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作为朝代、国家以及人的姓名等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首先厘清秦王朝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对后起之“秦”政权作一扫描,以期对中国历史上的“秦”有一个全景式呈现。

  一.由“嬴氏”到“秦嬴”

  “秦”作为地名,主要指以今天陕西省为主要地域的那方土地,“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是对那方土地的昵称。那里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西周青铜器“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现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告诉我们,三秦大地与中州大地是血脉相连的。如果从文献记载来看,秦人也是黄帝后裔,属正宗炎黄子孙。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天,她吞玄鸟“陨卵”即吃下燕子从天上掉下来的鸟蛋后,有了身孕,生下了个男孩,取名“大业”。这则神话传说应是母系社会“知母不知父”的反映,说明秦人崇拜的图腾是“玄鸟”燕子。

  大业娶了少典氏的女儿“女华”,生了个儿子叫“大费”。

  大费是大禹治水的得力助手。当舜帝表扬大禹治水成功、奖励大禹“玄圭”时,大禹向舜帝汇报说:“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大禹说:我治水能够成功,不是靠我一个人,有大费全力协助的功劳。舜帝知道后,又奖赏大费“皂旒”,即有皂色旌斾的旒,称赞大费“后嗣将大出”,大费的子孙将繁衍昌盛。舜帝还将姚姓“玉女”赏赐给大费为妻。

  大费在《史记》等史书中又名“柏翳”,在协助大禹完成治水伟业后,又有了新的任务:帮助舜帝驯化鸟兽。结果是很多鸟兽被大费驯服,为人类所用。至此,大费的德能才华彻底得到了舜帝认可,被舜帝赐姓“嬴氏”,得到了最高政治荣誉和待遇。从此,由女修吞燕子蛋生下的大业一脉,到了大费时,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姓氏,进入“百姓”行列,社会地位提高,开始向贵族层面发展。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嬴氏”从嬴大费开始。

  嬴大费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嬴大廉,一个叫嬴若木。这两支都人丁兴旺,为嬴姓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前景。

  嬴若木这一支,到了他的玄孙嬴费昌,历史已经进入夏桀时代。费昌的子孙因人丁繁衍兴旺,开始分散居住,有的与东夷北狄混处,有的仍处“中国”即历史上的大中原地带。费昌因为不满夏桀统治,主动投奔商汤,亲自为商汤驾车,协助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桀,为商王朝建立立下大功。

  嬴大廉这一支,到了玄孙孟戏、中衍时,也发展迅速,他们都是御车即驾驶马车的高手,受到商王朝历代帝王重视,累世建功,“以佐殷国”。

  正是通过大廉、若木两支血脉相传,代代努力,嬴姓遂成为显赫的贵族大姓,在殷商王朝时期,已经形成部族性质的“方国”。

  历史进入姬周王朝,嬴姓发展更为强大。到了周穆王时,嬴大廉这支出了位著名驾车高手,名叫“造父”即嬴造父。

  造父是周天子即周穆王西巡狩时的驾车者,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由此发生。西晋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国墓中,出土大批竹简,由尚书郎束晳负责整理,通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

  再说周穆王“乐而忘归”,但后院失火,徐国的徐偃王作乱造反,周穆王不得不亟速返回。造父不辞辛苦,为周穆王驾车,“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徐偃王之乱平息后,周穆王就将位于黄河以东、晋州地域的“赵城”封赏给造父。造父一脉在赵城繁衍,其后裔从此以赵为姓,造父成为赵姓始祖。百家姓中的赵姓,是由嬴姓而来;后来的秦始皇嬴政,因出生在赵国的邯郸,“姓赵氏”,在十三岁离开赵国之前,名字就叫“赵政”。

  到了周孝王时,嬴大廉这一支又出了个人物:嬴大骆。他与西戎申侯的女儿结婚,生子名“成”即“嬴成”。嬴大骆又与另一位夫人生有一子名“嬴非子”。这位嬴非子与母亲主要生活在犬丘即今陕西扶风一带,是当时出了名的养马高手。周孝王知道后,让嬴非子在渭水一带为朝廷养马,结果出现“马大蕃息”的喜人现象。周孝王准备将嬴非子的身份变成嬴大骆的嫡嗣,在征求并听取了申侯意见后,他仿照当年舜帝赏赐大费即伯翳为姓嬴的做法,将位于天水陇西县“秦亭”地带的那片土地作为嬴非子的封邑,让他“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最早的秦嬴就是指“嬴非子”,正是从秦嬴开始,“秦”姓频繁载入史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