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湖水连天阔,中有灵区号震泽。”震泽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古称“吴头越尾”,是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镇。大运河之支流頔塘河东西横贯全镇,人文荟萃,风光旖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唯一与太湖古称同名的古镇

  烟波浩渺的三万六千顷太湖,别称震泽。古镇震泽因毗邻太湖而得名,是江南古镇中唯一与太湖古称同名的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受太湖水的润泽,震泽物产丰富,农副业发达,地道的食材搭配造就了流淌在水乡周边的特色美食:香青菜、黑豆干、熏豆茶……丰富而淳朴的乡土美味给震泽带来了“中国太湖农家菜美食之乡”的称号。

  时光百转千回,留下的印记除了舌尖上的味道,还有说不尽的水乡故事。

  一到古镇,便步入了宝塔街,这是震泽的一条特色古街。慈云夕照、飞阁风帆、复古桃源、虹桥晓眺、张墩怀古、普济钟声、康庄别墅、范蠡台……漫步古街,俯拾皆是古镇先贤留下的风光胜迹。

  一座桥、一座塔组成了震泽镇的地标。

  塔是慈云寺塔。慈云寺塔坐落于慈云禅寺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慈云寺塔是古镇中最高的建筑,高38.44米,为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六面五级,六角均挂檐马,风过铃响,伴着寺内阵阵梵音,回荡空中,令人心生敬意。

  “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登上慈云寺塔顶,俯视禹迹桥下的汩汩流水,远眺阡陌街市,一派锦绣水乡风光。

  每当落日余晖斜照古塔,便形成寺、塔、水、桥交相辉映的生动景观,也就是“震泽八景”之首——“慈云夕照”。20世纪50年代电影《林家铺子》、1980年代的《一盘没下完的棋》,都将此佳景纳入镜头。

  当地人说,慈云寺塔又叫“望夫塔”。一说是三国时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又被哥哥孙权骗回东吴,在此建塔望夫。还有一说,北宋灭亡后,徽宗女慈云公主逃到吴江,感孙尚香望夫故事,登塔祈祷父亲安全南归,因而得名“慈云”。这些传说也许都是附会,但让人们瞻仰古塔之余,更添一种恋乡怀人的情愫。

  桥是禹迹桥。坐落在镇东慈云禅寺前的禹迹桥,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乾隆四十四年重建。远古时期,震泽地区为泻湖浅湾,自古就有大禹在此治水的传说,并由此成为震泽一名的由来。

  禹迹桥为拱形单孔石桥,是沟通古镇两岸交通的重要通道,卧于頔塘河中流,慈云禅寺山门外,与古寺、宝塔相映成趣,透过桥洞,还可一窥满目的玲珑江南

  行至禹迹桥上,向下望去,河似镜,景如画,一幅淡墨写意的水乡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向东望,文昌阁矗立在港汊纵横处,尽显风姿绰约。

  目光向远处伸展,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去来的帆影,人们挽篮提桶,在河畔涮锅洗衣的日常,不经意间就闯入了游客的镜头……

  震泽的建筑风格独特,兼容与吸收了吴江、浙江和安徽的建筑风格,因而形成了它虽在吴地而不同吴的特色。这在师俭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原先的三面临水,是水乡本色的一种体现。而集八种“内容”于一堂,街中建宅、宅内含街,则为江浙皖市镇中所罕见的江南民居。

  “无一处废笔”的师俭堂,70%的建筑为商业用房,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贾行商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典型建筑,被誉为“江南第一堂”。

  穿行在这座江南的宅院里,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样样精致。这里的河道很宽敞,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点点波光,倒映着两岸的屋檐,浮光中把古镇衬托得犹如水墨画一般。

  师俭堂的米行,南门敞开即大顺码头。码头前的禅杖浜是頔塘河的支流之一,长年清澈见底,为两岸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自古以来,震泽生产的湖丝都是从大顺码头,通过頔塘河、运河,运至上海港口,走向世界。

  因蚕桑而生的丝绸名镇

  穿行于宝塔街上,阿婆团子的香气、老严卤菜馆的评弹曲调、仁昌阁定胜糕的甜糯、“太湖雪”色彩缤纷的绫罗绸缎织品、“辑里”丝棉柔软轻暖的触感……这些招牌丝丝入扣地提醒着,这里是因蚕桑而生的丝绸名镇——苏州吴江震泽镇。

  桑蚕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震泽古镇是我国丝绸起源地之一。

  “天下丝绸品,震泽占三成”。震泽镇自古以来便是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人们养蚕缫丝的历史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因水而兴市,缘丝而聚商。唐宋时期,震泽因蚕丝贸易而成集市,明清鼎盛时期,震泽出口的蚕丝已占到全国总量的十五分之一。

  千百年来,震泽丝绸人在抱团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从种桑养蚕,煮茧缫丝到织服成被,形成了一条全国罕有的丝绸产业链,串联起小镇三产,带领小镇居民走向致富路。如今的震泽,集聚上百家丝绸企业,“太湖雪”等品牌美名远扬,是中国著名的蚕丝之乡

  蚕丝织就文旅融合发展新“丝路”。2016年,一座演绎吴地千年丝绸文化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在震泽湿地公园横空出世。

  在4000平方米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里,人们能够跨越时空触摸到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围绕桑、蚕、丝、帛四个象形文字,从新石器时代漫步到现代桑蚕,身临其境感受吴地千年蚕桑文化

  除了零距离观看蚕的一生,人们还能走进工艺坊,体验抽丝剥茧的“千丝万缕”;在烘绵房,触摸“云朵”的柔软细腻,亲手参与蚕桑文创作品的制作。

  在蚕桑文化园,2000亩桑林延绵于蓝天碧水之间,形成了江苏省内少有的种桑养蚕生态。人们可以走进桑园,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消磨一天淡淡的农家时光。

  沿着新修建的湿地公园景观大道一路向东,径直走进“特色田园乡村”谢家路的怀抱。这个小小的村子北靠长漾、南拥周生荡,蚕桑稻作文化浓郁,正成为长三角乡村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谢家路作为吴江震泽镇乡村振兴的样板,已完成了高品质“吃住行游购娱”的闭环。这里有苏小花田园餐吧网红打卡点、初莲餐厅、五亩田民宿、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及蚕桑学堂等等。

  网红餐吧苏小花早已名声在外,号称中国乡村的“星巴克”,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身处田园乡村,赏着农家风景,闻着稻花香甜,端着一杯浓郁的咖啡细细品尝,悠哉地享受慢生活时光,这不就是都市人心心念念的理想田园生活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