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乡村人口在减少,为什么还要振兴乡村?他给出的答案是粮食、风能、太阳能、矿产、城市人口太多等等,其实都不正确。

  乡村振兴不是二十大才讲的,十九大就讲了,也做了很多实事:修水泥路,建排污系统(抽水马桶),每隔几户有垃圾回收点(垃圾桶),有些村庄还用上了路灯。福利方面,就我了解的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来说,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130元农保(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80岁以上有230元。米价2元多一点,老人买米、买油、每周吃一两次荤,基本够了。但是如果算上水电费,则远不够,尤其冬夏季节,这对老人是很不利的。130元每月,实在太少了,不仅与GDP世界第二的身份不符,也与动不动载人去太空的大国形象不符。熬到八十岁,才给加100元,这也太难了。

  这里农村老人一般一对夫妇有10亩左右农田,租出去以前一年有0.5万收入,现在引入大户农场化种植,有1万左右收入,交水电费还有多。蔬菜自已种,基本不用买。无儿无女无家庭的孤独老人,镇里建了养老院,管吃管住,一年夏装2套,冬装2套,过年再做一套新衣服。农保的养老金还是归老人,可以满足一些个性消费。算上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在乡村确实花了不少钱。

  中国人口多,农村目前60岁以上老人约1亿多,约等于日本全国人口,比德国全国人口多得多,比俄罗斯略少一些,这些福利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在进步,在做最低保障的工作。某种程度上来说,儒家梦想了2000多年的中国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正在实现。

  目前房地产萧条,疫情对经济影响较大,中央政府救市的资金需要有一个出口。二十大之后,在乡村的资金投入会比前几年更大。

  目前乡村将老龄化人口的土地集中起来,由种植大户大面积机械化耕种,田主收取租金,村集体变身为物业公司,收取管理费。其实就是土地国有、使用权集体所有、承包权农民所有基础上的农场化。(顺便说一句,这是个很奇葩的权利划分法,但确实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而这些大户并没有长期耕种权,合同五年一签。有些地方还搞起了大户耕种租赁招标,结果推高了土地租金,留下大户在亏损的边缘游走的隐患。而从国家目前稳物价、扼通胀的思路看,粮食太多的涨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据村干部介绍,一般来说,五年期满,原则上还会继续租给原大户。但这只是个口头承诺,肯定需要许多隐性的公关费用。

  大面积种植,产量肯定会低于一家一户精耕细作,所以说乡村振兴会增加粮食产量是个伪命题。而山区田地无法成片化,也不适用农场化模式。

  至于矿产,它与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毫无关系。

  风能、太阳能呢?风能是大投资,乡村是否振兴,与搞不搞风能没有必然关系。农村住户分散,屋顶光伏发电,自用还可以,由供电系统上网销售意义不大,一个原因是晴雨天不稳定,任何供电的量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冗余的就成了供电系统的亏损;第二个原因是每户变压的设备成本太高,没有投资价值。所以太阳能也与乡村振兴没有关系。

  我国农村目前还有五亿人口,比八亿农民的时代少了三亿。这五亿人中,50-60岁的1.6亿,比60岁以上的总和还多。40年来农村人口营养状况越来越好,加上大部分80岁之前还从事田间劳动,所以农村老人普遍长寿。

  40-50岁这个年龄层,依然有不少人生活在乡村,具体数字我没有查到,但估算应该远少于1亿。40岁以下,几乎没有在乡村种田的。

  也就是说,振兴乡村,所着眼的,最多是未来三十年。三十年后,乡村人口是一个未知数,可能一个村只剩几个大户了。我推算那时候乡村人口不会超过五千万,但这也已经是清朝以前历代中国总人口的数量。(中国历代人口以5000万为顶,每逢见顶,定是盛世,接下来必是乱世,人口减少五分之三、五分之四)所以这五千万也是不能被遗忘的。

  三十年后的事,太遥远了。三十年之内,领导层雄心勃勃,要治隆唐宋。

  那么振兴什么呢?从哪里入手呢?

  乡村人口不管少多少,土地不会少,那么粮食这种硬通货,必须管控。换句话说,在与粮食或其它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物上,用供销系统打掉中间倒卖炒作环节,从本质上稳定市场价格。比如化肥农药,由于供销社是国家级大客户,厂家自然给出远低于拼多多的低价,供销社以微利或平进平出提供给农户。农产品收购,国家以社会可以承受的幅度略有提高,然后以遍布城市社区的供销门市微利出售给市民。由于这些门市物业是政府的,成本非常低。因为变成了直销,没有了中间商,市民到手价格反而比以前低。这样两头一挤,农户的收入显著提高,如果能接近城市3000元/月的水平,则可以为农村留住大量50-60岁的人,可以让40-50岁的人更多的离城返乡。他们收入高了,自然会增加消费,缓解目前消费收缩的状况。

  这是个理想化的设计,在经济学上也有它的支撑点。它的观点是,全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全部执行计划经济将会吃力不讨好。但在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时代,对诸如水、电、盐、通讯、交通、住房、农产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购销等涉及百姓生活保障和安全感的事物上,进行计划干预和市场调节结合的经济模式,可以减少经济危机的概率,形成一个类似德国的超稳定社会。

  当然,这个体系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曾经看到过的体系的垄断、腐败、低效,因为是福利型,所以当时给人的体验感非常差,也给权力寻租带来巨大的空间。怎么办?二十大提出“自我革命”,我们相信中枢自有妙计安天下吧!

  其它诸如乡村度假旅游、观光农业、乡镇企业、城市功能部分转移等,因为同质化和位置等原因,早就自然形成,或盛或衰,没有普适性。肯定在此次乡村振兴的范畴之内,但是没有模式化的价值。

  2022.11.7.立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