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逛菜场的“马大嫂”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摊位上看起来新鲜红润的猪肉牛肉,买回家却有“色差”。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农贸市场摊位上方那盏给生鲜果蔬打光美颜的“生鲜灯”。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对使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说不”,新规将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目前,泰州市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生鲜灯”使用情况如何?商家和消费者对新规有什么看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菜场超市普遍上演“灯光秀”
关于“生鲜灯”的争议其实早已存在。此前,外地一些市场监管部门就曾发出消费提示,表示“生鲜灯”会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真实色泽、新鲜程度的判断。而如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办法》,要求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以免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7月31日上午,记者走进泰州市区迎春路上的育才农贸市场,环顾一周,只见市场内部有三块区域红彤彤一片,十分惹眼,分别是猪肉区、牛肉区和肉丸子区。在猪肉区,摊位上方悬挂着一排带红色罩子的LED灯,上面布满了小灯珠,发出红色光芒。在灯光的照射下,无论是五花肉、精瘦肉、排骨还是猪腰子,都显得红润鲜亮,连站在灯下的摊主们也一个个“红光满面”。
“猪肉档为什么都爱用红色的照明灯?”面对记者的提问,几位卖肉的摊主表示,这是市场统一装的,主要是为了肉品卖相好看,吸引消费者来购买。摊主们还强调,他们是固定摊头,靠的都是回头客,不新鲜的肉他们肯定也不会拿出来卖。
记者买了一块五花肉,在“生鲜灯”的照射下,显得红又亮,看起来很新鲜,而拿出市场外再看,肉色就清淡了不少。
在大润发超市二楼的食品区,肉类、糕点、蔬菜、水果区灯光配色也都很有讲究:肉类在红灯的照射下,色泽鲜红;糕点区暖色调的灯光让人感觉温暖、开胃;水果柜上以黄色灯光为主,哈密瓜、橙子、玉茹瓜看着水灵灵的,像刚摘下来一样。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世纪联华超市、引凤农贸市场和一些社区生鲜店,大多数肉类摊位上都采用“红灯照肉”的做法。
新规喊停“美颜神器”——生鲜灯
使用“生鲜灯”似乎已成为生鲜和熟食行业的默认规则。“专业调色 开灯见效”“早用早收摊”“遥控调光调色”……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生鲜灯”,不少商家都打着诸如此类的营销标语,销量好的达到了3万笔以上。这些灯具价格不贵,根据瓦数大小、灯珠材质、是否防潮防雾防水、能否调节亮度颜色等,售价从二三十元到100多元不等。电商还贴心地为购买者“支招”:白光加少红适用于肉类、鱼、蔬菜;暖光加少红适用黄鱼、水果、熟食;淡蓝光适用于水产、冰鲜等产品……有买家使用后还发布评价:“卤菜店的神器,在它的光环下,每天几乎没有剩菜。”
对国家将于12月1日叫停“生鲜灯”的规定,农贸市场的部分商户对记者表示,他们已经知晓。世纪联华超市和大润发超市生鲜猪肉科工作人员表示,会将情况向上面汇报,新规正式实施后肯定不会再使用“生鲜灯”了。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10多位市民,他们都对禁用“生鲜灯”表示支持。市区鑫龙家园住户顾女士说,自己就曾被“生鲜灯”给“骗”过。有次明明买了看着挺新鲜的一块肉,买回家一看颜色发暗,感觉不像当天上市的,虽然肉没变质,但如果购买时能看清楚,她是不会要的。还有消费者向记者介绍,他一般买肉时,都会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功能再照一照,以此辨别新鲜与否。
泰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处副处长曹为说,“生鲜灯”本质上是一种冷光源照明灯,不会散发热量加速食物腐败。肉类在“生鲜灯”的照射下看起来色泽饱满,会显得更加鲜嫩,而自然光或者普通灯照射下的生鲜肉,保持了猪肉的原色,色泽就黯淡了许多。新规实施后,市场监管部门处理相关投诉就有了依据。如果有商家还在使用,将依照相关条例进行处罚。接下来,他们将对《办法》开展集中宣传,提醒经营户合规经营。
距离新规正式实施还有不到4个月,这期间如果消费者买到的肉菜和水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该如何处理?对此,泰州市消保委秘书长王广利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二十条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而经营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有确保真实、全面,且不做虚假或者引人误解宣传的义务。市民如发现购买的肉菜、水果等实际品质与展示时差距较大,有权向商家提出退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