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浓时写下“爱情承诺书”!县委书记与“女地下组织部长”的孽缘… 山西灵石县委书记杨洪曾出版文学作品集。这位小有名气的作家官员无论在官场还是情场上都独具创意:为了保官、升官,他瞎编杜撰历史典故,将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石膏山”擅自改名“仕高山”,并在县城筑造一枚硕大无比的“御玺”;为了猎取红颜知己的芳心,他不仅将情人提拔为副检察长,而且山盟海誓写下《爱情承诺书》。不料,“御玺”保佑不了杨洪,“爱情承诺书”也成了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咒。 文化纵横 2021年11月26日
轻视日本,无疑是愚蠢的 回顾我们国内的企业,能做15年-30年规划的民营企业有几家?通常5年不倒就算好企业了。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并非制造业强国。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中国很多企业家都想赚快钱?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 寰宇视野 2021年11月25日
贺雪峰:乡村振兴是让穷人进城 富人下乡吗?农村究竟要留下什么样的人? 乡村振兴究竟为谁而兴?贺雪峰教授之问也是笔者长久的疑问,如前段时间农业部发文,“指导地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明确退出承包地农户的主体资格,稳步探索建立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不禁疑问,退出后的土地给谁种?农村究竟要留下什么样的人? 新城乡 2021年11月25日
从不出事到争第一:基层治理为何内卷 基层治理的智慧就是,大部分工作只要及格就行,而对重点工作提出排名要求。所谓重点工作,就是需要通过运动治理加以改进的工作。基层治理必须将乡村干部从排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做群众工作。 新城乡 2021年11月24日
慈禧下令打死记者之后 尽管沈荩不是死于因言获罪,但当时的革命宣传者们,却按照自己的需求,把沈荩和《中俄密约》联结起来,树立了一个言论自由的英雄。而在《苏报》案中,西方诸国为了维护“治外法权”,也把这个案件当成借口,让沈荩案成为中国近代言论大案。 文化纵横 2021年11月24日
归国回来的钱学森,晚年为何感到寂寞? 使他感到寂寞的倒是,他那些从前的朋友、学生都在渡尽劫波后声讨“四人帮”对他们的残害、互相倾诉在“牛棚”里的苦难,交流如何把乡下的子女调回身边的门径……而他已经同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他安然度过了“十年浩劫”,自己和家人没有受到审查,两个孩子都进了军队。在他们面前,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平心而论,这不是他的过错。就像那些非犹太血统的德国科学家,安全地度过了纳粹时期,没有受迫害一样。但是当他们在战后重逢那些幸存的犹太血统的老师、学生和同事时,从前那种友情是很难恢复的了。 前沿观察 2021年11月23日
权倾朝野、斗争复杂?明朝官场究竟什么样 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登内阁”的规矩。意思是,只有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十分出色,亦或是被皇帝选中的进士们,才有资格在翰林中任职。在元朝之后重构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儒学士人扮演着较前代更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构成文官集团的主要来源,而且成为民间社会的价值引导者。士人在明朝社会政治中的这种结构性位置,使他们得以深度参与国家治理。基于此,明朝士人的从政精神不仅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更关系到时代的治乱。那么,明朝官场究竟什么样?士人与朝堂政治又有怎样的关系? 洞鉴古今 2021年11月23日
马国川:日本为何能疯狂地自我毁灭,又迅猛地绝地重生? 与中国一样,日本这个东亚岛国自从打开国门之后,也进入了惊涛骇浪的现代化大转型。这一路百折千回,走得好辛苦,既有过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荣光,也有过沦为被占领国的至暗时刻。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才顺利穿过“历史的三峡”的呢? 寰宇视野 2021年11月22日
周其仁:有本事加税,就表明国家能力的强大? 无论出于学说的推理,或者是糅合各家之言,还是逼出来的急就章,反正政府要抽任何一种税,都不难找到“证明合理的理由”。政府本来有权强制收税,行政主导的税制少受节制,而各方专家可以证明开征任何税种的理由——齐了,形成一个“万税”经济,似乎易如反掌。 前沿观察 202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