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冬十月六日发生《南山集》案。案发当年夏天,刘岩作《<俞宝田文集>序》,文中尚称“余既不能以强健乞身”,意思是我身体强健,因而不好意思告老还乡。年底案发,刘岩因株连被逮入狱,坐牢三年,六年后(1716)刘岩病死,其病根当然产生于监狱中。

  《南山集》中未见刘岩为该书作序,但部议以该文集中有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又不曾主动告发《南山集》中有逆反之辞,部议初判绞刑,后改长流。案发三年后,康熙五十二年(1713),皇帝赦免株连者死刑,判刘岩及其妻子均编旗籍,隶汉军。所谓编旗籍,乃清廷对犯人的一种处罚,即把释放犯人的户籍编入军队,加以管制。刘岩遂挈妻将雏,远赴蛮荒之地,随绿营驻扎山海关外之宁古塔。


(瑞瑞制图:刘岩流放图)

  此案来龙去脉,中华书局2019年7月版《戴名世集》附录之《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所述甚详。

  刘岩数十年宦游期间,其妻吴氏在老家侍奉婆婆(刘岩继母张氏),常年驻在浦口城里,据方苞《闻见录·吴孺人传》载,因丈夫株连戴氏案,吴氏被迫奉檄赴京,接受朝廷“佥妻均隶旗籍”的处罚,近二十年不曾与丈夫见面,而见面时吴氏头发已经全白!读方苞《吴孺人》,不禁让人落泪!

  刘氏世寒苦。孺人,贫家女也,尽鬻嫁时衣(为丈夫)买婢,教以妇功妇容,致京邸,闻有身孕,喜而不寐。时家渐饶,族姻咸谓孺人宜入京从夫,孺人以继姑老,愿留养。

  孺人奉部檄而至,家人皆哭,时发尽白,与大山不相见者几二十年!

  孺人北徙,与嫠姑(守寡的小姑子)偕,曰:“吾不能生育,当与小姑同室。”大山以为疑,孺人曰:“得与君长相依足矣!若共寝处,吾老,内自惭。”自是,至大山之殁,未尝同藏。有妾二人,皆罗绮,披狐裘,孺人却而弗御,常布衣,浣濯缝纫,愉愉如也。

  大山既殁,二妾求去,孺人泣而遣之。遗二女,一寻殇,既绝气,犹抱持抚摩,不忍棺殓。

  金陵尝阻饥,余奉老母渡江,馆于刘氏(吃喝在刘家)。吾母数太息称贤,每举其事以教诸女、诸妇。

  雍正元年(1723),吴孺人及幼女才得以赦归原籍,依靠刘岩季弟(小弟)仲山苟活,而此时刘岩已去世八年了。

  除吴孺人所带回一女,刘岩与妾另育有一子。好友查慎行五十一年壬辰(1712)立秋后为刘岩作《同年刘大山生子名曰阿雷,索诗为赠》,据诗句“前岁甫生女,去冬儿复生”,可知其子阿雷约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冬,即刘岩入狱前后。

  查氏作此诗时,刘岩正在狱中,作此诗或为兑现对刘岩入狱前的承诺,或为一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共情吧。诗如下:

  种树期开花,花开实斯荣。

  实以况男子,花以比女婴。

  怜君五十馀,形影犹单茕。

  前岁甫生女,去冬儿复生。

  儿当未生时,厥兆先通灵。

  筮易卦遇震,生以雷为名。

  吾观易示象,震来远迩惊。

  一索而得男,众口传轰轰。

  配天为大壮,刚健含利贞。

  配坤则为豫,喤喤奋阳声。

  配坎则为解,甲拆敷荂英。

  配巽则为恒,人道以久成。

  配艮为小过,应时与偕行。

  配离则为丰,日中照乃明。

  配兑为归妹,长少义交并。

  于益取日进,于随取元亨。

  于颐节饮食,于屯验满盈。

  无妄贵无灾,噬嗑贵慎刑。

  大哉复之义,剥极阳始萌。

  凡兹诸吉祥,皆于易理呈。

  皇天不汝薄,释抱来宁馨。

  特从忧患中,用此慰汝情。

  汝可不知足,一官何重轻。

  嫁女虽乏财,教儿颇有经。

  祝儿日千里,躧步陵公卿。

  他年听雏凤,或比老凤清。

  《大山诗集》也收录有刘岩《阿雷生》诗二首,如下:

  其一

  垂暮得生儿,喜极翻悲悒。

  少小尝酸辛,中岁百忧集。

  衰迟嗣息艰,恻怆嗟独立。

  岂意邀天怜,老蚌珠一粒。

  当其在孕时,筮卜屡相袭。

  呼耳语亦佳,何况喤喤泣。

  晚岁迫蹉跎,绝续在呼吸。

  抚迹今欢欣,回思已危岌。

  负荷知何如,琴书且收拾。

  其二

  昨岁生一女,鞠育心拳拳。

  及兹得生男,弥觉女可怜。

  抚摩乳下雏,长成知何年?

  他年女及笄,儿齿当比肩。

  依依送姊嫁,亦或迎归旋。

  鸡犬为姊将,粔籹为姊煎。

  所嗟吾就衰,老眼空悬悬。

  低徊念襁褓,不觉情绵缠。

  读诗,刘岩在入狱前抱过这个婴儿,所谓“抚摩乳下雏,长成知何年?”但“当其在孕时,筮卜屡相袭”,照迷信说法,是否因“筮卜屡相袭”给刘岩带来不幸呢?《曲礼上·第四十五章》云:“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策为筮。龟卜、策筮两种器具在占卜时只能用一种。无论是用卜或用筮,都不能超过三次,并且用了龟卜,就不要用策筮。于老来得子不久,即横遭牢狱之灾,刘岩是否早有预感,所谓“垂暮得生儿,喜极翻悲悒”者,是也!

  方苞《吴孺人传》有关“遗二女,一寻殇”记述有误,大山二妾所生应为“一儿一女”。女儿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儿子阿雷生于次年(1711)冬。大山死后,二妾求去,阿雷不久夭折,“既绝气”,妻吴孺人“犹抱持抚摩,不忍棺殓”。阿雷死于其童年时期。

  方苞《吴孺人传》所记“(吴孺人)与大山不相见者几二十年”,亦颇令人疑惑。吴孺人奉檄赴京入旗,应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结案之后。回溯刘岩近二十年飘泊史,夫妻最可能见面的时间节点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是年刘岩会试落第,曾南归,途经吴门(苏州)、金陵,多位友人力赞江浦书生俞宝田文章及人品,刘岩因此设法与之结识。

  此外,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夏,刘岩读书、编书于金陵长干僧舍、书肆间,达数月之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刘岩成进士,入翰林,官翰林院编修,难道都不曾渡江回家?如果方苞所记无误,则有关刘岩孝敬继母张氏、友爱兄弟云云,就要大打折扣了。

  从康熙五十年(1711)冬十月入狱,到五十二年(1713)二月结案出狱,编旗籍,隶汉军,再到康熙五十五(1716)六月二十二日“卒于旗”,首尾六年,其间刘岩交往、游历、读书、家庭生活等等记述,几无所见,惟因刘岩晚年勤于诗歌,至今尚有部分诗作留存,清末江浦人陈浏(字孝威)编刊《大山诗集》,但该诗集未以编年为序,仅凭残余诗作难以还原这六年刘岩一家的生活情况。

  不过,有几件事引人注目。

  最大的一件事,是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二月,刘岩出狱,编入旗籍,于端午节(五月五日)后至六月底以前,曾受到康熙帝一次召见。此怪事之记述目前仅见查慎行编年诗集《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一·长告集(起癸巳正月,尽六月)》所收录诗《送同年刘大山应召赴行在(三首)》。

  据《清实录》,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丙戌(十日),康熙帝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壬辰(十六日)驻跸热河行宫,当年秋天才回到皇宫。从诗题“行在”看,刘岩极有可能被召见于热河行宫,或许刘岩所住旗营与此行宫较近。查慎行进士后不久,即特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御书房,常扈从皇帝出巡,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其诗所记“送刘大山应召赴行在(行宫)”事,应该是可信的,且诗题之“送”恐怕还不是“送别”之送,而极可能是“护送”之送。诗如下:

  其一

  且喜南冠不到头,复趋幄殿侍宸旒。

  恩威天大殊难测,去住身孤可自由。

  沙涧草香知麝过,林蹊月黑见萤流。

  识途老马今闲放,历历从君话旧游。

  其二

  行行莫虑出关遥,司马台东景色饶。

  禾黍连塍无弃地,松杉夹岸有浮桥。

  霜收野果丹砂实,雨剪山蔬翡翠苗。

  一段闲情知不乏,也应问答到渔樵。

  其三

  弱羽廻翔又一时,铩禽来拂凤皇池。

  重回蓬岛游仙梦,别拟山庄应制诗。

  眼望靑冥行得路,心忧白发见无期。

  临岐直是难为别,二十年来两故知。

  南冠,是指囚徒。查氏为刘岩高兴,“且喜南冠不到头,复趋幄殿侍宸旒”,不久前犹身陷囹圄,今日却出入皇帝行宫,不由感叹“恩威天大殊难测,去住身孤可自由”。刘岩应召之后未必能迅速改变当下的处境,因而诗人鼓励刘岩“行行莫虑出关遥,司马台东景色饶”,并诉说惜别之情:“眼望靑冥行得路,心忧白发见无期。临岐直是难为别,二十年来两故知。”查慎行应该算是刘岩暮年能够互诉衷情的几个朋友之一吧。

  君臣见面,能谈些什么,已成谜团。


(瑞瑞制图:妻妾相见图)

  刘岩二弟仲山谓“先生辛卯(1711)后,日课一诗以写忧”,《大山诗集》里保留了刘岩生命最后五六年里的部分诗作。怨嗟沉郁,直写现实,是刘岩晚年诗作的基本特色。

  《南山集》案株连甚广,刑部等初审后上报的判处意见中,原尚书韩菼、侍郎赵士麟、御史刘灏等三十七人,仅仅因为与戴名世平日有诗文往来,亦被“别议降谪”。刘灏没活到结案那天,康熙五十一年(1712)即死于狱中。刘岩闻讯后为写五言古体《哭家西谷侍御》五首,哭人哭己,悲痛入骨。兹选读其中三首,如下:

  其一

  我罹文字祸,不敢歌《大招》

  君亡亦已矣,我苦生无聊。

  以我枯槁心,为汝病愁焦。

  以我破碎肠,凭汝尸号咷。

  魂兮若有觉,惨戚风刁刁

  其二

  我本江东产,君乃渭北人。

  二纪聚京国,情若同胞亲。

  两家有娇儿,盈盈掌中珍。

  齿发过半百,得嗣皆艰辛。

  惓言双稚子,永好为弟昆。

  君魂游泰岱,輀车返西秦。

  我儿呱呱泣,君儿泪沄沄。

  婴孩离且痛,何况我与君。

  生别且不忍,何况死生分!

  其三

  去家三千里,一子随奔丧。

  道路啸魑魅,中有归客魂。

  窸窣青枫林,惨惨风雨昏。

  缥缈近乡邑,吠犬宵狺狺。

  小时旧游处,犹有屐齿痕。

  经堂还入奥,叹息声如闻。

  芝兰委榛莽,琼瑰埋沙塵。

  千秋苦吟魄,寂寞青松根。

  “两家有娇儿,盈盈掌中珍”,“惓言双稚子,永好为弟昆”。老友说好了,让儿子们结为永远的兄弟,怎奈好友撒手先去,两家人不得不从此分别:“君魂游泰岱,輀车返西秦。我儿呱呱泣,君儿泪沄沄。婴孩离且痛,何况我与君。生别且不忍,何况死生分!”悲痛之情,何以言表。

  《大山诗集》里有一组诗,题为《病中杂诗》,其六云:

  人生悔识字,不如愚蚩蚩。

  心多蓄智慧,身如险弦丝。

  古者有混沌,茫无识与知。

  谁为凿七窍,巧伪成胎胚。

  仓颉判点画,神鬼哀涕洟。

  何怪嬴秦氏,一炬焚毁之。

  至今灰烬内,其祸犹日滋。

  不见汉钩党,诛戮无孑遗?

  人生悔识字,秦始皇当年为什么不把书烧尽,至今灰烬内,其祸犹日滋?难怪苍颉造字成,惊天地,泣鬼神。岂是汉朝才有“钩党”之治?……诗里有懊悔,当然更有指责和愤怒。刘岩生前不敢编辑自己的诗集,大部分诗作散佚,这是主要原因吧?

  《舍弟北来省余,即送之南返》二首也是写于这一时期。

  (1)

  罹此忧患境,念我骨肉恩。

  大雪蔽原野,急难宵遄奔。

  会面惨无语,衣裳堆泪痕。

  茑萝施乔木,岂若生同根?

  良朋虽永叹,岂若弟与昆?

  连床话深夜,慷慨还酸辛。

  (2)

  欲归恋阿兄,不归怀阿母。

  相传消息讹,伊戚贻白首。

  吉凶听鸦鹊,猜怪到鸡狗。

  那堪衰老年,酸苦心欲呕。

  子归劝加餐,事势解八九。

  问我今何如,忧愁并无有。

  但有抱子欢,歌呼方击缶。

  弟弟千里迢迢北来探望兄长,见面时却一时无语,惟有千行热泪,家有母亲需要扶养,弟弟来看望兄长之后需要急忙回去照料,诗人为安慰兄弟,强作欢笑,“问我今何如,忧愁并无有”,阿雷是刘岩辗转旗营时最大的安慰和最后的希望,“但有抱子欢,歌呼方击缶”。幸亏阿雷死于刘岩之后!

  刘岩死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六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一岁。无子,以季弟国瑞(字仲山)子某承嗣,再传而无出。据《江浦埤乘》,国瑞裔孙四支,至光绪年间,犹散处于窑凹、顾家冲及县城。今天下刘氏尚有其血脉否?

  刘岩一生名满天下,著作很多,所参编《康熙字典》今学者仍在用,所编纂制艺文集《大山真稿》等多种,直到道光年间仍有人在翻刻,今偶或还能在旧书摊上淘到,然而其诗文多已散佚。嘉庆、道光年间邑人吴楫四处苦心搜罗,先后编成《匪莪堂文集》《大山诗集》。至光绪二年丙子(1876),刘岩《匪莪堂文集》经邑人侯杏楼(《江浦埤乘》作者之一)、金陵藏书家甘元焕(字复庐)合作校字、补辑、刊印,得以传世;而《大山诗集》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始由邑人陈浏编刊,流布于世。

  吴楫所作《刘大山先生传》结尾一节耐人寻味:

  余闻康熙时有入贡者,上问以中国之宝,对曰“才子刘岩”。盖其名重当世如此。而吾乡传其下帷发愤,有中材所不肯为者。呜呼!有才而不学,则必自枉其才;有学而无行,则虽声名洋溢,必有从而发其覆者,此先生之所以为难。余特表而出之,俾后学有所考云。

  他说,一个人,若有天才而不肯去学习,则一定会耽误了这份天才;一个人若有学问而缺少优秀的品行(或不能付诸实践),则不管此人名声有多么响亮,一定会局限于蔽障之中,有待于高人为之揭除。去蔽揭覆,这也是刘岩先生认为很难做好的事情,我特地在此指出来,以便后生学者有所参考。

  古语有“为尊者讳”,吴楫也只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

  2022年9月16日

  注:

参见中华书局2019年7月版《戴名世集》附录之《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P.701—704。

佥妻:清律规定,处流刑者,妻妾应随同前往,谓之佥妻。乾隆二十四年停止。详见《清史稿·刑法志二》。

嫠姑:指寡居的小姑。小姑:称丈夫之妹。刘岩有妹妹嫁乐氏而青年守寡,参见江宁刘捷《乐节妇传》(《江浦埤乘》引自《梧冈集》)。

方苞“二女”之说或有误,刘岩有妾生子,名阿雷,不久夭折。

阻饥:饥饿,挨饿。

查慎行(1650—1727),当代作家金庸先祖。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集》《他山诗钞》等。

诗见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四十·长告集(起壬辰正月,尽十二月)》。

粔籹:音巨女,古代一种油炸的食品,类似今麻花之类。

参见刘岩《俞宝田文集序》。

南冠:泛称囚徒,典出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司马台:即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距北京120公里。

刘灏(1662—1712),陕西泾阳人,字波千。康熙二十七年进士,由编修累官御史,出巡长芦盐政,有直声。因南山集案去官,遇赦后不久即去世。工诗古文及书法。尝与修《广芳群谱》《康熙字典》。

大招:古乐名,即大韶,《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王夫之解题云:“此篇亦招魂之辞。略言魂而系之以大﹐盖亦因宋玉之作而广之。”后用以泛指招魂或悼念之辞。

刁刁:形容风声。

二纪:二十年左右,或指二十四年。此指两人在京城共处二十多年。

发其覆:揭除其人蔽障。语出《庄子•田子方》:“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