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则短新闻报道了已近40年,其大概随口可呼之欲出:

  这天,一个既恐高又不会水的中年人,直腰直腿地攀上三层楼高的游泳馆跳水台。

  只见他套上橙色马甲,锁扣、整装、挥手,接着便以蛤蟆扑鸟的萌笨跳姿,腾空而起,跳崖般地蹦入脚下深池,随着溅起的巨大水花炸开,顿时引来聚拢在看台上的特邀嘉宾一片惊叫。可噪声未落,泳池深水里忽地蹿上来一团黄马甲,众见跳水者安然无损地浮出了水面……

  ——1985年仲夏的某日,一项救生衣快充气囊的产品技术鉴定会,别开生面地选在游泳馆内进行,从5米高台纵身一跳的,正是该产品研制单位的技术副厂长。

  经专家三审四核,该快充气囊产品通过了技术鉴定,批准投入量产。

  ——当年的报道者,南京日报记者谭菊燕,1985年,已年过半百的她主动让贤,离开部主任岗位,请缨到报社新成立的工交部,去当一名有“任务工分”的普通记者。谭大姐负责采访科技条口的新闻,经常性的参加产品鉴定会、科技成果展、新技能推广等,而经她深入采访的都能及时写出好新闻。

  参加这些活动,时有伴手礼随资料文档赠发。一次,谭大姐采访归来,将一盏未拆封的台灯交给部主任,说凡参加会议的代表人人都有,实难谢绝,那就放在部门谁缺谁用。这可让部主任犯难了,说办公室里每人桌上都有台灯,真的用不着。对此,执意不肯将那台灯拿回家的谭大姐,便推说部里同志谁的台灯若临时坏了,就以此及时更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