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项目装上光伏电板,实现用电“自给自足”;新建的绿色港口首创长江沿线连跨式钢结构全封闭大棚,避免露天作业扬尘;新建建筑使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冬暖夏凉”……今年以来,靖江市多维度多层次探索绿色低碳路径,引导和鼓励企业应用节能技术,因地制宜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光伏新能源进入“寻常百姓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巧用”光伏新能源实现效益“多赢”

  走进靖江市生祠镇一处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正式投用后不仅可满足渔业养殖需求,每年还可为电网提供电量6020万千瓦时。

△图为生祠镇4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这是靖江市首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依托生祠镇三圩村、红英村、涨公村近900亩蟹塘建设,与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835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90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多赢。

  此类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还在新桥镇、东兴镇等地“生根发芽”。目前,新桥镇75MW、东兴镇35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录入省能源项目实施库,正加快推进。在靖江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如火如荼。靖江市利用公共建筑、企业厂房和群众住宅等闲置屋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集约开发。

  今年,靖江市首个楼宇智能微电网建成投运。这个集光伏、储能、充电设施等于一体的智能微电网,依托国网靖江市供电公司后勤楼而建。投运后,可实现该公司后勤区域能源供应清洁化、管理智能化,预计年节电可超过1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吨,成为靖江市探索智能微电网建设的一个示范。

  企业“上新”走绿色低碳赛道

  驱车来到深国际靖江港智慧物流港区,此处船来车往,一派繁忙。数字化堆场管理、智能化无人值守、智能岸电设施、全封闭干煤棚、光伏发电……这个总投资23亿元的码头,在设计之初,就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集“绿色、智慧、高效、安全”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码头。

△图为深国际靖江港码头高效作业。

  企业开创长江岸线港口物流企业先河,建设全封闭干煤棚封闭式料仓,配有封闭式皮带廊道运输系统以及装卸船机、转运站密闭罩、防尘帘等“二次防护”装置,实现物料从卸货、输送、储存、装货的水平输送全流程、全封闭式管理。在封闭式料仓屋顶,配套了目前全省港口码头总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的光伏电站,预计3个料仓可覆盖8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1300万千瓦时,规模及发电量均处于全省港口领先水平。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越来越多的靖江企业在上新项目时,注重从“含绿量”的提升中谋求“含金量”的提升。江苏亚星锚链作为拿下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全球市场60%以上份额的重工企业,持续挖掘节能潜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从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推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使能耗控制始终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近年来,企业实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实施了调质炉、锻造加热炉节能技改项目、节能型电机更换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等多个绿色低碳项目,年节能量近3000吨标准煤,企业的单位能耗稳步下降,进一步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助力一条条锚链走向世界,成长为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的“世界锚链大王”。

  新建绿色建筑群走“生态范儿”

  走进总投资52亿元的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生产制造项目建设现场,整个项目内部装修全部采用环保节能材料,使用的设施设备均是节能型,包括节能灯具、节能空调等,最终实现低碳减排的目的。

△图为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生产制造项目室内环保设施安装。

  走进总投资10亿元的迈能产业园一期建设现场,这里的建筑风格同样是绿色环保的“生态范儿”。该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工人们正在外墙细致地安装国际高标准的保温层。作为一家专注于绿色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企业,在新建项目时,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采用多种低碳节能技术,致力于为全球能源行业树立新的环保标杆。

  如今在靖江,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运用低碳节能技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金融商务区-B2项目、商业综合体07-01-04地块等项目获得了江苏省住建厅颁发的建筑能效测评等级证书。生祠镇青年人才公寓配套用房项目的建筑综合节能率为93.10%,达到了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要求。经过多年的建筑节能发展,靖江市建筑节能率从原来的50%,逐步提升至目前的75%,新建建筑均为绿色建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