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目山是什么?

   

 

天目山脉,界分皖浙,山连临安、宁国、安吉、德清、绩溪及歙县、桐庐等地,并延入江苏,留下宜溧山地,统皖苏浙边界诸山丘,又名界岭。
 
秦鄣郡(治今浙安吉),两汉丹阳郡(治今皖宣城)曾基本囊括整个天目山主脉。然交通不畅,统治不便,天目东西,渐分成势,唐代和两宋的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江南东路与两浙(西)路以天目为界,明清时期终成今日皖(江南省)浙省界,也是皖东南与苏南的山水分野之界。
 
界山天目,生态优越,天目山、清凉峰、安吉小鲵,三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精华,“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屏障东南地,护佑长三角。奇山之上,秀水之下,天目山两侧水阳江、新安江、钱塘江、苕溪,诸水系四下展布,源流丰沛,润泽山野,滋养人文革新,更有太极洞、善卷洞、瑶琳仙境……别有洞天。
 
久远之外,水阳江旧石器遗址群、良渚古城、防风氏、山越部落等各自发展,体国经野之下,先民突破山水,交流渐频,而后徽杭古道、吴越古道、杭宣古道等天目古道群,促人文日新,连方言也统属吴语,东西分为太湖片、宣州片。
 
今日天目山,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地六县机遇加持,无处不融合,高铁飞驰,高速织网,跨天目山省际高速断头路接头可待;广德东亭乡联通安吉鄣吴镇,歙县三阳镇牵手临安昌化镇,省际公交常态化,天目阻隔早已不在,互通互动,融合联合已是进击大势。
 
当然,天目山脉最杰出者当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进浮玉,两翼侧进天目,数字经济、生态经济、创意经济,高潮迭起,浙省临安、德清、富阳欢呼雀跃,引得皖省宁国、绩溪也谋划科创大走廊之对接。
 
天目山,可谓皖浙苏山水人文的分与合。

 


02

天目山≈浙江

   


提及天目山,立刻想到浙江,这是时下的普遍认知。
 
天目山主体确属浙江,临安尤甚,承包天目山大部,另有安吉、德清,著名的莫干山就属天目山脉。
 
浙域天目,自古杰出,荣光千年。
 
天目山东,因天目出钱镠,可谓吴越国出自天目山。此后,经南宋,及明清,至民国,区域经济繁荣,水系东流强化与沪苏杭的商业联系,带动临安、安吉、武康、於潜、孝丰、昌化等天目诸县,由县中转,文明之风渐入山村乡野,全域开化渐盛。
 
改革开放以来,紧挨沪杭大都市的优势,乡镇工业和生态经济先后催生了城镇化和商业化,尤其是契合时代大势的生态发展模式“两山理念”于此诞生,安吉、临安、德清的生态经济已问鼎全国,莫干山、大明山、余村、鲁家村等正引领中国生态经济,湖州甚至举起“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大旗,信心满满。
 
不得不提,浙江,尤其是杭州借力“天目”营销,释放天目价值的尝试比比皆是。天目里,成为现象级网红,或是未来商业综合体的一个发展方向;临安原西天目山乡和藻溪镇合并后更名天目山镇,再有以主峰命名的清凉峰镇;天目古盏随着乡村旅游重出江湖;还有杭州天目山路,临安天目村落和天目暖锅等公共品牌,不断传递一个信息——“浙江的天目山”
 
“天目”二字,浙江赋能,从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精明的江苏溧阳人将一处水库命名为“天目湖”,后升级为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紧随其后后,乡镇也更名为“天目湖镇”,一顿操作下,江苏也跟天目山攀上关系,而且是有模有样的关系,天目湖已经是长三角著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占有天目山西侧山水的安徽,似乎形同陌路!那可是正经八百的“天目以西”,其主峰清凉正位于皖浙的临安和绩溪交界处。

 


03

为何安徽无“天目”?

   


既然,天目山以西就是安徽,具体就是宣城,为何“天目”存在感极弱?
 
妄论有四:
 
浙域天目基本属于杭州,省会背书,加之新一线、互联网之都等诸多头衔,自当有关注度。而皖域天目偏居东南宣城,确切说无关宣城主城,基本是下辖宁国、绩溪、及广德、郎溪,也不是主体,仅是县级层面的存在,行政高度不样,又经济力不佳,想作为较难。
 
其次,后工业化时代的杭州,城市化问题的解决,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生活的满足,直接聚焦了天目山的生态和人文价值。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天目山西侧的安徽各县市,生态价值暂时只是政策要求,不是现实需求。换言之,“天目”没法带来实际利益,官民动力皆不足。
 
第三,皖域天目历史文化积淀薄弱,民间少有“天目”思维基础,也不是皖南核心区域,同时,皖南黄山、九华,光环耀眼,盛名远播,远超天目山,浓缩的地域自满一直延续,省市县各级少见“正眼”看天目,如此这般,又加深了“天目山”在安徽的弱势存在。
 

最后,在安徽,从民间到官方,貌似都有“天目山在浙江”的观念,过多谈及,甚至利用“天目”名号,似乎名不正言不顺。深究之,时代观念不显,营销意识不新,发展诉求不足。然而几无“天目”的苏南溧阳却抱大腿,傍大款,做足天目文章,坐享天目经济,却未闻争议和纠纷。

    

04

天目以西,自当“皖”美

    

 

 第一、“一地六县”合作区,郎广可作天目以西先导

“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安徽省级党政一把手亲自调研郎广两县,市县级政府工作报告着墨甚重,是地方的“一号工程”,反观苏浙四县市,关注不多。
 
其实溧阳、宜兴、长兴、安吉都紧盯沪宁杭,少望安徽,但是与长三角主流县级城市相比,仍然较弱,又太湖阻隔,东联北接不畅,而西进南下,强化交通联系,扩大发展腹地,提升生态保护,都需借力安徽,一体发展,是内在动力。
 
而早在“一地六县”之前,由溧阳牵头的《苏皖(溧阳、郎溪、广德)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于2018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就批复,规格很高,可看作“一地六县”雏形,也是溧阳需要郎广的证明。
 
如此,以“北天目生态产业圈”为内涵的“一地六县”是推动宜溧山地、南太湖生态化发展的契机,实质提高“一地六县”合作区的政策效果,这将是工业化、城镇化之外,生态化必将成为工业革命以来具有普遍价值的第三条发展之路,而安徽广德、郎溪的积极和主动必将得到回报,安徽东向支点更坚实。
 

第二、长三角中心区潜力地力促皖域天目

天目山北抵太湖西南,南接新安江,东向浙北,西面皖南,显然,地理上天目山是长三角中心区的生态骨架和皖浙绿肺,综合价值无可替代。
 
当然也是中心区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区域,作为邻近沪杭最大山脉,沪浙入皖,西进中西部的最大瓶颈,天目山的保护与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课题,而天目以西的兴旺发达更是关系长三角一体化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板块。
 
事实上,高层也在赋能。G60科创走廊3.0版串起湖宣芜一线,这也是天目两侧最大发展轴,是沪杭辐射带动安徽主轴线,节假日沪渝高速宣湖段的拥堵,表明北天目的通道价值和潜力希望。此外,理应包括郎溪、广德的宁杭生态经济带也是皖域进击的动力源。
 
因此,在浙江牵头下,三省整体谋划天目山,合理布置以生态产业为导向,以科创为引擎,以创意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共同推介“天目山”跨区域品牌,安徽突出“西天目”,郎广宁绩应借力营销,宣城要支持。当然黄山市在天目以西也是可作为作为的。
 
特别是安徽省级层面,不能忽视天目山在对接苏南、浙北、上海等长三角发动机的重大作用,皖域天目的发展水平或将与合肥一道决定安徽在长三角的江湖地位。未来天目以西,或形成与北天目生态产业圈、东天目生态生活圈并存的西天目生态休闲圈。
 
第三、杭州都市圈西进安徽,天目以西被需要

杭州都市圈,也是“天目山都市圈”,准会员宣城,转正可待。届时,圈中皖城,七分有二,皆归天目以西。
 
如此,杭州必将倾尽全力,破省西进,扩大腹地,共保天目,竞争南京,因此未来科技城西进,不断放大天目山机遇,强化跨域天目山的内在冲动,未来已来,今日城西科创大走廊,或是明日“天目山科创大走廊”,作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的主平台,扩容以来,更加利好皖域天目。
 
所以,杭州都市圈布局天目以西,对接宣城,合作郎广宁绩,也是杭州的考量,时下宣桐高速临安段渐成,杭临绩高铁“十四五”内动工,宁杭二通道带起广德、郎溪,这一切都是杭州都市圈借力天目以西的组合拳,因为皖域天目强,杭州都市圈就更强。
 
宣城及下辖各县主动迎合被需要,通过天目山互动对接,天目山的生态价值将充分释放,以乡村山野的农文旅创意、康养休闲为代表的西天目生态经济会有效提升杭州都市圈的融合度,共同支撑长三角综合发展。

“天目以西”修炼已毕,正式出道,恰逢其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