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司法局、市社区矫正中心联合市家有儿女志愿者协会开展“绿动新生 共植希望”活动。这是我市“靖‘心’归航·靖‘亮’启航”特殊人群赋能项目开展活动的缩影。该项目自2023年开展以来,共覆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后续照管对象共计800余人次,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我市社区矫正中心以社会力量为辅助,构建“司法行政主导+专业社工支撑+志愿力量协同”的“1+1+1>3”服务模式,形成“双站长+4名专职社工+36名志愿者”的固定团队,通过观护帮教、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六大模块,实现规范化运作,助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项目开展以来,针对重残、重病等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我市实施了精准化个案干预,矫正中心和志愿者协会成员走访排查40余户困难家庭,协助申请低保、临时救助2例,并开展了2期“司法有温情·入户暖人心”“爱的奉献”公益矫治主题活动;肢体残疾矫正对象张某通过项目链接电商培训,开设网店,实现了自主就业。为了帮助矫正对象融入社会,矫正中心联合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政策讲座,举办烹饪、电商等课程,23名待业矫正对象中8人成功实现就业;30名矫正对象参与敬老院服务,3人获评“社区公益之星”。此外,项目还提供家庭化情感修复,通过亲子农场、读书会等活动,营造包容有爱的家庭氛围支持,通过“开心农场”亲子活动、“书香筑梦”读书会,以和谐家庭助力矫正。

据了解,项目自创“靖‘心’归航· 靖‘亮’启航”品牌,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23场,项目经验获《江苏法治报》专题报道,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特殊人群监管“靖江样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