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产品前赴后继,此起彼伏,不断搅动文旅市场,按业界概判,多数古镇文旅并不理想。

  然而,此背景下,不但真古镇,“新古镇”仍旧遍地开花,为何?当然是有利可图,这个“利”可不仅是经济利益。

  资本市场并不缺钱,大项目的古镇,政府又会想办法促进产出平衡,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文旅市场喜欢“古镇”。

  长期的城市生活,人们变得烦躁心累,急需逃离,调整身心,重拾平衡。而乌镇等少数成功古镇,以及未开发的部分古镇所呈现的安逸生活、柔软心灵,以及稍远的丽江古城(文旅市场的“古城”和“古镇”似乎傻傻分不清楚)给了人们一种期待,梦想着沉浸古镇,无想无尘,因此,古镇让大家很向往。

  经济转型时期,这就加速刺激了各方对新古镇的热情。而热情之下,新古镇似乎只是看着很美,这其中或许有几个新问题需要认识。

  1、名称固化

  古镇类产品,市场上除了乌镇、拈花湾(笔者觉得是新古镇)、古北水镇外,几乎都是统一格式“xx古镇”,甚至原本是老街、古村,也改成“xx古镇 ”。

  那么,从名称上就少了创意,多了同质,试想获得市场存在感的美好愿意,刚报上名号就处于无感状态,这跟80后中多“李伟”、“王丽”是一样的,地产项目那么多奇妙唯美楼盘名怎么到了新古镇就失踪了?地产思维此处不该完全缺席。

  2、尺度偏大

  新古镇的往往是沿街两层仿古建筑,因是新建,拥有真古镇没有的大空间,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要,然而,真古镇的人间烟火、安适从容就是既有房舍建筑尺寸下孵化并散发出来的,但3、4米层高的沿街商铺,还有5、6米宽的仿古街道,步行时代的市井风情难以再现,这样的古镇何来轻松?

  当然,因应现代人的需求,是否可以采用错层空间,塑造高低感,创造各异尺度空间。

  3、生活缺乏

  因尺度空间的不甚宜人,加剧了新古镇商业的激烈和尖锐,过度商业化就此更加肆意,无穷尽的叫卖和强色彩的商品,无法营造慵懒的古镇氛围,更传递不出生活气息,游客期待的治愈系无从谈起。

  再加上新古镇毫无原住民基础,新古镇愈发像是穿着古镇外衣的商业区,只有买卖和交易,只有商业设施和大小商人,“来了不想走”的期许成了“来了赶快走”的失落,于此,笔者认为“生活”应是古镇产品特色的唯一方向。

  4、业态雷同

  新古镇因为没有真古镇的历史渊源和生活积淀,因此其业态布置的考虑受城市商业影响较大,导致业态招商的模式化、雷同化,文化艺术性和原真生活味普遍较弱。

  目前新古镇的业态主要分为品牌餐饮、精品酒店、文化娱乐等,而文旅休闲的重要内容——体验产品和活动节庆容易被忽视,而且空间布局似乎过于规整,也难以培育精小美妙的业态内容,那么如此业态,想有生活气息也是挺难的。

  5、地产偏快

  商业资本进入新古镇肯定要赚钱,而且越快越好,如果这种“快”能让新古镇健康持续,当然乐见其成,可现状是特色吸引和流量问题未解决就想卖房挣钱,似乎梦想难圆。

  并且,新古镇的开发建设几乎是套用房地产开发的逻辑思维,一套图纸,建百套房,根本问题可能是以地产思维作文旅,就是卖房,卖商铺,短平快主导下的文旅新古镇,一开门似乎就预见了关门。

  6、经管缺文

  回想一下诸多新古镇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好像跟大多数地产公司并无二样,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综合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等,“文化”、“创意”、“产品”、“生活”等古镇文旅需要的部门并不多见,或有名无实,也是坐实了地产思维。

  新古镇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不能缺失文化和生活的力量,这些或是新古镇活下去的灵魂和血液,更是人们期待趋之若鹜必须get的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