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官场的候补制度:官员的正常晋升怎么这么难? 最怕的就是这个通知宴客或集会的“知单”,虽然参加者在上面写个“知”,不参加可以写个“谢”字婉拒,可是有几个能够得罪?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16日
“大明脊梁”张居正,为何结局如此悲惨? 权高不能盖主,这是基本的为臣之道,在面对自己的政治抱负时,张居正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察觉这一为臣之道并作出相应反应。面对年幼的万历,张居正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无权的小皇帝在成长过程中对他产生的敌意,而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权力中。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14日
为什么说封建君王千百年的“统治机密”都写在了《商君书》里? “六虱”的概念见于《商君书·靳令》,具体是指六种危害国家的东西: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这些东西在今人眼中属于最基本的人类文明,但在商秧眼中,却构成了对国家强盛的威胁。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10日
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文化纵横 2022年06月08日
明朝的低调“恐怖组织”,其毒辣远胜东西两厂和锦衣卫 明朝末年,魏忠贤利用东厂审查官员,而后将他们丢入锦衣卫大牢,严刑拷打,酿成一桩又一桩惨案,一时间厂卫遍布全国,甚至差点激起民变,因而也有人说“明朝亡于厂卫”。 洞鉴古今 2022年06月07日
复旦教授:许多关于中国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31日
不腐败就难以建功立业?在乾隆朝这些官场乱象让人瞠目结舌 为了自保,腐败者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是涉案人员众多,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一连查出了五起贪污大案,都是“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一人败露,则与他有关的关系网上的数十名乃至上百名官员就全部被揭露出来。常常是一人犯案,会导致一省官僚体系瘫痪。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30日
鲁迅、胡适,为什么被割裂在两大阵营? 三十年代后,左翼的旗手乃鲁迅,自由主义的代表是胡适。他们所思所想,各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也暗示着这样一种可能:中国的道路,是有不同的路向的。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