人员。事业编人员包括自收自支人员,差额拨款人员,以及全额拨款人员。本单位人员还有工勤人员,有司机、有勤务员、还有专业会计等等。跟体制内沾点边的是临时工,包括了本单位自己聘用的临时工,劳务派遣临时工。

  在圈子外的人看来,无论什么编制身份,都是光鲜亮丽的办公室白领,但在内部人看来则完全不同,即便同处一个单位,工作内容大体一致,待遇、前途天差地别。

  总体看待遇最差的是临时工里面的劳务派遣人员,活不一定是最累的,但是待遇一定是最低的,很多地方的工资标准甚至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没有任何补助和奖金,很多乡镇的劳务派遣人员,连下乡的油钱都得自己解决。好处就是会获得很多因为工作带来的便利,只要不触碰法律红线,一般不会顶雷,即使背锅也不会触及根本,大不了顶了锅还会被领导介绍到其他地方继续劳务派遣。工作待遇不好,勉强糊住自己的口,为了三瓜俩枣谁也不会为了工作而卖命,谈不上所谓的理想抱负,所以很多都是消极怠工状态。

  总体来看工作最累的是乡镇一线带编人员,待遇总体没有机关单位好,每天面对各类人群,情商、智商、工作经验必须绝对过硬。领导安排那种硬碰硬以及难办的工作不会直接安排给临时工,只会安排给带编制的工作人员。因为临时工的身份问题,他们不会担责任,也担不起责任,办不好事最多是丢一时的工作,不会有太大损失,所以只能安排给带编人员。安排给带编人员,自己就少担责任,安排给临时工,一旦没处置好,背锅的就是安排工作的人。带编人员办事必须极为克制和耐热,否则一个处置不当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类似于疫情防控期间,那个一时冲动跑到人家家里打人的那个乡镇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一个冲动就把之前所有付出全部丧失了,他是带编人员,要担责任,所以板子是打到他的身上的,不会有人给予同情和分担,算是干最苦最累的活,背最大最黑的锅。

  总体来看最没有归属感的是大机关的借调人员,工作编制在基层,工资待遇和大机关比差不太多,但发展前景大不相同,这也就是所有借调人员想留到借调单位的原因,也是他们玩了命干工作的原因,这类人群几乎完成了借调机关的绝大部分工作,加班、出差、顶锅、挨骂、被白漂几乎就是这类人员的白描,干的好属于人家单位的,干得不好就是借调的人能力素质不行,想留下就得苟着,受气了就得忍着,遇到好的上级能帮你一把,遇到不好的上级就天天给你画饼,连像临时工躺平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日复一日等编制、等时机、等……

  有的单位里面这几类人员同时存在,这时候就看个人的编制情况和心理调节能力了,在编制内就可以混一混、靠一靠,不在里面就学好为人处世。总之,无论是什么身份,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都要干好本职的工作,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另外,也真心希望体制内的人都能认真办好自己的差事,不要辜负我们对他们的期待。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体制和待遇”(ID:li1375595498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