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海陵区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巧做加法,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板上发电板下养鱼

  “光伏+”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从空中俯瞰海陵区罡杨镇纯垛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地块,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伏海”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据了解,纯垛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共有大小河道38条。近年来,纯垛村以水为媒,努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引入国华锦瑞(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构建起上有光伏、下有养殖的立体模式,走出了一条现代高效农业之路。

  纯垛村与国华锦瑞(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协商建立了五年一增长的收益增长机制,探索出一条绿色增收新模式,让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实现双增收。“项目建成后,每年村集体可增收8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光伏运维和渔业养殖将解决当地200余人的就业问题。”纯垛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纯垛村还将与项目运营商合作,打造科普宣传教研基地,扩大基地的影响力,激发公众对新能源的了解和认知。

  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大部分光伏支架管桩已施打到位。施工人员正在对管桩桩头进行防腐处理。江苏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金冬赟介绍,去年年底,占地2600亩的渔光互补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利用坑塘水面等地形,采用渔光互补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将光伏电站与养殖业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向空间要效益的发电模式。“目前是施工的黄金时期,光伏支架管桩已完成80%,光伏组件安装已完成20%。接下来,我们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争取11月底前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实现并网目标。”

  据介绍,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19.1万千瓦,建成投产后每年将新增绿电2.16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 6.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4万吨。此外,项目方还将对项目周边的道路进行亮化整治,按照光伏、渔业生产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

  “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海陵区聚焦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工作,积极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进一步用足用活部门人才,盘活优势资源要素,有力推动理念、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资源要素下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智慧动能。

  海陵区苏陈镇大冯甸村位于老通扬运河北侧,该村在运河沿线有不少码头,自古商贸繁华、历史遗存较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党总支副书记于勇,被市选派任苏陈镇大冯甸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书记。一到村,于勇就充分发挥党史方志档案部门专业优势,细致挖掘大冯甸村红色文化资源。

  “这座红色游园建在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炮台遗址上,我们计划在游园内添加文化墙,展示‘大冯甸伏击战’历史,更好地发挥游园资政育人的作用。”充分调研,在现有的人文景观植入本土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于勇花了不少心思。

  “我们计划在10月进行改造,增加苏陈人民群众支援大军渡江的内容和苏陈镇革命烈士的人物介绍。”苏陈镇大冯甸村党总支副书记蔡昌南说,“改造完成后,红色游园会有更多看点,游园功能会得到延伸。”

  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北党校旧址的作用,他们专门到南京、扬州等地的档案馆查找资料,撰写展陈大纲,力求真实完整、全面准确再现苏北党校旧址的历史面貌。

  在海陵区,像于勇这样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共有85名,他们各展所长,帮助村集体理清工作思路,为村里补齐发展短板,探索出一条条具有海陵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主播带货助农增收

  “直播+”为乡村振兴注入流量动能

  “家人们大家好,给大家介绍麒麟湾吉祥米,欢迎家人们选购……”在海陵区香草湾主题庄园的直播基地里,主播徐艳正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打通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当地农产品销售,帮助更多农户致富增收。

  “2020年起,我们开展助农直播,麒麟湾的瓜果、葡萄,朱庄的翠冠梨,渔行水村的各类蔬菜都在直播间变成了畅销品。”徐艳介绍,“旺季时日销量500多斤左右,周末也有很多人通过直播间赶来购买,每年能帮助农户增加销售额70万元。”

  如今,直播基地共有4名像徐艳这样的主播,他们还将直播基地搬到户外,让网友近距离了解农产品。

  除了建立直播基地,培养专业主播外,海陵区还有着一群“业余”主播,“社区能人”崔滨华就是其中之一。自2017年以来,通过村企联建,他与麒麟社区共同打造了神仙湾、麒麟湾乐园、麒麟采摘园和麒麟家宴等一系列旅游项目。

  “大家好,欢迎来到泰州麒麟湾场主的直播间。”崔滨华操着一口地道的泰州话,热情地向观众打招呼。直播一开场,观众人数便迅速攀升。

  麒麟湾社区农副产品丰富,春有草莓,夏有葡萄,秋冬有蔬菜,物产丰富。以前这类农副产品都是村民自己上街卖,或者通过外面的收购商进来收购,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崔滨华决心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借助电商直播寻找增长机会,把老百姓的“好收成”变成“好收入”,“现在我基本一天要直播两场,一场3至4小时,去年直播间团购收入近15万元。”崔滨华说。

  “小崔的直播扩大了我们这儿水果蔬菜的影响力、知名度,还带动更多的人来这儿采摘旅游,我们的收入因此也翻了一番。”当地种植户喜笑颜开地说着身边的变化。

  除了通过直播销售带动村民增收,崔滨华的果园还吸纳了不少村庄闲置的劳动力。“在这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一个月4000块钱,日子越过越好。”麒麟采摘园园长马羊宝说。

  村级经济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村里风景美起来……海陵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于打破常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浓郁的本地特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