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清明假期(2025年4月4日0时至6日16时),全省纳入监测的644家A级旅游景区、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7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含建设单位)和84家博物馆去重后共接待游客2046.80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9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5%和18.11%。清明假期前两天,南京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8.6%,无锡等赏花游热门目的地的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幅近100%……这场文旅盛宴不仅展现了“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更以文化活化力、科技融合力、服务亲和力,为全国假日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文化“活”起来,让历史与现代“对话”。淮安方特打造的“春日趣玩会”,国风花神巡游、春日潮音派对、璀璨烟花秀等主题活动轮番登场。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上,上万名会船选手,演绎历久弥新的民俗画卷,游客见证“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的壮观景象。江苏文旅的“流量密码”,在于让文化资源从“静态展览”变为“动态体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省330多家备案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超过185万人次,文创收入达670万元。传统文化不缺底蕴,缺的是与当代生活的“对话方式”,通过“沉浸式展演”“活态化传承”,文化IP才能真正走进游客心里,成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核心吸引力。

科技“潮”起来,让风景与场景“共舞”。在无锡鼋头渚,AR导航指引游客去找隐藏的十二生肖樱花地标,游客的心跳频率甚至能影响灯光颜色变化。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千帆竞发的漕运盛景,游客感叹“一眼千年”。智慧文旅的探索证明,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讲好故事的“新语言”。景区实现“30秒入园”,智慧平台实时发布客流预警,AR导航让“路痴”也能轻松玩转园林迷宫……当“黑科技”融入旅游场景,在江苏智慧旅游平台线上预约,让排队都成为享受,既拓展了“诗与远方”的想象空间,更以人性化服务赢得口碑。

服务“暖”起来,让流量与口碑“双赢”。面对游客激增,江苏没有简单“限流”,而是用精细化服务化解“甜蜜的烦恼”:高速公路服务区变身“迷你文旅综合体”,提供淋浴、洗衣等暖心服务;景区周边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志愿者手持“错峰游览指南”柔性分流;12345热线24小时回应游客诉求……这些细节的背后,是“把游客当家人”的服务理念。假日期间,江苏共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2533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1062家(次),巡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视频监控1070家(次),全方位确保文旅市场秩序。当文旅产业竞争已从“拼资源”转向“拼体验”,唯有把“用户思维”贯穿每个环节,才能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网红”变“长红”。

清明假期江苏文旅的火爆,不是偶然的“现象级”事件,而是持续深耕文旅融合的厚积薄发。当前,全国文旅市场正从复苏转向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既要守住文化的“根”与“魂”,也要把握创新的“时”与“势”,更需保持服务的“精”与“诚”,方能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始终伴随“不期而遇的美好”。

供稿:东双沟镇(万晓艺)

原标题:《洪声E评 | 三力聚合解锁“水韵江苏”新流量密码》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