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放大“凤城石榴红”品牌效应。从“红石榴”强技赋能培训班到“石榴籽工作室”,再到微电影《凤城石榴红》的广泛传播,泰州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民族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13年前,来自贵州的侗族小伙杨洪平来到靖江市斜桥镇,他在这里参加了“红石榴”强技赋能培训班,学习数控技术。

“红石榴”强技赋能培训班成员代表杨洪平(侗族)说:“在培训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杨洪平参加的培训班是靖江市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靖江市积极打造红石榴创新创业孵化空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帮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陆振江介绍:“近三年来,我们一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项目46个,培训规模超过4万人次,其中外来各族群众占比近60%。通过培训帮助他们破除‘语言关’,融入朋友圈,将‘就业难、难就业’转变为‘能就业、易就业’。”

靖江市斜桥镇党委统战委员夏银国说:“我们推广‘工学一体’培训模式,从社区到工厂,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人到家庭,打造全链式‘红石榴’强技赋能培训体系,确保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石榴花常开长盛、石榴树根深叶茂、石榴籽籽籽同心。作为服务各族群众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平台,“石榴籽工作室”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心中的温暖港湾。

维吾尔族群众代表喀哈尔奥布力喀斯木说:”我们的小孩以前在野徐上学,距离小孩的学校有十几公里路,现在‘石榴籽工作室’帮助我们协调小孩上学,距离我们最近的学校只有两公里路,不到十分钟就送回来。”

在“石榴籽工作室”,一张张记录、一次次走访、一声声问候,架起了地方民警和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如今,我市已经建成6处高标准“石榴籽工作室”和117个基层“石榴籽工作驿站”,形成了对在泰各族群众服务全覆盖。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石榴籽工作室”民警王彪说:“我们依托‘石榴籽工作室’,在服务群众、矛盾化解、反诈宣传、民族政策宣讲等方面不断创新,着力做好服务各族群众工作,让石榴籽抱得更紧密。”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泰州广播电视台以一对维吾尔族母女在泰州投亲治病的经历为蓝本,拍摄了微电影《凤城石榴红》,展现泰州这座城市对各族群众的深情关怀。影片一经播出,便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成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教材。

微电影《凤城石榴红》主演穆妮热·阿布都沙塔尔说:“参与这样一部微电影的制作,也是一次鲜活的民族团结教育,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泰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处负责人张振宁说:“我们希望通过微电影这样一种新兴的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泰州‘石榴籽工作室’‘丝路信使’等一个个享誉省内外的民族工作品牌,来展示泰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果,展现凤城泰州的美德善行。”

目前,泰州有2家单位、1名个人获国务院表彰,2家单位、4名个人获省政府表彰,2个市(区)、2个乡镇、3家单位荣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30家单位被授予省“红石榴家园”和“红石榴家园”精品单位荣誉,1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红石榴就业行动”示范企业。

泰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朱燕萍说:“我们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引领,不断地来深化‘凤城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建设,并持续拓展‘丝路信使’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联盟的各项活动,推动泰州民族工作进一步创特色、创品牌,展现‘幸福泰州 有凤来仪’的美好城市形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