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昕,来源:微信公众号“盐族”,原载于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原标题: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的沉默慎言——组织内部和外部沉默的双重视角

  “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谈了吧,不好说,说不好。”

  一名副镇长言及上级部门的部分政策时选择了回避。

  “我们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也没考虑那么多。”

  一名镇党委书记谈起基层迎检工作的问题时欲言又止。

  一些基层干部,明明有看法、有意见,宁愿藏着、掖着、憋着,也不愿敞开讲、照实说。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算不上什么“新闻”。

  而最近这些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干部在组织外沉默现象也日益普遍,甚至在非公开的朋友同学聚会等场合,也努力表现出一副“别问我”“我不知道”的姿态。

  这究竟是为什么?干部“失语症”如何破解?本文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昕,为你细细解读。

  基层干部在组织内沉默慎言

  其实,干部“失语症”可以从组织内部和外部沉默的双重视角来看。我们先来看基层干部在组织内沉默慎言的原因。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树立个人权威,刻意制造一种“唯我独尊”或“只有我说了算”的局面,不仅在班子中大搞“一言堂”,而且对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甚至表达不满的干部群众,以隐蔽的甚至毫不掩饰的手段实施打击报复。在这样的一种组织氛围下,广大干部当然会尽可能地选择保持沉默,不敢表达与上级相悖的意见,以免使个人利益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二是同事关系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政府工作中,流程性、程序性和事务性的工作居多,这种工作往往涉及面广、接口多,需要同事之间配合的地方很多,因此,如果一位干部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另外,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工作,以事务性任务居多,因此,对个人的绩效进行准确评价和考核的难度很大,很难分出优劣,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干部的评价中,同事关系这种因素反而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标准。如此种种,都会使很多干部在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时感到顾虑重重,最终尽可能地选择保持沉默。

  三是干部个人的具体情况的影响。干部在组织内的沉默行为除了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较大之外,更多地可能与本人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等有关。比如,一般情况下,有些新入职的年轻人由于对政府机构的工作氛围、组织文化和传统习惯不太了解,对自己的直言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还不是很清楚时,或者是在表现心切时,有时会公开发表个人看法或意见,但随着组织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不断试错和适应之后,逐渐变得沉默。

  在组织外,干部为何也日益沉默?

  这主要与当下互联网的影响以及对外沟通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不足这两个原因息息相关。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参与社会和政府相关事务的机会大大上升。如果政府官员在面对公众时直接表态或发表意见,很可能会把公众对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不满转化为对官员个人的批评甚至舆论审判。从另一方面看,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录像、录音工具和软件层出不穷,即使是政府官员在私下场合发表的一些个人看法,一旦被某些人以偷拍、偷录或转述等方式上传到互联网,尤其是被一些用心不良的个人、新闻媒体或出于商业目的进行炒作的自媒体等利用,以断章取义或刻意歪曲的手段引爆舆论,则会给官员带来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一些干部面对突发事件或冲突性场合,面对公众或媒体的质疑和挑战时,往往缺乏应对的准备和足够的处理经验,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政府官员这一特殊身份具有的敏感性,预见不到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可能会给社会公众带来怎样的不良感受或产生怎样的负面社会影响,担心语言失当或无法控制个人情绪而语言偏激,最终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不良影响,于是选择保持沉默,因为不说话总比说错话可能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小。

  综合来看,干部们不愿说真话,其动机、心态各异,多是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考量。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追求个体目标或价值最大化的个人在一定的制度或环境约束下做出的选择。大部分干部之所以选择保持沉默,不轻易发表不同意见,努力做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明哲保身为基本诉求,是因为沉默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诉求的。

  “失语症”怎么治?

  尽管干部“失语”现象在基层日渐抬头,但是让干部卸下心头包袱,打开说真话、说实话的闸门,其实也并非无法可解。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招:

  第一,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等方面突出行为和绩效导向。在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方面,由于以“德、能、勤、绩、廉”为内容的民主测评以及民意考察等要求,使得广大干部把相当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上级和同事的人际关系维护方面。

  今后,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的实际绩效的考核和行为考察,尤其是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优化考核主体,同时强调考核内容的业绩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干部对于在组织内部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时不至于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第二,明确对干部提出的政治纪律要求的边界,防止无限上纲上线。到底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属于违反政治纪律,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表个人看法则属于专业技术或管理范畴的争论,这个边界亟需要厘清。在政府中,我们一方面必须要求广大干部坚持政治标准,严守政治纪律,另一方面,又不能滥用政治标准,要有明确的边界区分,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广大干部在政治合格的背景下讨论具体的专业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

  第三,制定和强化公务员的语言和行为规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公共关系和对外沟通能力以及必要的危机应对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的职业语言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加强公务员在各种场合对外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尽可能避免无意中因为语言选择和表达不当而给个人和政府带来负面影响,提高语言沟通的有效性,使广大干部尤其是与媒体和公众有较多工作接触和联系的干部具备对外沟通和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和自信。

  第四,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的权利救济机制,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政府一方面要直面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回避矛盾,另一方面还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干部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工作成绩,科学、合理地分析干部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应和言行,准确地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正确的标准得出合理和适度的干部处理意见。

  要想治愈基层干部“失语”的病症,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对症下药,才能确保药到病除。

  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愿我们都能言而由衷,实话实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