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苏联笑话与20万“笑话犯” 当年被监禁在古拉格的拉札尔•舍列舍夫斯基曾说:“苏联的全部历史都能用笑话的形式讲出来。”而苏联人热衷创作、传播政治笑话,折射的正是对苏共政权的不满、厌恶。 寰宇视野 2020年12月31日
贺雪峰:我们要再造一个土地食利者阶层吗? 要让农民腾退出宅基地就需要给农民补偿,补偿经费来哪里?各个地方都期待通过盘活农民退出宅基地及所谓宅基地指标来获得资金,以此来给农民补偿。 新城乡 2020年12月30日
赵静: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五大机制 “十四五”时期应是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关键期和过渡期。在此期间,要从政策统筹协调、规划设计协同、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对贫困人口识别调整、组织保障有序等构建五大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前沿观察 2020年12月29日
钱满素:美国底层为何不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在19世纪末已经建成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是最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的。但是自从社会主义思想诞生起,就一直在美国受到抵制,从爱默生和林肯开始,再经过两个罗斯福总统的改革,直到肯尼迪和约翰逊,社会主义从未真正进入美国思想的主流。 寰宇视野 2020年12月28日
秦晖:中国历史上,何来如此深仇大恨? 中国的历史有辉煌的篇章,但也的确有许多血腥的页码。近代以来中国长期国弱民穷,人们怨天尤人,难免怨及祖宗,“反传统”的确反得过分;乃至出现所谓“劣根性”之说,把中国的历史涂抹得一片漆黑。对此予以纠正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倒到另一极端:因为日子稍微好过了些,就小富即狂,把历史说得花团锦簇。 洞鉴古今 2020年12月25日
村庄的未来——来自田野的观察和思考 从人口、就业和经济的角度看,村庄、乡土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来者,中国会不会步欧美后尘,走一条乡村消失的现代化之路?本文基于对东中西部三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描述和刻画了“空心村”“家属区”和“产业村”这三种变化中的村庄类型,并就乡土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新城乡 2020年12月24日
毛泽东:“秦始皇是个好皇帝” 秦始皇,是毛泽东曾经予以多次品评的人物。因为政治时势的差异和论说主题的区别,毛泽东的秦始皇评价,有不同的侧重点。毛泽东既主张“反对暴秦”,又说“秦始皇是个好皇帝”;既认为秦始皇“耽于泆乐”、“无聊得很”,又提出“焚坑事业待商量”。归根结底,秦始皇是“一个涵义复杂的政治符号”。 洞鉴古今 202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