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真的来临,兴奋发狂的愚众连名字都剩不下 一战爆发时,整个欧洲正在经历“维多利亚的和平”。人民对战争的到来兴奋的发了狂,就像过节那样兴高采烈,但是如果历史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还会如此吗? 寰宇视野 2021年11月10日
为战争买单的,从来都是老百姓 当日本军部发动侵略战争,士兵上前线当炮灰,市民日夜加班,农民交的口粮也剩不下,而军阀大员们觥筹交错。当日本军队全面战败,普通人变卖家产风餐露宿,只能乞讨卖身,而军官财阀们资产翻倍。 寰宇视野 2021年10月28日
人民大学院长送孩子去美国读小学,令人深思.....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寰宇视野 2021年10月26日
丁学良:恐惧与收买——斯大林控制人的两个绝招 斯大林是第一流的社会心理学家,但他老是朝人性的下端看,更多地看到人性里面底下的东西。他认为,要想别人听话,最根本的是两手,第一是让人处于恐惧之中,第二是给人足够的私利。他一辈子坚信,一靠恐惧,二靠收买,才能让别人成为可靠的工具。 寰宇视野 2021年10月22日
袁南生:人才竞争关乎大国兴衰,印度知识分子的四大鲜明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既要看到中印、中外知识分子的异同,也要看到中印、中外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要看到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作为知识分子,要发挥好社会公民的作用,“留得清白在人间”;发挥好社会良知的作用,“我为人民鼓与呼”;发挥好社会引擎的作用,“各领风骚数十年”。 寰宇视野 2021年10月15日
钱满素:以群体划分社会,必将酿成仇恨和冲突 社会若以群体划分——无论种姓制、种族制、阶级制,还是多元文化主义,势必要分出个优劣尊卑来,如何还奢谈人类平等?而且这种划分只要一开始,就必然会巩固和延续下去,导致国民派系林立,酿成冲突仇恨。美国的崛起依赖于开明的个人主义,如果这一传统遭到破坏,美国民族是否也将随之衰落? 寰宇视野 2021年10月13日
诺奖为何最权威?因为获奖者不用像乞丐一样填表和自吹自擂! 诺贝尔奖为何最权威?因为获奖者不用像乞丐一样填表和自吹自擂!知识分子是社会精英、人群的典范,他们人格的高下决定社会素质的高下。知识分子必须有独立人格、高尚的人品,特别是骨气。 寰宇视野 2021年10月09日
叶永烈:爱面子的国家——朝鲜见闻 原来,朝鲜作出种种“不准摄影”的规定,其实是不准拍摄“不好的一面”。我百思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不准拍摄平壤火车站,此时才明白其中的原因:不是平壤火车站不漂亮,而是进进出出平壤的普通百姓太多,其中不乏衣衫不整者、面黄肌瘦者,生怕让外国人拍摄“不好的一面”! 寰宇视野 2021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