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21日是我国第12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如今,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愈发密切,网络安全既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必须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网络是人民的网络,网络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达1.61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3.22亿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作为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信息化浪潮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风险挑战——虚假内容、AI换脸、网络暴力、电信诈骗等“花招”层出不穷;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强制授权等新生问题急需整治。网络安全程度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保障、隐私保护有着最直接最现实的影响,网民对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新期待要求我们不断提升网络抗风险能力。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清朗的网络空间处处有益。被称为第五疆域的网络空间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是因为它既代表着对科技制高点的抢占,也是影响民众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积极健康、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亦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为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划出了红线、底线、高压线,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我国核心设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存在不足,部分群体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仍有提升空间。系统增强数字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依然是重中之重。

网络安全为人民,同样也靠人民。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生态意味着打造更安全、更便捷的网络服务。只有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面对网络安全建设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重大风险,有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利益。要以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网络安全科普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双轮驱动线下、线上宣发,持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让网安知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到平常。每一位网民都需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练就能够甄别虚假信息、识别危险因素、研判陷阱风险的“基本功”,做好网络安全的守门员、宣传员。当每个人都选择为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时,定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防火墙”,以新安全格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让我们努力铸就更加公平、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行稳致远贡献智慧和力量,携手在波澜壮阔的数字时代中乘风破浪。

供稿:东双沟镇(张敏)

原标题:《洪声E评 | 以高水平网络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