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刘岩对科举入仕之途当然也有所灰心,又不愿为求仕进而屈服权贵,因此决意放弃科考。

  此时,出现了一个贵人,不忍心目睹刘岩的自甘堕落。据吴楫《刘大山先生传》,相国张玉书(字素存)闻讯叹曰:“有才如此,宁以布褐老乎?”于是劝以易名应试。刘岩乃用今名(原名桂枝,字月丹),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应顺天府举人试,中式为亚魁(第二名),时年三十八岁。

  但次年甲戌(1694)会试却落了榜。落榜原因十分奇怪,所作《诗经》题“允犹翕河”一文,房考官竟然因不能句读刘岩诗卷,遂判为文意不通。成绩公布后(连同诗卷、评语一道公布),同人皆暗自惋惜。

  查《清实录·康熙三十三年甲戌》,此科会试以吏部尚书熊赐履、兵部尚书杜臻为正考官,兵部左侍郎王维珍、工部右侍郎徐潮为副考官,刘岩所在分房考官之姓名待考。此人是否受人之托,故意读不通刘岩试卷,令人生疑。

  该科取进士胡仁兴等一百六十八人,三月二十二日殿试发榜。刘岩于当年十月,刻印所作《诗经》时文(即会试八股文)一百二十篇,何义门为之作序,其中应包括刘岩当年经义试卷。刊印发售此文集,其实就是一种宣示和抗议。

  九年后,那场风波或已平息。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刘岩终于考中进士,年已四十八岁。


(AI制作:刘岩充军想像图)

  从举人到进士这九年,刘岩当然不可能全都用来读经备考,一定还做了许多事情,可惜史料阙然,只能从刘岩及其所交往人物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线索,寻求答案。

  一、大量编著。刘岩著作《四书典故》及《日录》,清末已佚不可见,上文所述何义门作序之“《诗经》时文集”也散佚不见。另据甘元焕《匪莪堂文集·跋》:“何义门《序制举文》称,先生南省暂蹶,手写公羊、谷梁《春秋传》,若有严师从而督促者,似先生专治《春秋》家言。”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夏五月,重编科举文集《立诚集》,并作《增删房书<立诚集>序》。三十六年丁丑(1697),编印八股文选集《小题立诚集》并作序;作《西林寺壁记》;作《送徐泰初入太学序》,三十七年戊寅(1698)为作《郑鹿苹生圹志》,等等。

  二、仍设馆授徒。据刘岩《匪莪堂记》,“余游京师后,日日为人讲经义,乃节缩频年脡脯之所入,买屋于(浦口城)金汤门之内数十楹。”刘岩在京期间,各项开销更大,仍需补贴老家亲人之费,因此无法放弃教职。

  编书,卖文,授徒,是当时“北漂族”文人的谋生手段,刘岩如此,其好友戴名世等也都是如此。

  午门伏阙上书事,对于刘岩后半生影响之大,真是一言难尽。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刘岩终于考中进士,不久任翰林院编修,但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发,又九年时光里,刘岩始终“踬困”翰林院中,官不显,绩不著,其原因何在?郑任钥《刘岩传》有所解释,节选如下:


  (刘大山)壮强为士,艾始宦官,十余年,卒官不出词馆内廷,无所设施,故当世不见。其为太学生时,大僚有建白,特引重,独抗气持名节,义形于色,羞以名溷垢中。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不以此时获仕进,及锋树立,踬困历年,所卒官不显,绩不著,仅以所畜见诗书文字间,独其至性无所遏抑。


  郑与刘为同时代人,曾任江南学政,官至湖广巡抚,混迹官场恁多年,话说得较为含蓄,但他的意思很明白:刘岩年近五十始为官,却“踬困”内廷“十余年”(实不足十年),其才华无所施展于天下,原因就是在若干年前做太学生时,对“大僚”有所“建白”(谏康熙帝“以日当月”持服),欲“引重”(借重)刘岩之名,熟料刘岩“羞以名溷垢中”,不予配合。当然,郑任钥赞赏刘岩的至性:“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诚如郑氏所言,刘岩既沉沦下僚,其“至性”无所遏抑,其平生“所蓄”则尽可以诉诸诗书文字间。

  沉沦翰林院的九年里,值得交代者还有以下几件事:

  一是多次担任顺天府乡试、全国会试分校官,且得士甚多。计有林之濬(象湖)、蔡文勤世远、黄越(退谷)、汪尊士、徐麟洲、薛仿山、王牧岩、陈兰峰等。

  南京人黄越《退谷文集·卷十七》自述:“己丑(1709),由刘江浦太老师房成进士;座主李相国安溪公、张大司寇韩城公馆选之日力荐,云‘素能自立,肯读正经书’;圣祖仁皇帝俞其奏,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以姓氏加籍贯称人,表示对此人很高的敬意。刘岩被称为“刘江浦”,未见得从黄越开始,但其时“刘江浦”之名显然已经朝野盛传,一百多年后的嘉道年间,“刘江浦”一名依然广为人知。邑人吴楫之父吴际泰《匪莪堂文集·序》云:“江浦刘大山先生,海内知其名而服其文也,百有余年矣,迄今燕、秦、齐、赵、吴、越诸邦经生家,犹曰‘刘江浦、刘江浦’不置。”

  二是康熙四十七、四十八年间,应相国李光地招集,参与四方文士拈题课艺,每会汇成一帙,受嘱品论诸文。据汪绅文《序》,如前文所述,刘岩虽然长久沉沦翰林院不被提拔,但其诗文能力在圈子里仍受人敬重。

  三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翰林院奉旨聘任知名学者三十人编纂《康熙字典》,康熙五十五年书成,刘岩担任纂修官,因次年底文字狱起,也许刘岩未能始终其事,仍列入“纂修官”名录(加总编,名录共列三十人)。

  由丞相李光地牵头组织编纂的《御纂朱子全书》,刘岩也参与编务,只是该书编成于康熙五十二年,刘岩恐怕未能始终其事。


  注:

①张玉书(1642—1711),江南丹徒人,字素存,谥文贞。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间历官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詹事、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康熙二十九年(1690)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

②允犹翕河:语出《诗经·周颂·般》:“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意为:光明壮丽我周邦!登上巍巍高山上,高山小丘相连绵,千支万流入河淌。普天之下众神灵,齐聚这里享祭祀,大周受命永久长!

③何义门: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晚年多用茶仙。 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康熙四十二(1703)年进士。曾为皇八子胤禩伴读。在当时以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而有盛名。对坊间出版书籍的错误都一一订正。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其楷书简静疏朗,清雅古穆。

④参见甘元焕《匪莪堂文集·跋》。

⑤南省暂蹶:谓会试遭挫。南省: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

⑥春秋家言:指《春秋》诸家注疏以及论说。

⑦据刘岩《小题立诚集序》。

⑧徐泰初:名时盛,字泰初,来安人,居江宁。据道光《来安县志》,徐时盛,字文虎,著有《笛步集》《冠芳斋时艺》, 上元黄越序之。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拔贡。刘岩、徐时盛同著《燕台唱和集》(见《江南通志》)。《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收录其《篴步集》一卷,《诗余》一卷。

⑨脡脯:犹脩脯,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

⑩本篇录自《江浦埤乘·卷二十五》,作者郑任钥,字惟启,又字鱼门,侯官县(今福建闽侯县)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康熙五十九年,视学江南,风清弊绝,所提拔者皆为名士。历任湖广总督、左都御史、都察院,著有《非颦轩稿》《乐善述略》《自治要纂》《朱子或问小注》《古文正宗》《莱州诗集》等。

⑪词馆内廷:指翰林院。

⑫设施:施展才华。

⑬大僚有建白,特引重:谓太学大司成谏康熙帝一日当月持服、首署刘岩名事。建白:谓对国事有所建议及陈述。

⑭及锋树立:谓趁着时机在官职上有所建树。

⑮蔡文勤世远:即蔡世远(1682—1733),字闻之,号梁村。漳浦县人,学者称之为“梁山先生”,康熙四十八年进士,主持福州鳌峰书院,后奉诏入京,授为翰林编修,直上书房,不久,迁为侍讲,再迁内阁学士,位列九卿。乾隆时,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勤。著作有《二希堂文集》等,纂修《漳州府志》。汪尊士:名倬,字尊士,江浦籍,休宁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著《鸿雪斋俪体六卷》。徐麟洲,薛仿山,王牧岩,陈兰峰:待考。

⑯黄越:字际飞,上元(今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一年后便告归,注于制艺,偶为诗文,著有《退谷文集》十五卷,《诗集》七卷,被收入《四库总目》。

⑰汪绅文序:刘岩季弟仲山曾编刘岩文集,请汪绅文作序。事见《匪莪堂文集·附录·汪绅文原序》。汪绅文:字搢书,浙江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乾隆五年(1740)代理江浦知县。

⑱据郑任钥《刘岩传》:“其纂修《朱子全书》,立学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