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皮,本名许加波,诗人、作家。山东日照人,现居济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作家协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诗刊》《扬子江》《中国诗歌》《诗草堂》等文学期刊,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作家年选》等多种诗歌选本,荣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山东作协齐鲁作品最佳作品奖、澳门世界报社诗词大赛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著有诗集《时间的物质(英汉双语)》《意象·花季》《日常事物》《散皮短诗选(中英文对照)》《面壁集VI》《时间之虫》《镜子里的影像谋杀了我》《语言在草木中生长》等多部。
1.杏花开落之际
在盛开与凋零之间,杏花并未留意你我曾经来过
满山遍野,宣示无关天气和行人的花期
枝头的招摇,依旧与远天蓝白相间
枝丫的伸展,依然相互交叠辉映
漂落的花瓣
依旧不曾覆盖微黄的土地
开始松弛的土地,依旧没有横生的绿植
山坡上奋力爬行的游人,更像季节的影子
三五成群,更像成组迁徙的工蚁
远看,更像整个冬天的雪嫁接在满山树枝
行至近前,更像稀疏的枝条彼此呼应
黝黑的树干
更像留存去岁的沧桑
尚未泛青的枝条,更像暗藏来年的开落
笑声,大多来自摇曳的花朵
叹息,大多来自下山人的低语
2.桃花的力量
大冬之后,冰甲在年轮里锈蚀
根须深处破解封印的冻土
生命穿透岁月的老茧
厚厚的枝干上风针雨线,绣出粉色胎衣
在脉管里孵化成蝶
挣破芽孢的刹那抖落旧日的风尘
一朵桃花的力量
能够吸引几只蜜蜂。一树桃花的力量
可以变换季节。漫山遍野的桃花
足以改变山河的颜色
而蚂蚁搬运的桃花切片
正在重构土壤的经纬
这是桃花的打开方式,每一盏花朵
都有一副清澈的眼神
瞳孔里游弋着整座春天的光谱
每一朵桃花的摇曳
都在唤醒大地的血脉
在蜜蜂足踝刻下花语
所有的绽放都在破译古老的象形文字
3.与清宇夫妇游曹州牡丹园
恐怕再没有比它更完美的神奇了
造物的手指,不经意
晕染一簇簇繁盛和丰盈的富贵气度
惊心动魄的喜悦
从眼眶忽然跳跃在含露的花瓣边缘
“原来,青春就是这样子!”
话音未落,一瓣炽烈的绯
沿着目光渗进四十年前的春天
犹如穿越回大唐的长安
色谱在枝头铺展盛世的疆域
粉云枕着绿缎,白蝶停驻玉盘
最深处的墨色正沉淀成
暮色里未及拆封的信笺
“是李白遗落的墨宝,还是杜甫
在乱世中对繁花的缱绻?”
而风的笔迹早已漫过围栏
让残红悬成枝头不熄的烛盏
像举着我们未曾说破的
关于盛放与凋零的共同隐喻
当含香的碎片忽然扬起
恰好接住你我眼睛中流转的光阴
那些在岁月里走失的璀璨
正从褪色的脉络间折返——
落花无语
飘零的花瓣,吹起曾经年轻埋下的伏笔
所有不需说出的相约
正沿着花瓣的羽纹,生长为青春的信鸽
4.雪还在下
四月,天空下降了三分
与大地更近,仿佛压低的云盏悬垂
杨树的根须使劲攥紧泥土
却让白雪,下到天上
垂柳的丝绦难承大地的重量
反将雪花,引向苍穹
这些仰望苍穹的生灵
在四月给云天,寄信
却等在冬季拆封
让北风诵读
正在返航的白羽
驮着去年的月光
5.朝风,或者嘲讽
风一来,刺猬便立起刺
看似防卫,实则梳理过冬的绒毛
风扯碎过万千树叶
面对行走的荆棘,却止住了锋芒
踏入草丛前,刺猬回望了一眼
抖落身上的寒露
肚皮紧贴草根
刺尖指向漫天的星群
草叶压弯的脊背里
藏着比风更硬的骨头——
每一道星光垂落
就亮成一排闪烁的标点
每根刺,在风里打了结
把呼啸
化作穿堂而过的叹息
6.观照
到树林撒尿的人,都各自抱着
一棵树
在林中藏身的狗
站着,躺着,趴着
有的叫,有的悄无声息
我奇怪
这些来自人类世界的动物
何以安静于漆黑中
观看到树林的人
各自
抱着一棵树
7.跳鹿
榛树从天而降
瞬间,战争之花破土而出
那些崩塌的房屋下,还有
多少春天的树,等待
发芽,等待顿涅茨克的烟雾散去
背景有橙色的光芒
地中海西岸,一支用炸药组装的队伍
把房屋分解为黑色泥土
失去左手的小姑娘,还有
寻找右腿的少年郎,等待
一把和平的手术刀
剜掉一千年跳不脱的惊叫与逃亡
谁在人类的心脏
划下一道弯弯曲曲的口子
被弹洞遮掩的伤
变成一阵轰鸣和呼啸的撕裂声
刀刃上
依旧泛滥着月光
8.当我进入寄居蟹的肉体
眼睛里的灯柱骤然竖起
咸涩的浪涌,夺眶而入
我倒退几步,海与天的映照
怒云翻腾中
彼此的倒影撑裂成柱
停下来,我
伸出八只爪子,紧紧抠入海滩的瘀青里
在腥咸的包围中
找一枚能够盛住潮汐的铠甲
筑一座
容纳心跳的沙堡
望着阔大的海洋叹息,在岸边
我要
做人类的思想者
凝视
鳌尖下面的颤栗
且等潮水退去
9.冥想
我在恍惚中坐化了雪山
四野空旷
时光流浪,闪电垂落如未拆封的天书
冷月悬浮成凝固的汪洋
截取夜芒的光谱——
钙化成骨殖的低鸣
每一道裂纹都是递向深渊的回旋标
让星群在引力的漩涡中逃逸
时间,在颤抖的棱镜里
漫过光谱的断层
成为被解冻的词
而光,从五千米海拔
重新丈量呼吸
10.堂屋
堂屋的房檐下,有一座南去的燕子
遗留的建筑
风起时发出悠扬的哨音
与房门的木枢磨擦声相似,堂屋正中央
还挂着伟人的慈祥面孔,下面摆放着
很像八仙桌的柜子
逢年过节,会有三柱香默然伫立
堂屋又分三间
东间是火坑供老人驱寒,西间留给年幼的学子
一座灶台,在八仙柜的左手处
仿佛,母亲正在那里翻炒刚出土的地蛋
父亲手把烫酒的锡壶
一边拉动风箱,让火苗保持上升之势
一边将地瓜烧斟满酒盏子
抬头处
一副褪色的年画,字迹模糊:
下 上
界 天
保 言
平 好
安 事
只 是
关门的声音,比开门时更加短促
《北斗诗苑》编辑部
顾 问
陈广德: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在1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800多万字,已出版诗集、散文集、随笔集12部。获《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200余次诗歌大赛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最佳编剧奖。
路 东:诗人,作家,独立学者。1979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睡眠花》《不俗即仙骨:草圣林散之评传》等,现居南京。
张宗刚: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江苏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江海诗人》主编。主要从事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的研究与批评。
海 马:本名王勇。诗人,散文家,评论家。1966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理事。出版诗歌、散文、评论等各类著作8本,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
沙 克:一级作家,文艺批评家,主任编辑。上海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研究员、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学艺术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家》杂志副总编辑、艺术总监。出版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艺术评论等20多部著作。
总 编
高 翔:笔名野村、高瞻远,资深媒体人、诗人、影视编导。1982年发起创办南京大学“南园诗社“并任社长。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新华日报社、扬子晚报社、华人时刊杂志社、新华社江苏分社等新闻机构任职。1986年,作为核心策划人、发起人,创建了名闻遐迩的“诗人角”。著有个人诗歌专集《空地》,作品入选多部诗歌选集。
主 编
雷 默:出生于江苏海安,现居南京。20世纪90年初提出“新禅诗”,并进行写作实践。著有《新禅诗:东壁打西壁》《雷默新禅诗精选》,作品在国内外多种文学杂志刊发,并收入多种重要选本。“悟空证实,由实及空”是其诗学核心,倡导汉语诗歌写作“化古、化今、化欧美”。
责 编:陈 娴
美 编:孙静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