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从《新华日报》新闻培训班同学卢非那里获悉:曾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社长、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江苏省记者协会主席的刘向东已于2023年1月7日逝世,享年83岁。得知他不幸逝世,我深为哀痛,一夜无眠。

  刘向东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新闻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国著名记者,曾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韬奋奖提名。刘总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刻苦勤奋,是我的恩师、良师,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新闻宣传乃良师

  35年前,我在新华日报社培训,刘总为我们上了新闻第一课。1991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涝,刘总亲自率采访组到洪泽湖湖区采访,我曾予配合,采访组采写的新闻《洪泽湖不会忘记》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994年11月底,他到基层调研,我有幸陪同,一起躺在洪泽湖大堤周桥大塘处草坪上,共同聊天。他说:洪泽湖太美了!昔日洪水走廊,民不聊生;今天蒸蒸日上,奔向小康,要做大文章。

  记得1990年4月,新华日报社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刘总汇报洪泽县金湖县团结治水,疏浚整治洪金灌区的新闻线索,他认为很好,鼓励我深入采访。培训班结束后,我花了半个月时间,到淮阴市水利局、洪泽县水利局、洪泽县高涧乡、金湖县水利局、金湖县陈桥乡采访,写成了通讯《碧水结同心一一洪泽金湖团结整治洪金灌区见闻》,5月中旬,我将文稿送新华日报社,交报社办公室主任钱能训,说明是刘总约稿,钱主任很重视,将文稿转农村处庞殿处长。5月30日,《新华日报》二版头条,以通栏标题刊登,原稿主标题、副标题未作修改,内容略有压缩,刊出的文字约有1200字。洪泽金湖两县和新华日报社记者编辑都给予好评。当年报纸只有四个版,要登的新闻稿很多,而我这个基层通讯员单枪匹马采访写成的新闻稿,受到刘总和报社其他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登上黄金版面,上了头条,对于我真是莫大荣幸,莫大鼓舞,激发了我对新闻工作热情。1990年我在《新华日报》就用稿13篇。至2004年2月转岗文化工作,我累计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央视、央广、《新华日报》、《淮安日报》等各级新闻单位用稿1000多篇次,100多万字。2000年初,我被新华日报社表彰为全省十佳通讯员。至今我一有机会还写一些与岗位相关的新闻。数十年基层新闻工作让我养成了喜欢用新闻眼光看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受益良多。

  文史研究好向导

  刘总是我洪泽湖文化研究的引路人。1994年11月13日,《新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刘向东、姚晓东、姜迅章采写的新闻《金秋看金湖》,文笔之美,内容之实,立意之高,皆为上乘,在全省引起轰动,多地争相邀请刘总前去采访。

  同年11月下旬一天下午,风和日丽,刘总在百忙中抽空到洪泽县调研,我有幸单独相随,一起考察洪泽湖大堤。在林则徐曾督修过的周桥大塘处,我们到大堤东坡下面看看,意外看到水杉林下有数十平方米的草坪,芳草萋萋,清香幽幽。刘总十分高兴,情不自禁,抛开一切,仰天而躺,我和刘总并排躺下聊天,躺在那里聊了有20多分钟。他感慨万千,“这里环境多好,多么宁静,空气新鲜!”我说,“有时间,刘总您来洪泽小住几天。《金秋看金湖》写得那么好,什么时间《新华日报》能再浓墨重彩宣传洪泽湖呢?"刘总说:"这次先来初步调研,洪泽湖可以做更美更好的文章。不过写洪泽湖,需要前后对比。宝国,你要搜集资料,研究洪泽湖历史文化,为后面工作做准备……你是洪泽人,有责任长期研究洪泽湖,宣传洪泽湖。”我当即表态:“刘总,我一定好好努力!”

  从那时开始,我一边提高新闻工作水平,一边留心洪泽湖历史文化学习与研究。

  1998年春节大年初一上午九点,我放弃休息,到洪泽湖区采访,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年后,昔日食不果腹的渔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船头升起国旗贺大年,了解到渔民升国旗已成年俗。我十分激动,下午发出了约300字短消息巜洪泽湖升起国旗贺新春》,结果新华社采用,并于次日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这是我根据刘总的指导,运用对比方法写新闻,刊于大报黄金版面的最得意之作,虽然刊出的消息全文仅167字。

  2004年我到洪泽县文化局做局长,2011年底到洪泽政协做法制文史委主任,无论岗位如何变动,我都牢记刘总的嘱咐,抓住机会向研究水利史的专家、中国水利报社张卫东先生,向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会长谭徐明先生等人学习请教,并在他们指导下,深入开展洪泽湖文化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2024年底,在各方面鼓励支持下,我已发表和出版洪泽湖文化研究成果约600万字,并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向专家学者和媒体推介洪泽湖。

  2004年以来,我还为洪泽湖大堤、张福河入选世界遗产,为洪泽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做了积极的努力,并得到社会各界称赞。特别是近几年,连续三届国际水文化研讨会和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学术年会上,我都在会上做了大会发言,得到充分肯定。

  2024年3月18日江苏省政协姚晓东副主席到洪泽调研,当面对我的研究成果《水利经典 治淮关键一一关于洪泽湖研究的几点认识》给予肯定,并要了我的文稿回去仔细阅读,以示鼓励。2024年12月中旬,我应邀参加在广西桂林兴安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水文化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举行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学术年会,会上我被安排做了10分钟的专题学术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洪泽湖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研究初探》,受到好评。有专家指出夏宝国这一研究成果昭示:“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源,更是文学之根"。张卫东在这次大会评议报告中指出:《洪泽湖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研究初探》以洪泽湖为载体,旁征博引,阐述了洪泽湖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出结论:因为洪泽湖的滋润,四大名著更加璀璨夺目,洪泽湖更加光芒四射!张卫东还指出,四大名著与洪泽湖密切相关,让从事水文化研究者也倍感荣幸,倍感自豪!

  同时,近年来在洪泽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洪泽区委宣传部等单位支持下,由我参与组织编纂的《运河枢纽洪泽湖文丛书》首批三册累计约43万字:《赋韵洪泽湖》、《百里画廊三百首》、《淮宝县大事记》即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回顾近30年的洪泽湖文化研究取得的成绩,我不能不衷心感谢刘总那次草坪聊天给我的教诲。他平易近人的风范,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直激励我前进。

  长堤草坪情悠悠

  草坪聊天过去30年了,尽管后来由于工作太忙和岗位变化等多种因素,刘总采写报道洪泽湖大文章的计划未能实施,让洪泽湖历史文化缺少了一页精彩篇章,令人十分遗憾,但他对洪泽湖的厚爱,对洪泽湖的深情使我无法忘怀。30年来,我多次到过周桥大塘,每次去,我都深情凝视刘总与我一起躺着聊天的那块草坪。

  1992年春,刘总率采访组采写的《洪泽湖不会忘记》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时任洪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兆富获得这一喜讯后,在第一时间,代表县委向新华日报社,向刘向东总编发了贺电。刘部长让我参与了电文起草。电文说“英勇抗洪的洪泽湖儿女,洪泽湖不会忘记!同样,宣传洪泽湖儿女英雄事迹的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洪泽湖也不会忘记!"刘向东总编接到电报十分高兴,向报社领导和报社记者作了通报,并向洪泽县委、向刘兆富部长表示衷心感谢!此后新华日报社更加重视洪泽县、洪泽湖的新闻宣传,报社的领导和记者纷纷来洪泽县深入采访,《新华日报》连篇累牍正面宣传与报道,给洪泽县广大干群和宣传战线同仁以极大鼓舞。洪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今天,回首往昔,缅怀刘总,心潮起伏。草坪聊天成了往事,唯我独享,让我幸福,让我自豪!我会铭记刘总的教诲,奋斗不已!

  一个地方发展繁荣,如同草坪,离不开绿草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博采营养,茁壮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各方面的精心呵护,如此方可更加繁荣茂盛。新闻媒体宣传,历史文化展示,是草坪繁荣茂盛的生长素,对这方面提供支持者都要永远铭记!

  行笔到此,感慨万千,赋诗三首,以志缅怀:

  (一)

  紫金山下坐春风,

  但羡不与众人同。

  深入生活抓细节,

  小中见大蕴真功。

  (二)

  长堤一起卧芳草

  慨叹案牍诚辛劳。

  艰难困苦成玉汝,

  韶华莫负汗青照

  (三)

  刘公文苑一枝花,

  妙笔新闻飞彩霞。

  翰墨飘香蕴大泽,

  金榜题名誉中华。

  2024年12月31日23时于金陵


  作者简介:

  夏宝国,笔名江源、王岫,1960年生,中共党员,淮安市洪泽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曾担任过洪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期受聘为新华日报社特约通讯员,一直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与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研究。现为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会员,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