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大的领导越没架子,小领导反而架子很大? 领导为啥对群众架子大,对上级就怂了。说到底就是:他们的官做的好不好、能不能当下去、能不能升职,主要取决于上面,和下面的人没啥关系,当然就会对下面摆架子了。 文化纵横 2021年06月17日
贺雪峰:不将农民组织起来,振兴乡村就没有可能性 毫无疑问,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同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乡村振兴的主体并非分散的个体农民,而是且只能是组织起来的农民。一旦农民组织起来,村社集体就可以成为对接国家资源、激发农民积极性、建设美丽乡村中最重要的具有主体性的平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也就有了希望。 前沿观察 2021年06月16日
面对上级要求,基层为何选择“自我加压”? 基层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方针、政策或工作任务下达后,下级部门在完成最低限度的标准的基础上,会主动增加任务要求。人们习惯于认为,对上级布置的任务,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加压力,适度打一点“提前量”,确实是工作积极主动的表现,同时能够推动政策目标的实现。但若动机不纯或没有立足实际,频繁盲目地“主动加码”,则可能有形式主义的隐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对“主动加码”这一行为加以透视和引导。 新城乡 2021年06月15日
《人民的名义》李达康为什么不任用易学习,却任用了那么多腐败或庸碌的人? 易学习,也无法成为沙的心腹,但沙会在一定情况下重用他,能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彩来,还是要看易学习自己。聪明人有的是,但刚直不阿、性情坚定的人,也不是不能做出一翻大事业来。 前沿观察 2021年06月15日
葛剑雄:“钱学森之问” 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这些不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的中国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但如果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不全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单独要求学校将教育办好万万不可能。 文化纵横 2021年06月10日
一位县委书记眼中的官场:本事少的愁死,胆子小的吓死,心胸窄的憋死 李克军有自己的一套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如果上级的指令或要求对公共利益影响不大,他就选择对上负责;如果影响很大,就宁可与上面对抗,也要尽可能维护住公共利益,对下负责。 前沿观察 2021年06月09日
基层为什么会出现“放狠话式”治理? “不换思想就换人”“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只要结果”“哪个县没有按时安装到位,就把那个县长办公室空调停掉”……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一旦面临工作困境,或者面临群众呼声高的问题,往往领导会采用放“狠话”的方式来解决。实际上,狠话可以分为“符号化狠话”与“实质性狠话”,前者只是一种表决心的嘴上功夫;后者不仅在口头上态度坚决,且会尽快落实。基层为什么会出现“放狠话式”治理? 前沿观察 2021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