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黑龙江绥化,一名学生家长从外地返绥未按要求向学校报备,该学生却正常到校上课,后经核实,学生家长为密接人员,导致多名师生被隔离观察,所以开除该生学籍。


  事情曝光后,绥化市市长表示,这事属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事情,不属于教育局处置,疫情防控指挥部并没有同意该处置方案。这份文件“没有效力的”。对于该学生,不会采取开除这样的处置,只会进行批评教育。

  4月19日下午,绥化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报,这名学生正常上课,绥化市教育局此前发出的那份通报被撤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两份通报“大转弯”,而这个结果看上去也让人欣慰,实际上同样可怕,它表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权力超乎想象,既可以让学校出台严苛的规定,又可以让他们撤销。

  而对于绥化市市长表示“该文件没有效力的”,网友们也并不买账:


  自从新冠疫情发生后,这种层层加码的防疫外衣,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见到了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防控“重拳”,如江西某地“一人确诊全县红绿灯改红灯”,魔都盛传,一帮人破门而入将一个94岁老人架去集中隔离……

  仅从这个案例来说,因为家长未报告行程,就开除学生学籍,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说不通。即使家长的做法真的造成了损失,该被追究责任的也是家长本人,而不是连带关系的孩子。而且对一个孩子来说,受教育权是一项重大权利,关系到他此后的人生际遇,实施开除学籍、“剥夺”受教育权这样的重罚应该慎之又慎。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本应该是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阵地,把孩子当成惩罚家长的“工具”,实为不该:即便家长犯错,学生又有什么责任呢?

  况且,疫情以来,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温暖,很多防疫人员的事迹可歌可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一些恶,隐藏在防疫的外衣下,蠢蠢欲动。

  不难明白教育部门是想借处理这个学生,“杀一儆百”,以防一旦出现漏洞,出现谁都承担不了的责任。自媒体团结湖参考于永杰发文称,实际上基层存在一种能力小、责任重的内在矛盾。为了应付自上而下的压力,基层往往会结果导向,而忽视过程中是否合法合规,以及社会观感如何。于是层层加码、甚至“宁可办错,不能放过”等一些过头做法就屡屡发生。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人张丰认为,在教育局的通报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后面这些文字:

  “请各地学校引以为戒,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和抵返‘双报告’,从严从紧落实好共同居住人形成信息报告……”

  “日报告”、“零报告”和抵返“双报告”,这是学校为防疫织就的“大网”。如果这些报告是由家长通过钉钉等工具自己汇报,那么处罚的也应该是家长。如果是由学生汇报,那么,它要求学生要严密监视自己的“共同居住人”,有风吹草动马上上报。

  如若是此, 这才是最触动人们感情的:监控、举报你的父母,每天汇报他们的行踪,否则就开除。这不仅是古老的连坐制度的复活,也是以一种制度化的要求,鼓励学生作恶。

  对正处在人格养成期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会造成相当深远的影响——希望绥化市赶紧纠正这个做法。

注: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