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所刊印《江浦县志》共有六种,收录许多文学作品,而古诗为数最多。这些古诗有许多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优秀篇章,读之不禁感慨不已。
(一)哀叹天灾
任何时代都会发生自然灾害,人类进步很多时候就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以及社会强者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觉醒上。明清时期,由于水利建设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政府赈济灾民的措施不够得力,一旦遭遇天灾,广大民众就会深陷苦痛之中,难以自拔。这个时候,作家们若能听得见灾民的呻吟,并能够为民众代为发声,奔走呼号,唤起当权者予以及时的拯救,则最令人敬佩,其诗文才能够名垂青史。
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华东发生特大旱灾,八百里巢湖几乎干涸。江浦县孝义乡人贡生朱敬承作《甲戌夏日有感》诗二首,其一:“六月骄阳奈尔何,眼看不雨便无禾。可怜田父同声哭,泪比塘中水更多。”
塘中无水,农人的眼泪再多,又何济于事!
其二:“桔槔闲处静无声,忍见苗枯不复生?闻说县衙犹造册,今年及早事秋征。”①
桔槔是古人从井里汲水的工具。骄阳似火,四野无声,井已干涸,眼睁睁看着庄稼枯死,赈灾的粮食未见,而县衙正忙着为提前征收秋粮制造税册!官府站在民众对立面,全然不顾民生,诗人的哀伤与愤怒难以言表。
(桔槔)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江浦遭遇水灾。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人蓝源(寓居江浦)作《浦口新乐府,己亥冬作》,其一《积潦叹》深深哀叹挣扎于江潮之中的民众的悲苦:
萧萧瑟瑟野荻生,水田但见芦花明,连村寂寂无舂声。
今夏江头潮怒涨,潮头三尺过平岸。
潮来日日望潮消,潮消又苦秋霪飘。
秋霪飘不止,老农泪如雨。
泪眼有干时,田田无干土。
欲刈无禾,欲种无麦。
无麦无禾,何以卒岁?
岁将迫,来春更于何觅食?
催租吏,尔何人?胡为乎朝暮来吾门?
村中今已无鸡豚,渔田那得税千缗?
不见野雀飞,飞无可啄,饥鸟夜傍人家宿!②
江边村落,死一般的静寂,江潮漫过堤坝三尺,但见水田里开满了野狄花,却不闻舂米之声;才盼走江潮,秋雨又联翩而至。秋雨飘不止,老农泪如雨,泪眼有干时,田田无干土,今秋的粮税无法逃脱,而年关将至,来年的种子又无着落,何以活到明年春天?田野不见野雀飞,饥鸟夜傍人家宿!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夏五月,又大水,江潮奇涨,浦口南城垛口与江水持平,就连山田也大半淹没,民房倾圮无数。邑人张永清作《己酉大水歌》,咏叹民众面对大水的无奈:
风声雨声兼水声,窗前日夜潇潇鸣。
大艑峨峨城中路,人家都在山巅住。
西邻鸡鸣高树头,空堂寂寞鱼龙游。
夜来又添三尺水,且向楼窗钓赤鲤。③
张永清(1805—1858),字畏知,县学出身,秉性和厚,婶婶曹氏孤寡无依,迎养于家,备极敬顺;甥女三岁失去父母,抚育之如同己出,成年后,为之择婿备奁而嫁。他还曾主管浦口城同文书院田租等各项事务,规画尽善,历十余年不懈。所授门徒多所成就,苏长华、周天源皆为其高足。太平军占领家乡后,他避乱于安徽凤阳,曾参与江宁(今南京)人周镕、同乡金步銮、许春元、吴尧法集会,酒酣时感愤时事,脱帽露顶,慷慨悲歌,一变为苍凉激楚之吟,满座为之掩泣!咸丰八年(1858)八月,在六合之新集,他遭遇太平军,被执不屈,与婶婶曹氏、妻子刘氏一同投水而死,死年五十四岁,战后奉旌祀于江浦县忠义祠。
面对民生疾苦,能一洒同情之泪,面对国家灾难,能召集众士,慷慨悲歌,面对仇敌羞辱,能决然赴死,以表坚贞,至死未愧“读书人”三字的份量!可惜其《选青书屋诗稿》未能存留至今。
(二)悲悯人祸
自古及今,民众痛苦之源,除了天灾,更在人祸,而战争是最大的人祸。邑人马尧年以一首长篇古体诗《题<吁天解厄图>》,沉痛诉说战争带来的人间悲剧,“项虽灭秦暴易暴,累累白骨齐长城”,“嗟哉良民值乱世,命贱不抵蚊与蝇”。他虔诚吁请上天及时解除大地上的苦难,祈祷和平早日降临人间,“苍苍虽高神式凭,忍听亿兆哀号声!”④
江浦有一个名叫熊懋的书生,字楚川,性豪爽,善谈论,工文章,同辈推崇有加。咸丰三年(1853)正月,太平军铁蹄将至,民众仓皇迁避,他因母老且病,留侍家居。二月三日,浦口城陷,贼入室索金,他怒斥道:“吾不为盗,安得有金?”贼怒,以刀斫断其臂,昏绝于地。次日,他贼至,见其衣裤尽血,疑为官兵,复斫之,熊懋骂益甚,贼亦怒,洞其胸而死。熊懋亲戚家一个兄弟名苏长华(张永清学生),字眉生,聪慧善悟,作文简古深厚,读经尤究心《禹贡》水道,谓胡渭《禹贡锥指》尚多疏漏,曾参考众书,作《补证》一卷,为咸丰二年副榜贡生,亦于同一天遇贼,大骂,贼以长矛刺喉死,年二十四。邑人金步銮作诗《哭亡友熊楚川》⑤,兼以哭其兄弟苏长华:
放声欲哭向天呼,天道而今尚有无?
积善人家纯孝子,一齐抹杀是何辜!
人祸涂炭生灵,诗人却问天道何在,问得多么无力,然而直指贼人滥杀无辜,骂得多么淋漓尽致!
狼奔豕突遍江村,闻说犹将大义论。
誓死不回生气在,昭忠祠里孰招魂?
诗人深情表彰熊生舍生取义的精神。
不屈还传苏子卿,同时奋袂见同心。
惨他姊妹深闺里,徒作离鸾一样音!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何况人类?这首诗既赞佩苏生勇敢无畏的品质,又哀怜战乱所带来的生离死别之痛。
(三)痛斥权奸
专制政体之下,民生本就十分艰难,再加上权臣徇私舞弊,媚上欺下,则民命如倒悬,朝不能保夕。此时此刻,读书而尚未入仕的士人,入仕而肩负民生责任的官员如何作为?是否尚能葆有一颗仁爱之心,是否肯挺身而出、顽强抗争,既关系王朝的命运,更关系天下百姓的福祉。好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硬骨头。
比如丁明登,江浦人,字剑虹,号莲侣,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于乡,四十四年成进士,后任福建泉州府推官(司法官),全然以仁者之心待人。遇有犯轻罪仅当罚以杖责者,常令其纳米狱中,用以改善监狱中贫穷犯人的伙食。夏季,丁明登修葺监屋,给囚犯提供香薷汤、蒲葵扇,冬天则提供辣椒、生姜等食物。又想到狱囚大多因无知而犯法,若于患难苦楚时激发其善心,至易且速,因此常常深入牢房与说因果报应故事,囚犯都泣涕感悔。他于天启二年(1622)离任,泉州民众依依不舍,有人甚至护送至建阳,两地相距近一千里。这一年,丁明登当进京述职,而宦官魏忠贤当道,凡入觐者,皆须先拜谒魏珰(魏忠贤)生祠,丁明登愤而不拜,并作《珰焰歌》,辞职回乡,筑园于南京乌龙潭,栖心禅悦。所作《珰焰歌》⑥,借古讽今,痛斥阉宦当道,炎焰涨天,激励士人与之斗争,令时人读之称快,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篇古歌谣借唐朝故事,讽刺阉竖利用国难,跻身高位,炙手可热,玩弄权术,狠如熊罴的丑恶嘴脸:“制械缉奸弹九边,一时贵珰俨熊罴。户工总摄责尤巨,势权熏灼不自持。”宦官得以作祟,根子当然还是在皇帝,“上言海内司府官,谓宜手版伏谒之。螭头章奏蒙报可,敕令郡县承以袛。”因而“鱼朝恩第马如屯,仇士良府趾相追。”鱼朝恩、仇士良这类宦官位高权重,势必导致“簪缨委地势若扫,须眉望风从所嗤”,政坛一片乌烟瘴气,“事涉刑余士气短,胡为涂面摧防维。”从朝中大臣至地方官员,大多为之“气短”,甚至“涂面”(变节)。但诗人以为,“此头可断膝难屈”,“丈夫行己法宜峻,妾妇顺人安可为?纵令触权得摈斥,不过徒步归蒿藜。”“与其长跽保乌纱,何若短歌咏紫芝!”对这类可耻小人屈膝罗拜,何如辞职回乡,过平民生活!当然,也许当权宦官的专横颟顸至于疯狂之时,就连抗争者的生命权也会加以一并褫夺,诗人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但诗人相信,“青史千年有衮钺,红尘百岁谁期颐。”也就是说,人生不满百,而历史自有公论。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能洞察到当道宦官内心的脆弱,激励人们起来与这些兽类开展斗争,“珰焰虽炽胆自薄,设使同心相戒均无往,蛇虺蕴毒将安施?胡为乎裂冠毁冕走如狂,奴颜婢膝趋如饴?”当然,诗人身处一个王朝的垂暮之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能勇敢抗争黑暗的士人能有几人?“虽有一二强项者,劲草寥寥大体隳,致使朝廷纪纲废坠深足悲!”歌尾表达的是歌者无尽的悲哀和无奈!
朝廷恶人当道,国家纲纪废坠,良吏无可作为,民生必然更加不堪,这是那个时代里丁明登这样的良心官吏共同的悲哀吧?
(四)歌咏劳作
读书人(知识分子)能够仰望天空,更要能俯身大地,能看得见农人的辛劳,感受得到劳动者的平凡与伟大,要能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劳动者的歌声与叹息,从而表现出历史的全部的丰富性。
江浦县面江背河(滁河),半山半圩。民众多于江河之畔筑堤浚河而成圩田,劳作生息其间,相对于不毛之地,这里有更容易活下去的生活方式。但圩区居民长年需要使用人力水车、通过沟渠,以达到排涝或灌溉的目的,项维正《雍正江浦县志》和光绪《江浦埤乘》都收录了明代邑人黄颛的一首《前江圩踏车行》,吟咏的是农夫脚踏水车时候的心声:
踏车踏车声咿哑,老农力疲双眼花。
炎炎火日上炙背,血汗下滴沾泥沙。
东沟水干潮信窄,移车且向西沟踏。
西畴力灌水未盈,回视东畴已龟坼。
归来辛苦唇吻焦,渴思饮水饥腹枵。
青簑藉地才好眠,又被鸡声催接潮。
呼儿急起搬车走,妇馌晨炊女携酒。
如此勤劳幸有秋,颗粒何曾先到口。
簸秕去谷飏糠粞,输纳上仓浑如泥。
老翁夜归语老妇,了却官租甘受饥。⑦
这首歌谣里有劳作的辛苦,有妻儿的安慰,有对官府不珍惜粮食的抱怨,还有对完成粮税的欣慰。
(踏车图)
江浦县乌江地区自古出产一种优质棉,时称卫花,又称乌江花,《江浦埤乘》收录清代邑人吴本锡《乌江花》一诗:
湖州丝绵被天下,温暖不如乌江花。
贾舶欲来天气好,家家白雪晒檐牙。⑧
读这首诗,可读到劳动之美,很温暖。
从外地来本地做官的浙江定海人蓝源,在江浦定山看见泉水之力被当地人利用,做成水碓以舂米,做成水磨以磨面,于是写成《水磨吟》,生动地再现了水激磨转的劳动场面,对水利设施的逐年残损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也深刻地表现劳动者的精神生活。
镕金规木贯石心,激水运石运不停,盘云回雪雷殷鸣。
泉流疾如驶,石石磨不止。
昔闻水碓诗,今歌水磨曲,水声渐远吟声续。
珠泉有九磨,泉民世为利。
惜哉十年来,九磨半残废,陇头何处有余穗?
山空空,烟莽莽,石不言,水不返,愁心化作辘轳转!⑨
蓝源于清同治年间担任江浦知县,其间还写过一首《山民谣》,如下:
峣峣者⑩谁子?自称曰山民。
问籍并异县,流来何纷纷。
一锄之重重十斤,眼中不见山嶙峋。
植黍植麦复植薯,种成旱谷来商贾。
居民重利轻开山,忘却年来患深苦。
年来潮汐漫江头,蛟龙势与人为仇。
蛟龙岂竟为人仇,偶然霖雨皆足忧。
君不见地脉斫死山灵愁,涧谷塞断水不流。⑪
诗人说:那些生性刚直吃苦耐劳的外地人,来此开山种地,招致各地商贾购买山地出产的旱谷,生活有了着落,但“一锄之重重十斤,眼中不见山嶙峋”,开山会造成对森林植被、自然水系的破坏,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君不见地脉斫死山灵愁,涧谷塞断水不流”。诗人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就关注到人与自然的矛盾,就论及人类生产与自然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真是可贵之极!
2022年3月17日
注:
①此二首选自《江浦埤乘·卷三十九》。
②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三十九》。
③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三十九》。
④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三十九》。
⑤此三篇皆选自《江浦埤乘·卷二十二》。
⑥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二十四》。
⑦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三》,亦收录于《雍正江浦县志·卷八》、朱绪曾《金陵诗征·黄颛》(卷二十七)。
⑧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一》。
⑨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四》。
⑩峣峣:音尧,形容性格刚直。
⑪此篇选自《江浦埤乘·卷三十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