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在旧江浦县是大家族。我记得旧江浦县城里甘氏老宅对面,有过一家店铺,卖烟酒煤油、糖果饼干等杂物,里面常出入一个高个子驼背的五十岁左右的男人,面相和善而布满皱纹,人说姓熊,是苟活的地主,还是地主的后人,我已记不清了,也不知道他的命途的结局。
我在县志里读到明代熊氏的故事,不由得脑海里就浮现出那个高个子而驼背的形象。
(网络图片:老门面房)
熊师望,字熙宇,万历二十二年(1594)甲午科举人。同榜中举者尚有邑人丁遂,此篇仅考述熊氏事迹。
综合《雍正江浦县志》《江浦埤乘》等史料,熊师望之父讳龙,乐善好施,乡人称之为“熊善人”。熊师望因中举而登仕籍,任广东琼州推官(司法官),雪久沉之冤,遗甘棠之爱①。后调任浙江处州推官②,此后又升任深州知州③(相当于今市委书记)。所至皆仁惠有声。年老致仕回乡,教育子孙,子孙皆入学校,有科名。同时,热心地方事务,凡修桥铺路之类善举,总是率先倡导捐助。比如,万历年间,兴建真武行宫于县城北十里福龙山(今黄山岭对望),熊师望父子皆为最初的倡议者。闲暇则喜吟诗,诗风清雅,类晚唐人。
可惜熊师望诗文留存不多。朱绪曾《金陵诗征》卷二十四收录熊师望《游响铃庵》诗一篇。若掩去作者姓名,此篇确可误作唐人作品:
蔚林初雨霁,秋气逼人清。
驴步入山影,僧房闻水声。
风高孤磬落,石乱野云平。
翻羡樵岩叟,丁丁不世情④。
《江浦埤乘》录有熊师望一首《春日游白马寺》诗:
郊外蘼芜一望青,春鸠呼类绿杨汀。
石桥曲曲萝迷径,古刹幽幽翠作屏。
钟磬响时龙自舞,梵音讲处鹤来听。
禅关闲绝堪栖隐,更有松风助朗音。
《康熙重修江浦县志》里另有《祈雨有感》二首,兹录“其二”一首:
骄阳肆虐苦无雨,石铄金流嗟下土。
枳丛幸藉瑞鸾栖,桑林一祷商羊舞⑤。
枯苗顿觉生意苏,穷鄙均沾化泽敷。
夹道欢呼知岁稔,市塵不复米如珠。
(网络照片:求雨山林散之馆)
不知道这一次祈雨活动是否就是在旧县城西求雨山上(今有林散之等四老名人馆)设坛献祭的,并请出西门大街上城隍庙里的城隍爷游行,县志缺少记载,但诗人看见祷雨仪式开展之时有瑞鸟飞临,不禁心为之动,情为之欢忻。
熊师望还是《万历重修江浦县志》(余枢志)主要撰稿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江浦知县余枢续修县志,名为“重修”,实为“续修”,续写“编年纪事”五十条、“宦绩”六十七人、“乡贤”三十一人,舆地、赋役皆各有增加。余枢所聘请编修者皆为县内名宿隽秀,如弓九德、张可仕、张可重、袁本立、胡汝直等,而熊师望居其首。
熊氏后人中较知名者是熊尔瑗,师望之孙,字石昉,雍正元年癸卯(1723)贡生,工诗文。朱绪曾《国朝金陵诗征》卷十五收录其诗两篇,如下:
《刘上玉先生⑥招饮,夜归孙村》
酒酣难遽别,一火出村微。
半夜月欲落,千山人独归。
野云横石路,村犬护荆扉。
迢递松杉里,苍茫露湿衣。
《夜雨》
连绵十日雨,春事欲蹉跎。
梅信经寒少,溪声入夜多。
囊空因客久,酒尽奈愁何?
起拥青衾坐,挑灯发浩歌。
熊尔瑗诗语言朴素,境界清幽而意味隽永,享有乃祖一样的名声,一点也不为过。
2024年11月
注:
①甘棠之爱:典出《诗经》,另《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②处州:明初改安南府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丽水县(今丽水市),辖境当今浙江青田县以西之瓯江流域,洪武九年(1376)属浙江布政使司,清属浙江省。
③深州:隋开皇十六年 (596)始置,治所在安平县 (今河北安平县),北宋雍熙四年迁治静安县,明初省静安县入州。永乐十年移治今深州市,属真定府。清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今深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县市地。
④世情:势利。
⑤商羊:古代神话传说中一只脚的神鸟,每当大雨到来之前便会翩翩起舞。
⑥刘上玉,即邑人刘日珩,字上玉,顺治十五年(1658)选贡,曾担任四川石泉知县,平生潜心学问,纂有《四书说约》《诗经说约》行世,后入祀乡贤祠。《江浦埤乘》有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